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企工人休息日

國企工人休息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06:19:18

來源:北京日報

國企工人休息日(國企開放日市民)1

國企工人休息日(國企開放日市民)2

昨天,在北京公交駕校,小朋友坐上最新款電動公交車駕駛座拍照留念。記者 鄧偉攝

國企工人休息日(國企開放日市民)3

昨天,參觀者在北京房地集團古建工作室内觀看傳統建築模型。 記者 武亦彬攝

國企工人休息日(國企開放日市民)4

昨天,航天科工二院30餘位職工和子女來到北京市腐乳科普館,了解“王緻和”腐乳的曆史趣聞、腐乳的分類、加工工藝等科普知識。記者 潘之望攝

昨天下午,第三屆“首都國企開放日”啟動。今年,國企開放線路總數達155條,其中57條新開線路首次和觀衆見面。雖然烈日炎炎,但人們到155家國企線路“串門兒”的熱情不減。

啟動儀式在牡丹集團舉行。啟動儀式後,百餘名市民參觀遊覽了牡丹集團。在牡丹集團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創業孵化、創意文化、創新科技四個展區,多媒體長廊、大數據産品展示、雲視頻會議中心等一系列的特色展位讓觀衆流連忘返。在創意文化展區,四塊46英寸高清屏幕組成的“數碼屏風”屏幕上,顯示着四幅國畫大師筆下的工筆牡丹,畫面卻是動态的,花枝搖曳,蟲爬鳥飛,花瓣飄落,成了人氣最旺的展品。講解員介紹,這是牡丹集團自主研發的技術,通過3D渲染技術讓數碼圖像實現動态意境,一旁數碼動态版的《富春山居圖》和《清明上河圖》同樣吸引了觀衆不停拍照錄像。

在實驗劇場,觀衆欣賞了一場全息芭蕾舞劇,真人與虛拟現實融為一體,虛實難辨,美輪美奂。最熱鬧的當屬能夠和高科技設備交互體驗的展位,改革開放AR拍照合影、VR動感單車、體感共舞系統、滑雪演練平台等展位前,觀衆們排起了隊紛紛來嘗鮮。“來自北京國企的這些現代前沿顯示技術太驚豔了!”一位來自埃及的留學生不時點頭稱贊。

“這裡是施工體驗區,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親手制作混凝土試塊,嘗試使用高精測量儀。”現場解說員話音未落,前來黃村水廠參觀的市民們便躍躍欲試。北京市政路橋市政集團二處承建的黃村水廠項目昨天下午迎來了近40人的市民參觀團,觀衆們近距離了解了奔流千裡的“南水”在水廠中的蛻變過程。

文化線路成了今年“國企開放日”的新熱點,老字号、博物館等國企品牌紛紛“秀”底蘊。原國營第751廠帶來了文化創意産業線路,在751D·PARK,觀衆徜徉在火車頭廣場、小柯劇場、國家級衆創空間“極地國際創新中心”等地,親身感受老工業資源再利用于文化創意産業的勃勃生機。名牌老字号線路不少,包括北京大明眼鏡、紅都制衣、吳裕泰、牛欄山二鍋頭、燕京啤酒等。博物館展廳線路别具特色,市民們紛紛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同仁堂博物館等一飽眼福。

相比去年,此次“國企開放日”新增了不少京津冀、外埠和國外線路。在河北涿州,從6月6日開始,京能集團涿州熱電廠就開啟了為期5天的開放日活動;在河北曹妃甸,60名首都市民昨天走進首鋼京唐公司,了解首鋼搬遷調整的變化和輝煌成就;同仁堂繼續開放了在去年頗受好評的香港線路;在北京同仁堂非洲有限公司,十餘名約翰内斯堡大學中醫專業學生在健康講座中講解中醫藥文化,讓南非民衆了解了中醫藥的神奇魅力;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北京市演出公司帶來了一條特殊的“國企開放日”線路——2018“聆聽中國”音樂會絲路巡演,中匈藝術家聯手為現場觀衆送上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近年來,市國資委系統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動調整、改革、合作、創新,國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屬企業資産總額突破4.5萬億,比2012年翻了一番,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上交稅費較2012年分别增長了73%、118%和130%,增速創五年來的最好水平。(記者 潘福達)

