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27 04:11:44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1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要深刻理解這句聖人之言,有必要先深刻理解“刍”的本義和“刍狗”的意義。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2

“刍”的甲骨文字形是草和手的組合,象草在手指間。《說文》釋曰:“刍,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傳統上把“刍”簡單地釋為草或拔草,實際并未真正領悟到“刍”字的深義。事實上,草在手指間是說草還未長高,不能遮覆手指,會意指青草,即幼嫩的小草,引申而泛指幼嫩的、未成熟的東西。如刍議(言),即指淺陋而不成熟的言論。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3

“刍”作為一個字根,在漢字造字中有廣泛應用。凡帶有“刍”的漢字,都有幼小、柔軟和未成熟的含義。如刍 隹=雛,隹是短尾鳥的總稱,雛就是指幼小未成熟的鳥類。如刍 纟=绉,绉就是指柔軟而容易團皺的絲織品。如刍 阜=鄒,阜指土堆,鄒就有土地狹小的意思。《釋名》:“鄒,狹小之言也。”再如刍 心=急,急是一種思慮未成熟,不知該怎麼辦的一種心情。如果考慮好不,胸有成竹,那一定是從容自如,又怎麼會急呢?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4

“刍狗”是“刍靈”的一種。所謂“刍靈”,就是指用柔草紮束而成的人或動物,為古人送葬之物,類似于今天的紙紮。《禮記·檀弓下》:“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鄭玄 注之曰:“芻靈,束茅為人馬,謂之靈者,神之類。” 孫希旦 集解:“塗車芻靈,皆送葬之物也。”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用于紮束“刍靈”的材料,必須是柔嫩的青草,而不能用枯敗的衰草。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古人認為幼嫩的東西才接近于自然,接近于自然才能通神,能通神故謂之靈。老子論道常提到嬰兒,就是這個道理。人之初最接近于先天的自然狀态,這種狀态由于還沒有受後天世俗風塵的熏染,是純淨無邪的,故古人迷信嬰兒的心靈和神靈是相通的,嬰兒純淨的眼睛可以看到超自然的東西。是故古人祭祀祖宗,常以受祭者的孫子為“屍”,以溝通鬼神,與逝者對話。用柔嫩的青草紮成的人與動物的形象具有溝通神靈的靈性,故謂之“刍靈”。送葬時,“刍靈”可以引導并護送死者去該去的地方,所以很神聖。送葬完畢,“刍靈”也就完成了使命,變得無用了,于是被堆棄于一邊,最後一把火燒成灰燼,伴一縷青煙随死者而去了。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5

狗是人類的朋友,為主人看家護院,随主人圍田打獵,很受人類青睐,所以人死後,兒孫們都要用“刍狗”來為逝者送葬,希望“刍狗”在陰間繼續為主人服務。“刍狗”從制到棄再到灰燼,象征事物從生到滅的一個自然的過程。《道德經》上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意思就是萬物與百姓都有其從生到死的自然演變過程,天地不幹預、偏私萬物的自然演變,任由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不幹預、偏私百姓的自然生活,任由人類社會自然發展。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整句詩(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6

(本文由子夏故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