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分類賬(Material ledger)
一、什麼是物料分類賬 2
二、物料分類賬的主要功能 2
三、啟用物料分類賬的前提 4
四、物料分類賬的後台配置 4
五、物料分類賬的前台操作 9
六、報表 30
七、思考 30
一、什麼是物料分類賬中國會計準則規定,對存貨的核算必須采用曆史成本法,即實際成本法,如果企業采用計劃成本法,例如标準成本進行日常核算,應當在月末結算成本差異,或将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SAP 為了提供了平時記賬用标準價格 物料分類賬去實現這一要求。
概念:即物料的明細分類賬,它平行于總賬,每個物料在物料分類賬中都視同一個明細科目, 系統自動在該明細分類賬中記錄所有和該物料有關的業務,從而可以按照期間計算該物料的實際成本(月末加權平均價PUP)。
二、物料分類賬的主要功能1、 期末差異分攤
SAP 在物料采購環節、産品生産環節、物料移動等環節可能會産生很多差異。如采購環節中的收貨差異、發票校驗差異,生産環節産生的标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物料價格重估差異,物料到物料的轉移産生的差異。
那麼如何處理這些差異呢?
SAP 物料分類賬可以采用單層或多層的方法将這些差異合理的分攤出去。至于如何分攤、以什麼作為權數去分攤、分攤給誰。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
對應差異的賬務處理方法,比較常用做法如下:
直接調整銷售成本與存貨
如果當月差異很大的話,那麼這些差異如果全部記入當月損益顯然是不合理的,可能會嚴重影響當月損益。因此會把這部分差異在存貨和銷售成本按照比例去分攤。
因此,很多沒用啟用的 ML 的公司會按照如下方式去處理差異:
差異在發生是記入相關差異科目(為 BS 科目),當月末關賬時,财務人員會手工做一張手工憑證把差異在存貨和銷售成本中分攤,例如如下憑證:
Dr: 銷售成本-差異轉入 (PL 科目)
Cr: 産品差異-差異轉出
2、 實現實際成本核算和月末加權平均價
如果在 ML 中啟用了實際成本,那麼月末在多層價格計算之後就可以得到 PUP(Periodic unit price)。平時物料的移動使用标準價格,月末通過 ML 得到實際PUP,并且可以把 PUP 傳輸到 COPA 裡。
3、 實際成本分割還原
隻要完成配置篇的第三和第四步配置,那麼在完成多層價格計算以後就可以得到實際成本結構,如下圖。
如上圖,物料 100000F 的标準成本為 200 元,多層價格計算以後,PUP 價格為 275 元,實際成本分割結構如上圖。
4、 實際成本組件傳輸至 CO-PA
在月末 ML 多層價格計算以後可以得到PUP,這時候可以通過 COPA 裡的 KE27 重估把PUP
傳輸到 COPA 裡得到實際成本信息。具體參見 step 11.
多說一句:在 COPA 裡也可以把生産訂單的結算差異傳輸到 COPA 裡(KEI1 配置),但是如果使用 KE27 ML 重估 COPA,因為 PUP 包含生産環節的差異,所以 KEI1 也就不需要了。
三、啟用物料分類賬的前提1、 對于産成品和半成品采用标準價格管理,至于原材料可以采用标準單價也可以采用移動平均價。
2、 BOM 結構不能過于複雜,否則 ML 月末結賬壓力會比較大。
3、 采購和生産環節差異比較明顯。
4、……
四、物料分類賬的後台配置對于一般的需求,物料分類賬的配置相對簡單,簡單的幾步配置即可。
1、 Activate Valuation Areas for Material Ledger
Path: IMG- Controlling>Product Cost Controlling>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Activate Valuation Areas for Material Ledger
2、 Assign Material Ledger Types to Valuation Area
Path: IMG- Controlling>Product Cost Controlling>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 Assign Material Ledger Types to Valuation Area
3、 Activate Actual Costing
Path: IMG- Controlling>Product Cost Controlling>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 Actual Costing> Activate Actual Costing
1
這裡需要注意上圖中的 1 這個配置:
Update of Activity Consumption in the Quantity Structure
這裡 SAP 有三中選擇可選:
'0' = Update is not active
'1' = Update is active but not relevant to price determination. Consumption is updated in the quantity structure but not taken into account upon price determination.
