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用戶思維”已然成為熱詞,企業創始人和決策者到底該怎樣從“企業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本次創talk的分享嘉賓,混沌創新院21級3班喬朔晖向我們娓娓道來。
投資人出身的他從0到1陪跑過十數個項目,用一套底層思維方法論,來驗證如何“創新”,而不僅僅單純是“創業”。他說他喜歡這種創造的感覺,一如他對足球的熱愛。來聽聽混沌創新院年級足球隊長的創業創新方法論——設計思維實踐談。
分享嘉賓 |21級3班喬朔晖 VUCA科技創始人
文 | 貓七七
*本文根據混沌創新院「創 Talk」直播分享整理
混沌創新院是混沌學園旗下一款面向認知型創業者的高階商學院,是創始人/CEO們聚集的高濃度、高速進化場。
什麼是設計思維
2016年,我們投了一個矽谷的團隊Polymath,他們創業的玩法思路和國内完全不一樣。那時候我發現原來創業是一件特别科學的事情,不是拍腦袋就決定的事。所以我決定開始再次學習哲科思維并嘗試學以緻用。
設計思維也叫 Design Thinking, 是矽谷很多大公司都在應用的一個方法論,像蘋果、特斯拉、IBM等。當時把它引入到斯坦福大學,并把它推廣開來的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大衛·凱利。他的工作室叫IDEO。當時蘋果的第一款鼠标就是由他設計,從此一炮走紅。
他們三位都提到了一點:設計思維是講創造力的。而把創新這件事情真正地去落地,有一個模型圖,第一部分講的是用戶的需求性,第二部分講的是科技可行性,第三個講的是商業延續性。
這些年大家都講“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很多人忙活着創業,但很少人做到認認真真地創新。
我們有沒有在做創新?能不能做創新?要有三個标準:
1、用戶到底有沒有需求?
2、你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3、是否具有商業延續性,形成商業閉環?
所以設計思維還有一個定義:“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方式,它提煉自設計師積累的方法和工具,将人的需求、技術可能性以及對商業成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
設計思維是以人為本的創新思維,它的應用範圍是在“産品、商業、人群”的範疇,隻要在這大的範疇之内的問題都可以用設計思維解決,但要強調的是一定不能缺了“人”的要素。純粹的科學、純粹的技術、純粹的社會性的問題不在設計思維的解決範圍之内。
創新是可以失敗的,創新其實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我們需要在每一個試錯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叠代、去總結和複盤。并且要有一個特别好的心态,去擁抱失敗,然後才能真正地去創新。
設計思維5步法
設計思維在斯坦福大學有五步法,在波茨坦大學是有六步法。之間隻差了一步叫方向洞察,換做有趣的方式來說,就是兩者隻是差了一個“一”戰略。
| 第一步:共情
共情用常見的詞來形容,叫同理心。
設計思維實際上是做産品,就是如何打造出一款讓客戶尖叫的、非常有體驗感、有價值感的一款産品,這是更聚焦的功能。
打造一款讓客戶尖叫的産品,我們首先要放下自己原有的經驗和評判的東西。而真正的去站在用戶的世界,去感知他們的需求,能跟他們平視,或者說能夠用心去聆聽,去了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感受是什麼?隻有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站在用戶的世界去打造産品。
| 第二步:界定需求
我們要去挖掘用戶最大的需求點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客戶需求,不是客戶真實的需求,隻有我們真正的用同理心去感知我們的客戶,去理解我們的客戶的時候,然後我們才能夠洞察出客戶的真實需求,從而界定出客戶的需求。
| 第三步:生成想法
基于用戶的真實需求,我們去生成想法。
圖中我寫了 700個想法,為什麼是 700個想法呢?我當時跟Polymath 的創始人探讨過。他當時是這麼說的,“我們前面的 500 個想法可能是所有人都會想到的,但是從 500 以後的 600 個, 700 個...可能才是創新的開始。”
所以,當我們有一個需求之後,我們一定要有頭腦風暴,鼓勵大家有更多的想法,這樣才能夠有更多的素材和一些靈感出來。然後在這 700 個想法裡面,我們開始進入到下一步“産品原型”。
| 第四步:産品原型
基于這 700 個想法,我們可以做出 6 -10 個産品原型和概念。再基于這 6個産品原型,我們走到最後一步,挑選一個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可行的原型開始測試、叠代。
| 第五步:測試
