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有個姓傅的,還有個姓付的,為了方便,大家經常把“傅”寫“付”,有時心血來潮,又會把“付”寫成“傅”,結果總有人不滿意。傅說,世上沒有“付”姓, “付”也不是“傅”的簡化字。付說,“付”雖是個小姓,但和“傅”沒半毛錢的關系,不要亂給改姓。
傅,到底怎麼回事?和“付”有關系嗎?
“傅”是形聲字,《說文解字》釋義是:“傅,相也。從人,尃聲。”本義是輔佐、輔助、幫助。 “付”是會意字,左面是“人”,右面是“寸”。“寸”本為手的象形。就字形來看,是“持物對人”,所以《說文》的解釋是:“付,與也。”構成的詞有托付、交付等。這麼看來,“傅”和“付”真是風馬牛不相及。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附錄的《中國500常用姓氏》中稱,将傅姓寫成付姓是不規範的。類似的還有閻與闫,蕭與肖,戴與代的混用,也都是不規範的。
傅,在《現代漢語詞典》裡有五種意思:一是輔導,如教導;二是負責教導或傳授技藝的人,如師傅;三是姓;四是附着、加上,如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五是塗抹、搽,如傅粉。
說到傅,最直接的聯想是師傅。師傅這一詞來源于太師和太傅的合稱。古代職官中有“三公”:太保、太師、太傅。 “三公”的職責是:“保,保其身體;傅,傅其德義;師,導之教訓。”這裡的“傅”,其義就是輔導。後來,“師”和“傅”二字連用,成了一種稱謂,指承擔輔導責任的人。秦漢以後師傅專指帝王的老師,可謂“貴極人臣”。南宋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下移,開始用來稱呼一般的授業者,做生意的、唱戲的、工匠、木匠,各行各業有徒弟就有師傅。現在工廠裡對一些歲數大又沒有職位的也都習慣性地稱師傅。研究生畢業剛分到企業,有次聽一女工喊楊師傅,環顧左右,半天才反應過來人家是叫我呢。
“傅”能組的成語不僅不多,還有點古奧難懂。傅粉何郎,是指東漢何晏面白,如同搽了粉一樣,後泛指美男子;深文傅會,指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一傅衆咻,指一個人教導,衆人吵鬧幹擾,比喻不能有什麼成就;箸土傅籍,就更晦澀了,指定居而編入戶籍,為正式居民。這些生僻詞,也隻有堪稱“師傅”之人才能解了。
傅姓還是很普遍也很令人親切的。古有傅說、傅毅、傅玄、今有傅作義、傅抱石、傅雷、傅斯年。不過,傅姓有傅姓的苦惱,在職場上,因諧音“副”,正職也被人叫成副職,令人不爽。
在嶽南的《南渡北歸》裡寫了這麼一則趣談,傅斯年在昆明聯大任教時,擔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巧的是鄭天挺任副所長。有人來訪時,傳達室人員總是先問:你找傅所長,還是鄭所長?傅所長是正所長,鄭所長是副所長。弄得來訪的客人總被問得一頭霧水。這個傳達室人員絕對是個大師傅!
傅,為師,師傅總要給人傳授點東西。付,為與,也是托付、給予人東西,從這點上看,傅與付,也不是完全沒半毛錢的關系。不過,這關系,完全是我傅會上去的,千萬别當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