'2' = Update is active and relevant to price determination. Variances between the activity prices/process prices posted during the period and the actual price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are adjusted subsequently.
如果選擇 1,則系統在物料賬多層差異計算的時候,不會考慮作業類型差異上卷,這部分差異在CON2(實際價格重估訂單)的時候進入訂單,即差異借方為訂單,差異貸方為成本中心。如果選擇 2,則系統在物料賬多層差異計算的時候,會把作業類型等差異上卷,選擇這個以後系統就不再支持CON2(實際價格重估)。此時差異貸方為成本中心等,借方為物料。
4、 Activate Actual Cost Component Split
Path: IMG- Controlling>Product Cost Controlling>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 Actual Costing> Activate Actual Cost Component Split
5、 Set Valuation Areas as Productive
Path: SAP menu> Accounting > Controlling > Product Cost Controlling > 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 > Environment > Production Startup > CKMSTART - Set Valuation Areas as Productive
注意:此步必須要做。
5、 Account determination
Transaction code: OBYC
在物料分類賬結賬的時候,系統産生财務憑證,科目就取這地方的配置: 基本上有三個 transaction 需要配置:
如果在結賬的時候不選擇重估物料,那麼 BS 科目會取 LKM 對應的科目。如果在結賬的時候選擇重估物料,那麼會取物料對應的存貨科目。
多層差異,PL 科目。
單層差異,PL 科目。
傳輸 COPA 的配置(如果不需要傳輸 COPA,那麼下面的配置就不要) 1、 Define and Assign Valuation Strategy
Path: IMG>Controlling>Profitability Analysis>Master Data>Valuation>Valuation Strategies>Define and Assign Valuation Strategy
如上圖,這裡需要配置 COPA 重估的策略,為 KE27 使用。
2、 Define Access to 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
Path: IMG>Controlling>Profitability Analysis>Master Data>Valuation Set Up Valuation Using Material Cost Estimate> Define Access to 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
此配置的目的是實現使用PUP 去重估COPA,這樣我們就可以在 COPA 得到實際成本信息。
1
如上圖 1,這裡我們選擇 0,傳輸成本構成分割或隻傳輸總成本。
如上圖,如果是隻傳輸總成本的話,那麼需要指派一個值字段作為接收方。如果是傳輸成本構成分割的話,那麼會使用 KE4R 裡面的配置,如下圖。
3、 Assign Costing Keys to Material Types
Path: IMG>Controlling>Profitability Analysis>Master Data>Valuation Set Up Valuation
Using Material Cost Estimate> Assign Costing Keys to Material Types
五、物料分類賬的前台操作這部分内容分兩部分:實例分析 ML 一些 Transaction code。1、實例分析 ML
為了更好的理解物料分類賬,我們做了一個全新的例子來說明物料分類賬的運作原理以及操作順序等。
基 礎 數 據 : Plant:CN30 Client: CE1/900
CC:44131101
WC:CA-CT-01 MHR 5 元/H
Cost Center:44131105 工時:MHR 10H
Work Center:CA-MA-02 15 元/H WC:CA-CT-01
工時:MHR 10H WC:CA-MA-02 |
10000SF (半成品) |
200000R (原材料) | |||
标準價 2 元/PCS |
