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國男人,大家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彬彬有禮的英倫紳士,有多少女孩子想要一個這樣子的男友啊?
但是小編要給大家潑一盆冷水,很多女孩子喜歡的英倫紳士應該是影視作品裡的。合身的西裝、牛津鞋、長柄傘、禮帽,還有手表、眼鏡、鋼筆、絲質領帶、襯衫、公文包等等。并且都是舉止優雅,談吐不凡的高富帥。
但是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英國男人和中國男人差不多,哪有那麼多英倫紳士啊!小心不要被洋垃圾給騙了。英國男人秃頭率很高,英國的肥胖率也是西歐第一,所以啊冷靜點,不要把英國男人想得過分美好。
其實英國的紳士和中國人理解的紳士有點不一樣。
在中世紀的英國,紳士是一個社會階層,社會地位僅次于貴族,在這個階層的成年男性被稱為gentleman。
在1414年英國國王亨利五世頒布法令,為了保護貴族特權。将騎士、男爵家族中年輕的、還沒有貴族頭銜的男性成員稱為紳士。所以當時的紳士是地位低于貴族和騎士,高于平民的。紳士們不但和貴族一樣享有高貴的聲譽,還在司法、防務、治安上擁有特權。
當時成為紳士有四個必備條件,一是有紳士血統,二是大部分收入來自自己的土地、非工作或高利貸收入就是有祖産。三是擔任官職,四是和貴族有親屬或聯姻關系。
另外當時的紳士大多從軍從政,因為從商或當律師都不是那個年代的正當職業,得不到交際圈的認同。
這個時期的紳士可以說很現在的紳士含義不一樣。那它為什麼會發生改變呢?
主要是因為17世紀英國發生了内戰,貴族階級被打破,紳士的貴族血統開始被模糊了起來。英國結束了中世紀時代,進入了現代社會的早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也不再由血統決定,而是由他的社會成就決定。越來越多的英國的中産階級開始取代之前的貴族成為上流社會的人。
為了适應這種社會變化,有學者提出了将擁有貴族氣派,資産階級的創業精神,有才能的人,還有強健的體魄的人稱之為紳士。并将培養這樣的孩子的教育稱為紳士教育。
而且到了 19 世紀末的維多利亞後期,工業化使英國國民的思維、說話、處事原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時候紳士不再是一個階層,而演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紳士的定義。不論出身高低,是否富裕,隻要你有紳士行為,你就可以成為紳士。
英國人對自己的紳士文化充滿了強烈的自豪感。現在的紳士文化所代表的不僅隻是人物形象和言談舉止,而是一種從容的人生态度,優雅的氣質風範與積極的進取精神。紳士變成了一種人人崇尚的美好品格的代名詞。
英國人眼裡的紳士不用西裝筆挺,身着名牌,隻要着裝的得體,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所在的場合就行。能夠自控,做自己的主人,有擔當,坦誠,沉穩,有一顆堅強的心,樂觀,簡樸,寬容,細緻,儀态好。其實英國的紳士就和我們國家的君子之道一樣,要求人謙和有禮,溫潤如玉。
不過現在的英國人就和現在的中國人一樣,有幾個中國人可以像君子一樣?英國人也早就不再講究紳士風度了,尤其是這次的新冠疫情。
舉個例子,新冠大流行期間在瑞士接受隔離的420名英國旅客中,有200名英國旅客不願意接受隔離,擅自逃跑了。這導緻了瑞士方面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出動了大量的警察來尋找這200名不告而别的英國旅客。
所以英國并沒有那麼多紳士,所謂的英國紳士隻是一種品格,不要被影視作品洗腦,英國可不是遍地紳士。
關注我帶你開開心心學英語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