北京建院數字設計體驗館——

“冰絲帶”内體驗冰上激情

北京新機場、“中國天眼”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尊、國家速滑館……有這麼一個地方,市民可以在此領略知名建築的設計風采,甚至還能“漫步”其中一覽全貌。昨天,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近一百名觀衆借助VR(虛拟現實技術)、AR(增強現實技術)、MR(混合現實技術)等高科技體會建築設計的獨特魅力,在北京建院設計的這些建築中嘗鮮了一次奇幻之旅。

“媽媽,媽媽,我看到了奧運五環和五星紅旗!”五歲半的張新賀小朋友通過VR眼鏡,在明年即将建成的國家速滑館中提前感受了一場激烈的速滑比賽,他手舞足蹈地沖着媽媽說。大屏幕上,冰道上運動員們激烈比拼,起跑、加速、沖刺,小朋友攥着拳頭賣力模仿,一旁的“觀衆席”掌聲雷動,一歪頭,屏幕上還能清晰瞧見場館邊的玻璃幕牆。

畫面再一轉,速滑館全景俯視圖躍然眼前。低頭俯瞰,“冰絲帶”的外形在夜幕中熠熠生輝,一擡頭,煙火表演把“冰絲帶”的上空映得姹紫嫣紅,栩栩如生的場景看得觀衆如癡如醉。

“冰絲帶”最受觀衆青睐,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杭州G20峰會主會場、北京新機場等體驗項目前也排起了隊。最讓觀衆驚奇的當屬MR展區,一名設計師戴上了全息眼鏡,對着面前的屏幕“隔空”操作,原來他要把一個虛拟的建築模型放在桌子上。

放大成一比一的比例,眼前的模型成了個大空間,瞬間眼前綠意滿盈,原來這是青島世界園藝博覽園的展館,屏息凝神觀看的觀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這種可視化技術不僅能增加對設計方案的空間體驗,還能幫助發現設計問題,方便檢驗設計完善度呢!”設計師說。

“這次‘國企開放日’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了改革開放後建築行業數字化設計的發展,見證了中國創造能力的進步。”北京建院副總經理鄭實介紹,數字設計體驗館未來将向社會開放,設計師、高校師生、市民等團體可預約參觀,身臨其境探尋建築為城市帶來的新變化,欣賞體驗各類大國工程建築。(記者 潘福達)

北京水務投資中心——

探訪西線供水“咽喉”

從小生長在海南的王曉慧,來北京上大學3年了。到北京之後,一直就很關注這座嚴重缺水城市的水源供給。昨天的“首都國企開放日”,她有幸參加了北京水務投資中心舉行的“走進京燕,了解北京西線供水”活動,近距離了解這座京西供水“咽喉”。

昨天上午8時30分,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的老師同學們30餘人,來到了離市區百公裡之外的房山區張坊鎮京燕水務公司下寺管理所,這是北京水務投資中心最基層的單位之一,負責張坊供水系統的原水調配。活動行程安排得非常緊密,既有講解員介紹,也有水源地、水文站參觀,還有森林涵養地體驗。張坊供水系統已成為北京重要的供水組成部分,承擔着北京西南部海澱、石景山、豐台、房山等地區十幾家大中型企業,300餘萬人口的用水需求。

講解員問“張坊供水系統的水源來自哪裡?”有同學回答“南水北調”,講解員趕緊糾正,張坊供水系統和密雲水庫不一樣,它的水源來自拒馬河和張坊地下岩溶井,是名副其實的“礦泉水”。

