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長這麼大,還是沒能搞懂柿子?
長這麼大,吃柿子全靠感覺。分辨「軟硬」憑手感,品味「甜澀」靠舌頭。若是問起「你愛吃啥柿子」,一般隻會說「脆柿」、「軟柿」、「柿餅」,這三種貫穿秋冬季的「柿子形态」。
其實,柿子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啊。
問題升級一下,大概是:柿子為什麼有股澀味?空腹真的不能吃柿子?脆柿和軟柿是不同品種?
這個困擾食帖君二十幾載的難題,今天就解決掉
柿子,秋季代表水果,一般在 10 月成熟,從新鮮柿子到柿子加工品(柿餅、柿脯),整個秋冬季都是它的「賞味期」。
不同品種的柿子,形狀、顔色、重量都不同。如圓柿、長柿、方柿、葫蘆柿;青黃色、淺橘色、深橘色;100 g、300 g、450 g等。
中國作為柿子的原産國,是世界上産柿最多的國家。
2013 年,全世界柿子産量為 460 萬噸,其中中國占總量的 43 %,遠超日本、韓國、巴西等主要生産國。不論是新鮮食用還是制作成柿餅,柿子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的原因,總離不開「香甜細膩」。
柿子的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 1 ~ 2 倍,每 100 克柿子中含有 10.8 克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柿子還富含果膠,這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助于潤腸通便。
除外,柿子大量含有一種關鍵成分:單甯,也就是柿子澀味的來源。
單甯(Tannins)屬于鞣酸類物質,大多數未成熟的水果含有此物質,而未成熟的柿子所含的單甯成分比一般水果更高。
柿子中的單甯等可溶性成分,食用時被唾液所溶解,對口舌黏膜有收斂作用,使人感到澀味。因此大部分柿子采摘便會「人工脫澀」,将果實中的可溶性單甯轉化為不溶性單甯,食用時基本感覺不到澀味。除非柿子脫澀不完全,或柿蒂附近的纖維部分殘留了部分澀味。
經過人工脫澀的柿子,就是我們常說的「脆柿」。柿子是一種「後熟」水果,不會在枝頭完全成熟。采摘下來的柿子,需要一些催熟方法成就其美味。
以下是 4 種常用脫澀法:
1.噴灑保險劑——延長儲存時間長,令其自然脫澀
2.溫水浸泡法——40 ℃溫水浸泡,促進單甯降解
3.混果脫澀法——通過其他水果的乙烯催熟柿子
4.石灰水脫澀——讓石灰和單甯結合沉澱
說完脆柿,是不是要說軟柿了?
沒有脆柿和軟柿的「品種之分」,所有柿子放久了,口感都會變軟。
柿子都會經曆由硬到軟的過程,但有「甜澀」之分。
我們常說的「脆柿」,準确來說是「澀柿」。「脆」指的是經過「人工脫澀」後的一種口感。澀柿完全脫澀後,放置一段時間便成了「軟柿」。不需要人工脫澀的柿子,便是「甜柿」。
甜柿的辨别方法,就是秋天成熟後,不需加工,摘下可直接食用,無澀感。
總結以上,就是:「甜柿」可以直接食用,「澀柿」則需要人工脫澀後才能食用。
遺憾的是,中國的柿子品種大部分是不完全澀柿和完全澀柿(視可溶性單甯含量而定),甜柿品種隻有「羅田甜柿」。
日本比較有名的柿子品種,富有柿(Fuyu)和蜂屋柿(Hachiya),便是「甜柿」和「澀柿」的代表。
除了鮮柿的「脆軟甜澀」,「柿餅」和「柿酒」等柿子加工食品,也是典型的秋冬美味。
而一般都會丢棄的柿皮,近年來也成為柿子經濟價值的一部分——柿皮富含胡蘿蔔總酚、維生素等活性物質,可用于制作果膠、膳食纖維添加劑、中藥等産品。
3 大 Tips:
1.不要空腹食用或一次性食用大量柿子,建議每次不超過 200 克。單甯和果膠在胃酸的作用下,會形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滞留在胃中形成胃結石。
2.柿子是優良的降壓食品,适合高血壓患者、便秘者、甲狀腺患者(缺碘)和飲酒過量或長期飲酒者。
3.外感風寒咳嗽者、糖尿病患者、膽結石患者、産婦及腸胃消化功能較差者,盡量不要吃柿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