标準價 |
1.5 元/PCS | |||
100000F |
(産成品) | ||||
标準價 6 元/PCS | |||||
100000R (原材料) |
标準價 2.5 元/PCS
注意:
由于物料全部是新建的,因此此時所有物料都沒有庫存。
Step 1:采購環節
采購原材料 100000R 500 PCS,單價為 2.8 元/PCS。
采購原材料 200000R 300 PCS,單價為 2 元/PCS。
PO number: 45000690
Step 2:原材料收貨環節
對這兩個物料收貨,這一步會産生采購差異。
Material document: 40007759
如上圖的财務憑證,兩個物料在收貨的時候分别産生了 150 元的差異。使用CKM3 來看看這兩個物料的物料賬;
如上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料 100000R 在采購的收貨的時候産生了 150 元的價格差異。
如上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料 200000R 在采購的收貨的時候也産生了 150 元的價格差異。
Step 3:生産環節
創建生産訂單 100000F 100PCS,Order number:1000948
創建生産訂單 10000SF 100PCS,Order number:1000949
為了體現生産訂單差異,因此在工單确認的時候多消耗一些工時。
如上圖,由于此時還沒有進行單層價格計算,因此 20000R 在采購環節産生的 150 元差異并沒有被分攤出去。
Step 4:銷售環節
創建銷售訂單,銷售 100000F 80PCS,銷售訂單 10000647
創建出貨單,并出貨。
Step 5:生産訂單結算環節
KO88 分别把上述兩張生産訂單結算,會産生生産差異。
這個時候再去看看這兩個生産訂單所生産的産品的物料賬。
如上圖,由于訂單結算,所以産生了 130 元的價格差異。
如上圖,由于訂單結算,所以産生了 25 元的價格差異。
Step 6:單層價格計算
對此例中的兩個原材料,一個半成品,一個産成品做單層價格計算。
1、在單層價格計算之前,使用命令CKMF 允許價格計算。
2、運行單層價格計算,使用命令 CKMH。
3、單層價格計算之後,再來逐一看看這四個物料的物料賬。
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個物料在采購環節産生的 150 元差異被本期消耗和本期庫存合理分攤了,分攤的比例為物料數量:
本期生産領用所分擔的差異為:150*(100/500)=30 元。本期存貨所分擔的差異為:150*(400/500)=120 元。
而且系統會計算出PUP 為 280 元(圖中綠色部分)。總結:
因此,可以總結出來,所謂的單層價格計算,是把這個物料自己産生的差異在本期消耗(生産領用、銷售出庫、報廢等)和本期存貨之間進行分攤。
由于此時還沒有進行多層價格計算,因此 200000R 本期消耗所承擔的差異 50 元,狀态為“Not Allocated”.
如上圖,差異在本期消耗和本期存貨之間分攤。
如上圖,差異在本期消耗和本期存貨之間分攤。
Step 7:多層價格計算
使用命令CKMLCP 進行多層價格計算(好像每月隻能運行一次,郁悶)。
選中要計算的工廠,此處選擇CN30。
如上圖,一步一步執行下來(selection, determine sequence, single-level determination 省略)。點擊,上圖中的參數按鈕。
返回
點擊執行按鈕,進行多層價格計算。
多層價格計算之後,再看這四個物料的物料賬:
可以看到,多層價格計算之後這, 已不見了,差異已經上卷至 BOM 的上
層物料了(如上圖的紅色方框内)。
差異已經上卷至 10000SF。
如上圖,我們來分析一下 1-5 步這些差異的來龍去脈。
1、 這裡的 50 元差異來自原材料 200000R 分攤而來的。
2、 這裡的 25 元差異由生産訂單 1000949 差異結算而來。
3、 這裡的 67.5 元差異上卷至産成品 100000F 上去了。67.5= (50 25)*(90/100)
4、 這裡的多層差異 5 元差異留在本期庫存裡。這裡的金額是由下層卷上來的差異作為計算基準而來的。5 元=50*(10/100) 注:這裡的 50 是由 200000R 分攤而來的。
5、 這裡的單層差異 2.5 元差異留在本期存貨裡。2.5 元=25*(10/100) 注:25 元由自身訂單結算而來。
分析基本同上。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上圖中的
,這裡指的是分攤到銷售出貨所承擔的差異, 等 ML 結賬以後,再來看看這個差異如何變化。
Step 8:物料帳關帳
這裡需要兩步才能完成。
1、 運行關帳,使用命令 CKMG。
2、 關帳,使用命令 CKMLCP(也單獨使用 CKMI 命令)。
點擊參數按鈕,維護相關參數。
這裡注意選擇Revaluate material.
