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自卑作為一種普遍的情緒感受,現代社會很多人都能夠知覺到其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深處,不同之處在于,有的人能夠坦然大方地承認自己的自卑、接納自己,和自卑共存,而有些人卻隻能将自卑深深隐藏在潛意識當中,即所謂“骨子裡的自卑”,但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往往可以發現很多問題。
潛意識作為一個心理學上的術語,現在伴随着人文社科的普及,也走入了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都聽說過潛意識,大概了解它對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潛意識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大多數時間都難以覺察,但卻會通過我們的行為反映出來。
事實上,潛意識并不是虛無缥缈、深不可測的,盡管它在我們的内心中藏得很深,但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于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經曆,由于這些經曆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它們慢慢轉化為了潛意識,控制着我們的意識和行為。
說完潛意識,下面讓我們來談談自卑心理,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提出過“自卑情結”理論,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無法處理或者無法适應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不能處理的情緒和表現。
根據阿德勒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如果一個人面對自卑心理,能夠正确地對待,接納自己的自卑,這種自卑就會驅使他成長進步,反之,如果一個人對自卑心理産生壓抑或者抗拒的情緒,自卑對他的生活産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發展成心理疾病。
自卑心理的産生往往和我們内心的潛意識相關聯,從某種角度說,自卑其實是沒有自信的極端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表現為懷疑自己毫無用處,不喜歡和人交往,自我封閉等。而自卑的人,往往會受到潛意識的驅使,常常喜歡做以下三件事:
一、逃避社交
自卑的人在生活中常常表現得比較孤僻,他們更傾向于獨處,獨自待在一個自認為舒适的角落,如果強行要求他們加入人數較多的社交活動中,他們可能會感到渾身不适、想要逃離。因為自卑,所以過于看重别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擔心别人發現自己的缺點,對自己評頭論足、加以批評,這些内在的潛意識驅使他們回避社交、拒絕與任何人交往。
但人類作為群居性動物,一旦脫離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沒有了關系的滋養,人性使然,必然就會讓自我體驗到孤獨和空虛,甚至是抑郁和焦慮。所以這些骨子裡自卑的人,在回避社交、封閉自己的同時,又急切地渴望與他人産生聯結,内心想要與别人社交。
但一旦将他們置于真實的社交環境之中,他們又會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做什麼都束手束腳,幾次這樣的惡性循環下來,有自卑心理的人難免就會主動回避社交了。
二、恐懼改變
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傾向于去做熟悉、固定的事情,比如我大學時期的室友,她幾乎在大學四年都隻吃同一家餐廳同樣的飯菜,新鮮的事物對他們來說意味着改變,這樣的改變讓他們從内心覺得恐懼,選擇維持目前的現狀或許不是因為對于目前的生活很滿意,而是去挑戰嘗試新鮮的事物對他們來說太難了,他們難以承受錯誤選擇所導緻的後果,從而故步自封,不敢去做在自己所熟悉的東西範圍之外的選擇。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三、習慣性僞裝自己
相信自卑的人都深有同感的一點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掩飾自己的缺點,給自己戴上面具,用謊言來僞裝自己。
自卑心理的産生和原生家庭有着不可磨滅的關系,他們習慣于去迎合和讨好别人,像小的時候父母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他們就會壓抑自己的本性去赢得父母的喜愛,成年之後身邊的人喜歡熱情健談的人,他們就會努力模仿身邊有類似特質的人,期待能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融入社交環境當中,盡管那并不是他們真實的模樣。
在心理學上,我們将骨子裡自卑的人這種行為稱之為“心理投射”,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指将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他人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
而許多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在家庭關系、情感親密關系、職場關系或其他人際關系裡,常常都會受到投射的影響,從而将“我不行”、“我不好”、“我不如别人”這樣的想法固化在潛意識當中。
因此,通過上文的分析,你也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或是向内自省,判斷自己是不是屬于骨子裡自卑的人,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會有上述行為,也不必擔心焦慮,在心理學上,我們常常講“看見即療愈”,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的自卑心理,并且看見背後的行為邏輯,這就代表着你已經朝着克服自卑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好運來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what does life mean to you [M].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