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哪些是關于禮儀的文章

哪些是關于禮儀的文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22:53:22

禮儀的起源與嬗變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在中華文化的曆史演進過程中,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天,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和信息共享的網絡化把現代人領到了一個無限伸展而又不斷濃縮的空間,這就是地球村。在這個有着60 億居民的村莊裡,交往和溝通日益頻繁,說服和理解越發重要,其中,作為公關“第一印象”的禮儀就更顯得不可或缺。禮儀修養,不僅是人們必備的基本素質,而且是社會交往、商務活動和其他各項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哪些是關于禮儀的文章(禮儀的起源與嬗變)1

中華禮儀的淵源

古人有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古代華夏族正是以豐富的禮儀文化而受到周邊其他民族的贊譽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孔子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禮儀學專家,他把“禮”作為治國安邦的基礎。他主張“為國以禮” ,“克己複禮” ,并積極倡導人們“約之以禮” ,做“文質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視“禮” ,并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道德規範,他還認為“辭讓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禮的發端和核心。荀子則比孟子更重視“禮” ,他著有枟禮論枠,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說:“禮者,人道之極也。”把禮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識禮、循禮與否作為衡量人的賢愚和高低貴賤的尺度。因而他強調:“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甯。”管仲則把禮看作人生的指導思想和維持國運的支柱。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從這些思想家的言論中,不難看出,禮儀是适應調節人際關系的需要而産生和發展的。

我國古籍中,枟周禮枠、枟儀禮枠、枟禮記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禮儀專著。我國古代“禮”的概念,包含着豐富的内容,大體可歸結為三個層面:一是指治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會生活所形成的作為行為規範和交往儀式的禮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對社會成員具有約束力的道德規範(包括自身修養) 。縱觀我國禮儀内容和形式的演變與發展,可以看出“禮” 和“德”不但是統治者權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形成了許多有廣泛社會性與強大号召力的優良道德規範和人際交往的禮節儀式及生活準則,并且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财富,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哪些是關于禮儀的文章(禮儀的起源與嬗變)2

西方禮儀的起源

在西方,禮儀一詞,最早見于法語的Etiquette ,原意為“法庭上的通行證” 。但它一進入英文後,就有了禮儀的含義,意即“人際交往的通行證” 。西方的文明史,同樣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着人類對禮儀追求及其演進的曆史。人類為了維持與發展血緣親情以外的各種人際關系,避免“格鬥”或“戰争” ,逐步形成了各種與“格鬥” 、“戰争”有關的動态禮儀。如為了表示自己手裡沒有武器,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沒有惡意而創造了舉手禮,後來演進為握手。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與尊重,願在對方面前“丢盔卸甲” ,于是創造了脫帽禮等。

在古希臘的文獻典籍中,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先哲的著述中,都有很多關于禮儀的論述。中世紀更是禮儀發展的鼎盛時代。文藝複興以後,歐美的禮儀有了新的發展,從上層社會對遵循禮節的繁瑣要求到20世紀中期對優美舉止的贊賞,一直到适應社會平等關系的比較簡單的禮儀規則。曆史發展到今天,傳統的禮儀文化不但沒有随着市場經濟發展和科技現代化而被抛棄,反而更加多姿多彩,國家有國家的禮制,民族有民族獨特的禮儀習俗,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禮儀規範程式,國際上也有各國共同遵守的禮儀慣例等。有的國家和民族對不遵守禮儀規範者,還規定了一定的處罰規則,有的已把禮儀作為公民就業前的“入門課” ,被企業錄用的大學畢業生,也必須先經過嚴格的禮儀訓練,才能上崗工作。

從上述關于禮儀的含義及其源流的叙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禮儀在中國作為社會秩序的一部分而受到中華民族曆代賢良的廣泛重視和提倡。第二,禮儀是為維系和發展人際關系而産生的、并随着人際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它不僅是社會交往的産物,也是國際文化交流的産物。第三,禮儀是施禮者與受禮者的情感互動過程。正如枟禮記· 曲禮上枠所雲:“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第四,禮儀是一種程序,有一定的規則,不是毫無聯系的某些行為的堆積組合。第五,禮儀規範、程序是一定社會的人們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第六,遵行禮儀是現代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關注珠山檢察,開啟法治旅程

珠山區人民檢察院微信公衆号二維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