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有哪些?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彜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紮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于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有哪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彜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紮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于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等。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内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内涵。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彜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紮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于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内容豐富,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曆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那達慕,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随着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内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曆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産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内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刀杆節,傈僳族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杆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杆,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杆。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着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杆。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着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杆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丢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着小夥子的煙包,并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
古爾邦節,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亦稱宰牲節。古爾邦節的主要内容有:(1)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準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後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舍給窮人。中國新疆地區的穆斯林稱該節日為“大爾德”(大節日)。這一天,穆斯林們都精心打扮,宰殺牲口,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做客,同時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而在回族穆斯林當中,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就低于開齋節,一般把它稱為“小爾德”(小節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