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年号
所謂年号,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王朝用來記錄時間的名号,一個皇帝可以隻用一個年号,如玄烨用康熙,弘曆用乾隆,當然也可以用多個年号,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就有開元,天寶等三個年号。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号,意為改元。年号蘊涵着帝王治國的理念,所以一般都是讀起來朗朗上口,想一想回味無窮的優美字眼。
其次是廟号
廟号大概起源于商代,中國第一個有記載的廟号的皇帝應該是商王太甲,廟号太宗。唐代以前廟号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所以漢朝隻有漢高祖,漢中宗等幾個皇帝有廟号,然而唐代之後,基本上一個皇帝一個廟号,廟号也就五花八門不值錢了
最後是谥号
周朝确立谥号制度,說白了就是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後來傳到東亞,東南亞各國,所謂谥号,其實就是後人根據去世者生平事迹與品德修養,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号。這個稱号除了皇帝,其他有身份的人也是可以用的。
那麼皇帝這麼多名稱,一般用什麼來代指一個皇帝呢?
皇帝制度誕生之時,最初用來代指皇帝的是皇帝的谥号,比如漢朝第二個皇帝劉盈,他的谥号為“惠”,史稱漢惠帝,因為這時候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号,不得不如此。唐代後,每個皇帝都有廟号,而皇帝的谥号也越來越長,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文武大聖大廣孝”,叫他“唐文武大聖大廣孝帝”有點難度,所以後世逐漸用廟号代替谥号
當然也有以皇帝的主要年号來稱呼的,比如明清時期的洪武帝,永樂帝,雍正帝等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