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是同一個高度何必互相解釋

不是同一個高度何必互相解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3 13:22:39

不是同一個高度何必互相解釋(位置不同何必解釋)1

蘇轼有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人生正如登山,不同位置上的人,看到的風景也自然不同,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更難以相融。

層次不同的兩個人,注定難以互相理解,勉強相處,既為難了他人,也為難了自己。

老話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所以你要明白,位置不同,多說無益,不必把時間浪費在不相幹的人身上。

不是同一個高度何必互相解釋(位置不同何必解釋)2

01 追求不同,不用強融

朋友晨珂最近總是愁眉苦臉的,追問之下才知道她工作上遇到了問題。

晨珂雖然年輕,但踏實上進,工作能力強,很受老闆賞識,幾次開會時老闆都點名表揚了她。

這是好事,卻也遭到了一部分同事的不滿。

在公司,無論晨珂說什麼,做什麼,總是會有諷刺的聲音,有些人甚至當面就對她表現出嫌惡的表情。

晨珂為了融入同事圈中,她經常幫着同事做一些瑣碎的工作,或者請他們喝咖啡,甚至試着去參與他們喜歡讨論的話題。

可無論她怎麼做,依然被那些看不慣她做出成績的同事排擠。

其實細究不難發現,那些排擠她的人,不過是因為自己做不出成績嫉妒她罷了。

追求不同的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不相同的。

有的人在工作中,抱着混一口飯吃的心态;有的人則期望,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有些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沒必要跟不同追求的人混在一起。混在一起,是要融入對方的圈子,而這勢必要花費心力和時間。如果付出心力和時間卻注定無所收獲,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混在一起?

有句話說得好:站在山頂的人,看到的是雲,站在山腰的人,看到的是樹,站在山腳的人,看到的是草。

追求不同的人,思維方式注定不同,浪費時間迎合他人,隻會得不償失。

與其融入不屬于自己的生活圈,不如多花時間成就自己,讓自己成為更有追求的人。

不是同一個高度何必互相解釋(位置不同何必解釋)3

02 處境不同,不求理解

看過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古時候有位皇帝,為了體察民情,便帶着親近的大臣去民間走訪。這日恰逢下大雪,皇帝看着眼前的雪景不禁吟到:“大雪紛紛落地。”

一位大臣趕緊讨好地接上下句:“正是皇家瑞氣。”

另外一位大臣見狀也不甘示弱:“再下三年何妨?”

路邊冷到蜷縮在牆角的乞丐聽見,怒從中來,脫口大罵:“放你娘的狗屁!”

皇帝、大臣、乞丐都沒有錯,他們隻是在不同的處境感受到不同的生活。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無關是非對錯,隻是每個人的站位不同,感受自然不同。

你的樂别人理解不了,你的苦更無法感同身受。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

與其費心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倒不如過好當下的生活。

不是同一個高度何必互相解釋(位置不同何必解釋)4

《小婦人》中的梅格漂亮、聰慧,大家都認為,以她的條件應該嫁入豪門過更好的生活。

可梅格拒絕了貴公子的追求,轉而選擇了家底單薄的魯克。

周圍的人都說她傻,放着豪門闊太太的日子不過,嫁給窮酸的家庭教師,簡直無可救藥。

他人的不理解梅格并未放在心上,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前惠普總裁孫振耀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多數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數人說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大多數人也并不會站在你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生活本就不易,何必為了别人的理解與否委屈了自己。

順遂自己心意,追逐自己想要的,才是最為重要的。

03 位置不同,不必強辯

卡耐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帕特裡克·奧海爾是一名汽車銷售員,但工作一直不太順利。

原來,隻要有客戶認為這款汽車的質量存在問題,帕特裡克就會暴跳如雷,并且和客戶發生争執。

但是他越争辯,顧客越會反駁他;顧客越反駁他,他自己就越覺得那個牌子好。

卡耐基告訴他,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不強辯。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不去強辯,恰恰是最有力的反擊。

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曆,會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待人處世,而這背後每個人都有一套獨屬于自己的邏輯。

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沒那麼多大是大非的問題,為了一些無關痛癢的事去強辯,争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着實得不償失。

避免不必要的争執,是一種難得的生活智慧。

不是同一個高度何必互相解釋(位置不同何必解釋)5

←←←結語

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你站在同一處看風景。

優秀時,或許有人說你虛僞;

勤奮時,或許有人說你做作;

溫和時,或許有人說你裝模作樣……

人生在世,少言為貴。不解釋不是容忍别人诋毀自己,而是不把時間浪費在不相幹的人身上。

就像劉同曾說得那樣:“以前總是去解釋,去理論,是怕,怕自己得罪人,怕自己被人滅了,怕那些不停蹿動的小感受。

現在不去解釋,不去理論,還是怕,怕浪費自己的時間,怕自己模糊了焦點,怕影響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懂你的人,不說也懂你;不懂你的人,解釋永遠無意義。

半生已從指縫間悄然而過,曾經過不去的坎,現在都已經是過眼雲煙。

那些打不倒我們的人和事,教會了我們很多道理:

認知不同的交際圈,不必委屈自己強融;

處境不同的人,不必奢望他人的理解;

位置不同的關系,亦不必費心解釋自己。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往後餘生,願你安靜努力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作者簡介:梨落,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