拒馬河地表水通過依山而建的勝天渠, 一直流到下寺管理所的“沉砂池”。另一條水源便是地下水,張坊山裡開鑿了60多眼井,深度達400多米,地表水缺乏時,就會抽取地下水補充,和地表水一樣,地下水也會彙入“沉砂池”過濾後輸送到自來水廠。

講解員打了個比方:如果說水源分布像“腦神經”,供水系統就是“咽喉”,自來水輸送系統則是身體的“血管”。這一形象的比喻,讓同學們一下子明白了供水系統的作用。

“整個行程下來,同學們對西線供水系統有了很直觀的了解,我們來的成員中有學環境工程、食品工程的學生,學習、研究都與水相關,今天既是一次了解國企的機會,也是一堂生動的實踐課。”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何猛老師說,活動還讓很多同學了解到北京水務投資中心有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業務,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們又多了一個就業信息渠道。(記者 劉橋斌)

市軌道公司——

新機場線打造最高速地鐵

“跟平時乘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地下22米,長長的灰色隧道寒氣逼人,市民常女士第一次零距離接觸了正在建設的地鐵工程,贊歎不已。昨天,“國企開放日”的市軌道公司線路,30多位市民到訪新機場線一期工程,零距離接觸了我國目前速度最快的地鐵線。

新機場線是北京新機場配套交通工程,南起新機場本期用地界地南側,北至中心城草橋站,線路全長41.365公裡,本期共設3座車站,分别為新機場北航站樓站、磁各莊站和草橋站。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新機場與中心城之間快速、直達、大運量的公共交通服務,實現“半小時”到達中心城目标。

之所以說“第一速度”,因為新機場線是國内第一條最高速度達到160公裡/小時的城市軌道交通線。昨天的參觀現場,不少市民都對這一速度頗為關注。“160公裡的時速,豈不比現在的地鐵速度翻了一倍!”市民王女士按最高速度計算,從草橋到新機場運行時間還不到20分鐘。

“新機場線還需要老百姓等多久?什麼時候開通呢?”面對現場很多市民的提問,市軌道公司負責人也披露了線路的工程進展。區間方面,高架段共16.2公裡,已進場15.5公裡,高架區間結構累計完成35%;路基段、U型槽及閉合框架共5.2公裡,已全部進場;盾構機已進場9台,已全部開始掘進施工,盾構區間完成45%。

目前北航站樓站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已進入二次結構、機電安裝階段;磁各莊站主體結構完成90%,預計6月底結構封頂;草橋站土方開挖完成60%,圍護結構完成50%。

不僅如此,新機場線還将提供高品質航空服務。在麗澤商務區設城市航站樓,提供值機、行李托運和交通接駁等服務。客車内設全座席,全列定員448人。車内設大件行李置物架等設施,方便攜帶行李的旅客乘坐。

對于市民關心的車站換乘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草橋站未來可與10号線、19号線銜接。其中,新機場線與19号線換乘距離約45米,換乘時間1分鐘;與10号線換乘距離約270米,換乘時間6分鐘。磁各莊站未來可與城際鐵路聯絡線換乘。新機場北航站樓站與R4線、京雄城際、廊涿城際換乘。(記者 曹政)

北京房地集團古建工作室——

感受匠人匠心

各種材質的木頭,形狀不一的尺子,五顔六色的顔料……昨天下午,北京聯合大學的47名師生和20多位市民走進北京房地集團古建工作室,近距離感受古建技藝的魅力。

走進古建工作室展覽室,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明亮的玻璃櫃裡,一個個泛黃的筆記本,是清末民初關于頤和園、北海、清西陵等著名古建文物的修繕實錄。展廳裡還聚集了一批形狀各異的老物件兒,各種木作工具、各類布瓦、琉璃瓦以及精美磚雕,都讓人們一飽眼福。

“這個尺子上怎麼沒有刻度,而是寫滿了字?”學生們對一把尺子産生好奇。“這是古代的門尺,每個小格裡都用文字标注了不同含義。”解說員介紹,古人在門尺兩側刻下的和美、招财、添祿等一連串詞語,是為了在造門時可以選擇相應的吉祥尺寸,從而寄托自己的心願。