重估物料簡單的說,就是将應由期末存貨承擔的差異部分補充到存貨,此時,原料的價格為周期單位價格,重估後物料主數據的價格标準自動從 S 變為 V,即期末自動變為月末加權移動價。
關帳執行完畢之後,系統會生産兩張憑證,一張為 6 月 30 日,一張為 7 月 1 日沖銷憑證。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張憑證:
注意:
Step 9: mark material price in CKMLCP & CKME
這一步主要功能是把本月的實際成本 Mark 成為下一個月的标準成本,然後再用 CKME 把實際成本 release 為下一個月的标準成本。很多企業在做到這一步就不做了,因為很少企業會把本月的實際成本作為下一個月的标準來使用,因為差異最好還是披露出來,這樣也利于分析差異原因。
注意:使用 CKMPRPN CKME 也能達到上面的功能。(類似于 MR21) Mark 之前如下圖:
Mark 之後如下圖:
Step 10:如何還原實際成本結構
隻要完成配置篇的第三和第四步配置,那麼在完成多層價格計算以後就可以得到實際成本結構,如下圖。
如上圖,物料 100000F 的标準成本為 200 元,多層價格計算以後,PUP 價格為 275 元,實際成本分割結構如上圖。
Step 11:傳輸至 COPA
把實際成本傳輸到 COPA 裡至關重要,因為 COPA 裡的成本信息都是标準成本,那麼這樣的毛利分析報表不會令銷售部門和管理層信服。那麼隻有把實際成本信息傳輸到COPA 裡, 這樣的獲利分析報表才有說服力。
要實現這樣的目的,除了在配置篇的那幾步配置,前台操作也要分如下幾步來做。
1、前提操作:實際分攤分配、分割、實際價格計算(KSII - Price Calculation)等。這裡需要主要的是實際價格計算一定要做,因為你一旦啟用了實際成本組件分割(配置篇第四步),如果不進行實際價格計算,那麼多層價格計算無法進行(系統會報錯,如下圖)。
這一步的具體操作,在此略過…….
2、單層價格計算。參考 step 6。
3、多層價格計算。參考 step 7。
多層價格計算之後,系統就可以得到 PUP,那麼系統就可以把這個 PUP 價格傳輸到 COPA
裡。
4、重估 COPA
Transaction code: KE27
點擊
,
點擊 ,
點擊運行,
完成之後,我們來看一下銷售訂單 10015934 對應的PA 憑證。KE24
如上圖,系統産生兩張PA 憑證,1427 為銷售訂單創建的時候産生的,1429 為重估産生的。其中 1429 裡的成本信息為标準成本和PUP 的差異。如下圖:
如上圖,已經按照實際成本結構分割産生 COPA 憑證了(隻有差異部分),并且 surcharge
(administration 1, administration 2)的金額也傳輸進來了(costing sheet in COPA)。
2、系統操作(一些 Transaction code)
這裡隻挑幾個常用的 Transaction code,其他的一些 transaction 已經在上面的内容中講過了。
用途:維護未來計劃價格
用途:釋放未來價格
用途:增加或減少物料庫存
用途:修改物料的價格決定,有些物料在ML 中初始可能是 2,需要使用這個命令修改為 3.
用途:查看實際成本PUP 的成本結構
如上圖,不隻可以顯示 Main cost component splitting ,還可以顯示 Auxiliary cost component splitting,如下圖.
裡毛利分析才更有實際意義。
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行業使用 ML 都有不同的需求,有的需要把 PUP 傳輸到 COPA,有的需要把本月實際成本作為下月标準成本,有的半年更新一次标準成本,有的一個月就要更新一次标準成本。因此不同的需求要對應不同的結賬流程。
下面隻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注意:這個場景是每月都做标準成本估算,而且不采用上月 PU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