當這個原型叠代,它的整個曲線就像教授所說:當曲線開始昂揚時候,就要更加投入和專注去做。當曲線沒有起來,有問題的時候,沒關系,果斷放棄,我們再去測試下一個原型。
設計思維的五步法也好,六步法也好,它不是死的,是貫徹始終的。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其實都要共情,而且不僅是要跟你的客戶共情,甚至要去和你的供應商共情,跟産品利益相關者去共情。
我認為這是一個可能在未來,我們創業者需要必備的一個能力了。因為現在這個時代是越來越不确定的 VUCA 時代,所以我們要去跟所有人去共情,這是一個必修的素質。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不斷練習這五步法的時候,要把它變成自己的内功,同時它也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設計思維五步法的底層邏輯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收和縮”、“聚和合”的過程。不斷收縮和聚合到最後,就像篩子似的不斷篩,才能篩出最後的那個鑽石。
設計思維應用案例
在2018年年底,我陪跑了易古筝項目,非常有意思。
它當時還沒有名字,隻是有一個想法和概念。我們有一套樂音識别系統的技術,想做一個智能的吉他來教孩子。這家公司的核心團隊是做幼兒教育出身的,所以想做兒童吉他。
這個過程中,我們開始去洞察方向,發現了一個問題:實際上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去學吉他的,因為吉他在整個兒童藝術教育市場的占有率是非常非常小的。後來我們再去做了解分析,發現古筝教育培訓市場是僅次于鋼琴的第二大市場,原因是古筝同樣是可以考級的。滿足了家長“雞娃應試的剛需”。
當開始做這件事情時候,我認為“一”戰略方向,一個是往外打,我們要去分析這個市場;第二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内在的心力和方向也很重要。所以那時候我們就确定了易古筝的使命和願景。使命:讓世界聽見中國的音樂。願景:讓一億人學會彈古筝。
在洞察方向之後,我們開始進入到共情環節。跟3個人共情去做調研。那第一個部分是跟孩子去共情。第二個部分是跟家長去共情,第三部分是跟機構去共情。共情其實就是做一些調研,訪談。
我們通過共情界定出了三個需求。家長就是希望孩子可以通過這個學習參加藝考,可以升學加分;孩子希望這件事好玩有趣,而且輕松;機構必須要有好的古筝老師,但是好的老師特别不穩定,而且離開的時候會帶走很多孩子,這些都是機構的痛點。
基于這個部分我們就開始生成很多想法。我們的産品和模式是可以 to C ,可以 to B ,也可以 to G,好多方式也可以同時做。
我們生成了很多想法,最後去聚焦做一款産品原型,叫智能古筝教室。其實它可以替代很厲害的老師。對于機構來說,隻要是懂點樂理的老師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去完成很好的教學,而且是可以完成所有級别的教學。因為所有的曲目,所有的教學全部都是智能化和線上化。而且大家去看整個圖片和樂曲其實是非常好玩的,而且孩子們之間還可以相互 PK ,還有糾錯功能,包括你應該彈哪根弦等問題全部都可以實現。既實現了孩子的好玩,也實現了家長的需求。
在産品原型環節結束之後,我們就開始進入叠代測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是把這個産品全做完、課程全開發完了之後才做測試的。實際上是在整個項目進展不到 1/ 3 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投入市場去賣這些東西,然後根據客戶的反饋而反複叠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在疫情期間已經開發了線上端口,在疫情不能去教室的時候,恰恰我們開發了線上教學,可以練琴的部分。
在跟團隊溝通過程中,他們馬上要打通一個 to B to C 的模式。就是孩子不僅可以在教室裡去學,而且回家之後有線上的陪練,而且通過 B 端,線上的陪練還可以賣錢、賣會員、賣曲目之類的。最後整個實現了 to B 再 to C 的模式。
每隔一兩個月,會定期的給加盟易古筝智能教室的老師和機構去做統一的培訓,到今年為止,應該可以做到 1700 家,之前目标是 2000 家,希望到明年做到 3000 家,目前規模在整個智能古筝賽道裡已經是 top 1。
在創新創造中,設計思維像是打獵的過程。當我們有 700 個想法出來的時候,會有很多讓人驚豔和不可思議的一些想法,很多神奇的東西,靈感會出來,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它整個過程就像打獵,而且往往會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它其實都是按照我們探讨的規律再去做。它沒有離開我們整個探讨的框架。