古代建築有着什麼奧秘?在幾位古建專家的講解下,學生們感受了古代建築離不開的瓦作、木作、彩畫、油作等傳統工藝,并親自動手體驗了一番。

21歲的張甯是北京聯合大學曆史系的學生,跟随古建工作室首席木工技師張振山的演示,她用了5分鐘就把複雜的鬥拱模型完成拼裝。

在彩畫體驗區,房地集團古建彩畫專家溫紹義正耐心地講解彩畫技巧。“和畫家在寫字台上畫畫不同,我們需要搭架子在建築上作畫。”溫紹義邊演示邊介紹,“先像做蛋糕時擠奶油一樣,把瀝粉擠到建築圖案上,等到晾幹後,塗瀝粉的地方再貼金,在瀝好粉的圖案裡填色。”溫紹義說,和國畫不同,古建的彩畫即使風吹雨淋,也不會掉色。

蓮花、坐龍、四合雲……在溫紹義的指導下,大家紛紛創作出不同的彩畫作品。8歲的孫甯躍個頭最小,但比誰都認真,他将白色的瀝粉均勻擠在圖案上,不一會兒,精美的柿蒂花就綻放在眼前。

體驗環節後,一場古建修繕分享會在這裡舉行。房地集團的下屬企業在1970年、1984年、1999年,先後三次參建了天安門城樓的修繕工程。作為1970年天安門城樓重建的親曆者,國内知名古建專家馬炳堅現場講述了天安門重建工程的幕後故事。

“我一直很喜歡古建,課餘時間經常到前門的胡同裡做測繪。”張甯在活動結束後感歎,“今後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記者 馬婧)

北京公交集團——

3500老物件兒現身公交“大集”

完全靠手掰的數字線路牌,隻能存儲一條線路信息的報站器,上世紀90年代公交車上的卡車式方向盤、機械式儀表盤……在北京公交集團昨天舉行的“國企開放日”上,資深公交迷、公交一線職工帶着3500餘公交老物件兒“趕集”,共同追憶首都公交發展變革史。

昨天,首次舉辦的“公交老物件兒文化交流大集”吸引了衆多資深公交迷、公交一線職工參加,在北京公交駕校的活動現場,數十位公交老物件兒收藏愛好者帶着3500餘件藏品“趕集”,以實物展示的形式講述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公交的曆史變遷和城市生活的發展。

一張展台前,大大的藍色方向盤、棕黃色雙人座椅和紅底白字寫着“北京市公共汽車”的車門引起許多市民的注意。“這些藏品來自我們收藏的國産第二代汽油車解放CA141,大家看它的零部件是不是很像卡車的。”收藏愛好者吳戈介紹,這型汽油車生産于上世紀90年代初,已經在2006年夏天全部報廢。

“别小看這些零部件,他們記錄着首都公交發展的點點滴滴。”吳戈依次拿起手邊的一張張公交線路牌說,“比如這張300路發光線路牌,1997年左右為了讓車輛标識更顯著,公交集團在長安街、二環路等重點道路上試點,晚上是綠色熒光,但隻用了三四年。”

從最早完全靠手掰的數字線路牌、燈箱式線路牌,到LED發光二極管線路牌,再到2012年後普遍使用的能顯示圖形文字的點陣式線路牌,都代表着不同時代的公交技術水平。

“34路汽車開往大郊亭”“車輛出站了,請您注意安全”……循聲而去,記者來到一張擺滿報站器的展台前。“語音報站器是為了減輕司機售票員工作強度推出的。”收藏愛好者孫迪介紹,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語音報站器已經更新了十多種,最初隻能存儲一條線路信息,現在能存儲150輛線路信息。

公交老月票、曆代公交車車模、七八十年代的公交線路圖……3500餘件展品講述着首都公交發展史。(記者 孫宏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