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有關人生境界的名言

孔子有關人生境界的名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3 01:12:04

孔子的人生觀,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會是什麼?在《論語》裡面,孔子給我們講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智慧,但是孔子自己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人生态度是什麼呢?你可能說,孔子的人生追求不是成為聖賢嗎?

應該不是,孔子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聖人和仁人我是不敢當,我隻是按他們的标準來行事,并且教導被人也這麼做而已。

孔子有關人生境界的名言(孔子的人生觀是什麼)1

前面我們介紹,孔子非常認同弟子曾皙的人生理想,在暮春三月,穿好春天的衣服,和大人小孩在河裡洗澡,在舞雩[yú]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着歌回家,展現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活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正是孔子的人生态度。孔子72歲去世,在古代是非常長壽的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态度或許正是重要的原因。我們來看看,孔子如何在言傳身教中,告訴弟子們對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有一天,弟子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谄,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谄[chǎn]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這樣的人怎麼樣?”孔子說:“這算可以。但是還不如雖然貧窮卻樂于道,雖然富裕而又好禮的人。”

“安貧樂道”的成語就出自這裡,這裡其實孔子說了對于貧困的兩種人生态度:“貧而不谄媚,貧而樂”。貧而不谄媚,也就是貧窮但是不去巴結、奉承和讨好别人,這是貧而不谄媚。

孔子有關人生境界的名言(孔子的人生觀是什麼)2

但是孔子認為,這還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貧窮的人還是有一種自卑的感覺,一種自命清高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是,我雖然貧窮,但是我去奉承和谄媚其他人,這種人我們經常說非常有骨氣,但其實内心是比較自卑的,甚至很容易産生怨恨。難怪孔子說:“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貧窮而不埋怨和怨恨很難,而富有卻不驕縱相對容易一些。

但孔子的“安貧樂道,富而好禮”卻是更高的一種層次,安于自己的生存狀态,并不覺得有什麼富貴貧賤之分,而自己卻有更高的追求,這是一種更加健康、積極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種更加自信的人生态度。

前面一種“貧而不谄媚”其實在骨子裡面還帶有自卑的感覺,而孔子的安貧樂道卻完全不同,孔子并沒有把貧窮和富有看成對立的兩種狀态,而是更加豁達看待自己的處境,樂于接受自己的現狀,或者說貧窮或者富貴并不是自己人生的追求,而樂于道才是真正的人生追求。展現的是一種自信、豁達的人生态度。

孔子有關人生境界的名言(孔子的人生觀是什麼)3

就像古希臘斯多葛學派說的:坦然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而努力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這是一種自信從容,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

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粗糧,喝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快樂就在其中了。做了不義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這些對我來說,就好像浮雲一樣。”粗茶淡飯還樂在其中,而對于自己的品德修養卻非常在乎。

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意思是說,如果富貴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便是給人執鞭這樣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我還是做我自己喜歡的事吧。如果一定要概括孔子的人生觀,我覺得“安貧樂道”是非常恰當的,“安貧”是一種自信樂觀的人格品質,而“樂道”則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難怪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