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五四青年節,今天立夏,我們就要告别春天、迎來夏天的開始,萬物繁茂、茁壯成長。這個時節,細讀楊萬裡《小池》再合适不過了!小池、泉水、陽光、初荷、蜻蜓……是你要的初夏感覺沒錯了!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在小學,學了這首《小池》,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當時就特别喜歡這種初讀易懂、再讀便在心裡出現一幅優美、靈動的風景畫的古詩。特别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一句,可謂家喻戶曉了!
這首詩,語言淺近明白,将一幅清新、自然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小巧、精緻,描寫的都是常見之物、平常之景,但卻因為那份細心,顯得玲珑剔透、生機盎然,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
在作者的眼裡,泉眼也是有情的,因為愛惜而使得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樹蔭遮住水面,本來是再平常不過的景觀,但是一個“愛”字,就化無情為有情了。這樣,不僅讓畫面“動”了起來,也讓詩、讓景物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畫面躍然紙上!連蜻蜓都要捷足先登、領略初夏的景觀,你還要錯過大自然的美嗎?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美景,本身就是一件美事。
因為《小池》,知道了楊萬裡。楊萬裡(1127~1206),南宋四大家之一,字廷秀,号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自幼讀書勤奮、廣師博學,早年學“江西詩派”,後用心于晚唐詩人。楊萬裡50歲後忽有所悟,摒棄諸家,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誠齋體”。
這首《小池》,不僅深受大家的喜愛,對于楊萬裡本來來說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50歲那年春天,楊萬裡到常州任職,這裡民風淳樸、風景如畫。一天他來到池塘邊,詩興高漲,即成小詩一首,才有了這首流傳至今、獲贊無數的《小池》。後來楊萬裡感歎:以往寫詩一味模仿,思路不暢沒有靈氣,如今順其自然,到也意盡詩來。
楊萬裡的誠齋體的鮮明特點,就是發揮奇特想象,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觀事物上,并用淺近明白的語言和流暢直緻的章法表達出來,活潑自然,饒有諧趣。除了才情,楊萬裡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稍縱即逝的細節的撲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