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不是佛教書籍?噔噔噔,小孫子帶着他的小夥伴,跑上樓,沖進客廳,打開電視就看《西遊記》兩眼瞪得大大的不時爆發出咯咯咯笑聲其中一個男孩,一手拿着撿來的竹棍,一手撘涼棚,癟着嘴,兩眼不住眨着,彎着腰,在學孫悟空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西遊記是不是佛教書籍?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噔噔噔,小孫子帶着他的小夥伴,跑上樓,沖進客廳,打開電視就看《西遊記》。兩眼瞪得大大的。不時爆發出咯咯咯笑聲。其中一個男孩,一手拿着撿來的竹棍,一手撘涼棚,癟着嘴,兩眼不住眨着,彎着腰,在學孫悟空呢。
“好看麼?”我不禁問道。
“好看。”一哄而起。
“有趣麼?”我有意問道。
“有趣。”不假思索。
“什麼意思?”
“就這個意思。”不以為然。
一會,一個男孩說了,“大鬧天宮啦。”
“豬八戒背媳婦。”
“三打白骨精。”一個搶着說。
“三借芭蕉扇。”另個搶着插嘴。
我輕輕搖了頭,“有人說大鬧天空是反封建反權威。以後那些大大小小妖精好像是影射明王朝社會。其實這隻是表面現象。這隻是它枝葉,而不是它的樹幹。或者甚至說是誤解。”
“那美猴王總該是了吧?”一個男孩揚起頭說。
“對對,還有豬八戒。”
“也不是。”
“那是誰?”孩子們瞪大眼,疑惑問。
“唐僧。”
“唐僧?哈哈哈,你搞錯了吧?”一句話炸開了鍋,孩子們大笑。
“這家夥最沒用,見人隻曉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有的孩子甚至合掌學唐僧念起阿彌陀佛那呆頭呆腦的樣子來。
接着爆發出雜亂的哈哈大笑。
但我不為所動,問道,“全書寫的什麼?”
“西天取經啊。”
“誰西天取經啊?”
“嗯嗯,好像是唐僧呢。”孩子們摸着小腦袋說。
“這就對了麼。唐僧前世原本是如來佛侍前弟子,但不聽說法,輕慢如來,故被貶真靈,轉生東土,再一步步到西天取經。
“這次他可是虔誠的。表現在他堅定不移,勇往直前。這跟豬八戒不同,豬八戒遇到一點困難,就喊着分東西散夥。而唐僧每次遇難,雖是生死攸關,劫後餘生,但他從不畏懼,而是繼續上路。九九八十一難,每次難後都如此。
“再就是嚴守佛教的戒律。這可不是表面裝的,而是與生具有,形成他生理本能。尤其是在女兒國,他能舍棄一國之王,全國之富,傾國之貌,何等難得。”
“他能西天取經還不是孫悟空打得好。”一個小孩不服。
“對。唐僧手無縛雞之力。單憑他自身力量,别說八十一難,就是一難,他也過不去,早成了妖怪桌上美餐了。”
“哈哈哈……”
“這都憑着他徒弟力量。可那美猴王為什麼不守着猴山享福,而來這路上打打殺殺,那多危險。”我言歸正傳。
“我知道,那是觀世音菩薩點化呀。”一個小男孩舉手搶道。
“還有豬八戒,沙僧。”
“還有,還有小白龍馬。”一個小男孩摸着頭想了想補充道。
“那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點化他們呢?”
“這……”小孩語塞,不知所措了,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對對,那是他們犯了錯誤。”孩子們突然想出來了。
“不不,這隻是表面現象。其實是為唐僧的虔誠所動,觀世音菩薩要助一臂之力。如來佛設計八十一難,也是為了考驗他們的虔誠。
“所以《西遊記》看是一部神魔小說,表面上打打鬧鬧,十分熱鬧,其實是一部通俗佛經。宣講它教義。即要想取得真經,就必須要心誠。心誠則靈。
“當然,還遠不止這些。我們知道《西遊記》并非為作者一人所作,他隻是收集曆來有關種種傳說整理,從而集中顯示了我們民族的一種潛意識。即提倡虔誠精神。
“所以作者表面像個頑童,給大家演示打打鬧鬧,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揭示民族的一種潛意識。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啊。于是出現長期外行看熱鬧的現象。而無人看門道。可惜。”
“再說,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馬,都是動物,而唐僧卻樂意收它們為徒,一路善待齊心,才最終得到善果,這又寓意什麼?”
下面鴉雀無聲。好啊,孩子們都入了門呢。得意之時我睜開眼一看,怎麼?!客廳裡空無一人。怎麼,都走了?隻有電視機在播放這《西遊記》的主題歌曲: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