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條中明确了人們在飲食中應該遵守食物多樣的原則,首先可以從各種各樣的食材中吸收較為全面的營養素,其次可以巧妙地規避一些食品安全的風險。食物多樣,食材的色彩缤紛,這樣也能促進人們的食欲。總之,食物多樣是保證營養均衡的必要條件!
說到這,可能會有不少朋友反問說:食物多樣,會造成食物相克,這樣反而對身體不好,我可不敢亂吃!
食物相克的說法到底存在嗎?答案是:不存在。
首先,我們一起來聊聊熱點資訊,不久之前,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如期而至,今年的亮點之一是打假的同時做科普,欺騙人們多年的“食物相克”說法被怼得體無完膚。廣為流傳的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産生有毒物質的傳言,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經過科學實驗,這一謠言早已被打破。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朋友說“XX食物和XX食物不能一起吃”。現在互聯網非常便利,有時候家裡的長輩會看到一些不靠譜的僞科學,把食物相克說得頭頭是道,這幾年來,這一錯誤的說法也深得民心,但這些說法,其實并不正确。
接下來,讓我們和浦南醫院營養師趙超一起揭開“食物相克”真正的面紗!
謠言一:啤酒與海鮮同食後,導緻痛風。
破解:這種搭配的缺點是嘌呤多,增加血液中尿酸(嘌呤的代謝産物)濃度。但主要原因并不是兩者發生了什麼反應,而是因為二者本身都是高嘌呤食物。另外,高嘌呤食物不止啤酒和海鮮,還有肉類、大豆等。這些食物不論怎樣搭配,都會對痛風患者或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利,但對于血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并沒有額外的壞處。
謠言二:菠菜與豆腐共食,産生草酸鈣,抑制鈣吸收,容易得結石。
破解:說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沒錯,但這并不是壞事。如果菠菜沒有和高鈣食物一起吃,那吃下去的草酸就會和身體中存在的鈣離子,如尿裡的鈣離子相結合,反而更容易形成結石。其實不僅僅是菠菜,家裡經常食用的綠葉蔬菜多有草酸存在,最好就是把綠葉菜用沸水焯一下,去除一部分草酸,最好抛棄菜湯。預防結石,我們可以從多喝水做起,一天的飲水量基本保證1600-2000毫升。
謠言三:雞蛋與豆漿同食,降低營養價值,甚至不消化。
破解:兩者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煮熟後一起食用沒任何問題。大豆含有一些抗營養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植物紅細胞凝集素,飲用生的或是未煮熟的豆漿可能産生不良反應。
敲黑闆:家裡自制豆漿,警惕“假沸”現象,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生豆漿必須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維持5分鐘左右,使抗營養因子被徹底破壞後才能飲用;也可将大豆泡發後煮熟,熟大豆磨漿加熱即可享用。
謠言四:柿子中的鞣酸可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凝固成塊狀物,食後難以消化,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适。
破解:由于沒煮熟、腸胃敏感等原因,吃螃蟹确實可能會拉肚子;而柿子,特别是生柿子中有很多鞣酸,吃多了也可能會肚子疼。但隻要不吃太多柿子,不吃生柿子,并且把螃蟹蒸熟,同時對海鮮又不過敏的話,它倆可以大膽地一起吃。
謠言五:土豆與牛肉共食導緻胃腸功能紊亂。
破解:胃排空食物的時間與含油脂的多少有關,含油脂越少,排空的時間越短,因此牛肉的排空時間比土豆慢,但這并不代表對消化功能有任何影響。
說到胃排空,舉一個生活中簡單的而常見的例子,比如早餐隻喝粥,會發現不耐餓,如果在煮粥的同時加上一些大豆或是五谷雜糧,配上一顆雞蛋,加點鹵牛肉和蔬菜,饑餓感并不會很快到來。
在過去,可能因為吃得不太幹淨,食物制備環境不衛生,從業人員管理不到位引起胃腸道的反應,或是有些人吃了某種食物過敏,其實營養學上,并沒有食物相生相克這一說,人雲亦雲,不依據科學或是道聽途說産生的一些謠言,營養學家己經做過相關的實驗,證實了食物相克是僞科學。
抛開劑量談毒性,都是扯淡,過于迷信食物相克的說法,會影響我們食物的多樣性,而且容易引導我們偏離健康飲食的習慣,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身體情況和胃腸道功能選擇食物,注意飲食上的營養均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