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頭條号:培根服裝,私信回複“服裝”,即可免費獲得零基礎服裝教程
作為一位服裝設計師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時常有這樣的煩惱
練到手抽筋
終于能把我的想法畫出來了
但是
what?
我剛剛的草圖明明畫的美美的~
上面還有各種炫酷的分割纏繞結構
怎麼實際做出來
感覺不是親生的???
想法有了
眼高手低
有些結構上的東西往往無從下手
平面紙樣上改了千百遍
也不知道怎樣處理???
從實際經驗上看
這種腦洞大開
天馬行空的設計
還是得立體裁剪來搞定!!
那麼
到底立體裁剪是什麼?
它是怎樣把手中的圖紙變成一件衣服的呢?
今天就跟着小編一起探讨下
《優秀的服裝設計師是怎樣煉成的?》
尼古拉·埃斯坦洛夫斯
★
01立體裁剪的概念
★
立體裁剪是區别于服裝平面制圖的一種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裝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裝立體裁剪在法國稱之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國和英國稱之為“覆蓋裁剪(dyapiag)”,在日本則稱之為“立體裁斷”。
它是一種直接将布料覆蓋在人台或人體上,通過分割、折疊、抽縮、拉展等技術手法制成預先構思好的服裝造型,再從人台或人體上取下布樣在平台上進行修正,并轉換成服裝紙樣再制成服裝的技術手段。
立體裁剪這一造型手段是随着服裝文明的發展而産生和發展的,西方服裝史對服裝造型的分類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裝史的發展過程,而立體裁剪産生于服裝發展的第三個時期,也就是曆史上的哥特時期,從此成為西方女裝的主體造型。
發展
曆程
十三世紀
歐洲服裝開始注意和諧的整體效果,在服裝上表現為三維造型意識。
十五世紀
歌特時期,聳胸、卡腰、蓬松裙身,立體造型興起。
十八世紀
洛可可服裝風格确立,強調三圍差别,注重立體效果的服裝造型。
文藝複興後,立體裁剪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
真正運用立體裁剪作為生産設計靈感手段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設計大師Madeleine Vionnet,她認為“利用人體模型進行立體裁剪造型是設計服裝德唯一途徑”,并在設計的基礎上首創了斜裁法(bias cut),使服裝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打破了平面裁剪上用于直紗、橫紗的風格。
斜裁女王Madeleine Vionnet的作品
★
02靈感到設計形式的把握
★
立體裁剪可以說是服裝設計師進行創意設計探索和尋求靈感最為直接有趣得一種表達方式,非常方便進行創意思維的擴展。因為設計圖有時候并不能完全表達和展現設計師的本來意圖,它的 面化和服裝的立體感是無法完全比拟的,這主要是設計師沒有能夠給平面化的設計方案一個立體化造型,隻是單純的設計想要的服裝感覺,而忽視了服裝其他結構造型的可行性。
因此有經驗的設計師通常會借助立體裁剪來幫助自己去實現設計方案,将初步的設計想法以最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全方位的去考慮服裝的每一個角度和細節的設計造型。這樣才能更好的更高效的完成設計到成衣的轉化。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注頭條号:培根服裝,私信回複“服裝”,即可免費獲得零基礎服裝教程(私信方法:點擊“培根服裝設計”頭像,進入主頁面,上方有私信功能。如果沒有私信功能說明你是精簡版頭條,請下載專業版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