同時,在做整體用戶體驗設計的時候,我們有一個“道”的東西,就是我們做任何設計的時候,都要有一個正念。這個正念就是:我要超越用戶的期待。隻要超越用戶的期待,一切皆可設計。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其實還是跟大家去講要真正的實現共情,把腦子放下,去用心的感知,去用心的做産品,那隻要圍繞這個部分,用一顆帶着愛的心去做事情,就不會有大問題。
「群智湧現 Moment」喬朔晖(21級3班學員, VUCA科技創始人 )
共情是什麼呢?共情就是有一個神入,我叫同理心,所謂的“神”就是“心”。我們真的可以放下自己的所有東西,然後去把我們的心交給客戶。
我特别記憶深刻的是,我剛開始做外貿的時候,有一個巴基斯坦的客戶,是60多歲的老人,他特别有智慧,特别厲害。我當時就誇了一句“you are very clever” ,客戶聽完之後就很不開心的跟我說“ clever is monkey” 我回應說那應該怎麼去稱贊你呢?他說你應該稱贊我是 wisdom , wisdom 就是智慧,當我們共情的時候,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猴子,而是要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智慧很簡單,就是把腦子放下,然後把心撿起來。
我們“生成想法”的時候,一定要 “yes and ”,不要“yes but” 。很多我們在探讨和共創的時候,當别人說出一個想法,我們最懶的方式是什麼?一個是答應“對的”然後就沒聲了。一個是“不對”,這個不行,憑着我的經驗是錯的。但是在整個共創環節和頭腦風暴環節,我們更多的是不允許 yes but 的,而是 yes and 去不斷的累加共創的想法,不要去BUT别人的想法,你隻需要去表達你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就可以了。隻有這樣子,才能出來 700 個想法。
馬曉沖(21級4班學員,悅動部落 創始人)
Q:你投資的“一”是什麼?是否會偏科技産品多一些呢?
A:投資的“一”其實是看人,我之前一直在做種子和天使這部分,其實基本上是不看賽道,核心實際上是人,看人是否靠譜,有沒有這個基因。人首先靠譜,團隊一定要有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創業啟動的必備條件。
趙東(21級1班學員,玩吧 創始人)
Q:設計思維的創業方法論和《四步創業法》、《精益創業》大緻的異同是什麼?設計思維是在他們基礎上更新的叠代版本嗎?
A:《四步創業法》講述了需求的假設,需求的驗證、需求的實踐、需求的叠代四部分内容。因為這本書和這個理論是非常早了,設計思維在這過程中,把四步創業法更加細化。比如說如何共情、如何界定需求,工具化的可實操性更好一些。他們整體“神”的東西實際上是很像的,都是以用戶為中心,然後去圍繞用戶做産品。
《精益創業》這本書是講設計思維後邊的産品原型、生成想法、叠代測試,它隻是在講這三個部分,他沒有講共情和界定需求。另外他加入了敏捷思維部分,整個《精益創業》在項目這個部分是缺失的,它缺了一個共情和界定需求這個環節。
德國波茨坦大學倡導的六步法特别好用,而且所有大企業都在用,例如美的、昂立等。
金玮 混沌創新院領教
說到創業這件事情,有很多點是 touch 到我的。例如:到底如何設計出一款讓客戶尖叫的産品出來?還有就是 yes but 和 yes and。我看别人小組裡面讨論時候,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是yes,but 。“是,你這個想法很好,但是我 5 年前就試過了,消費者不買賬”。yes and 就是“你的想法很好,如果再怎麼樣,我覺得可以試一試”缺乏這種東西。這是我比較有觸動的,而且我也學到了,可以把這個用到小組讨論,尤其是在産品設計的時候。
第二個點就是“請放下你的腦子,用你的心體驗客戶到底要什麼?”就像教授說到的,不要直接去問客戶需求,而是你應該站在客戶的角度去體驗它,這樣才能夠你比客戶更了解他的需求。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隻是用純理性的這種思考,并不能夠用很多我們說超越理性,超越邏輯的部分去感受客戶的那個需求。
而恰恰是晖晖講到的共情,我覺得可能是需要我們用一部分4樓的東西來彌補我們 3 樓的這種直接連接的效率會比較低的部分。
李婷 易古筝 聯合創始人
我們團隊本身就是設計思維的受益者,晖晖分享的易古筝案例,其實就是我們的項目。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在設計思維的幫助下,研發出了讓用戶尖叫的産品,我也親耳聽到了這個尖叫聲。我們研發出了讓中國兒童尖叫的産品,以及讓外國人尖叫的中國民族音樂産品。那麼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創造力并不是一種很特别的能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的能力。隻是我們很多人都把他封鎖住了,他需要被打開。那這個打開可能是一套方法論,一套體系,也需要一個優秀的教練。
非常感謝喬總在這兩年的時間當中跟易古筝陪跑。設計思維這一套方法論,真的可以讓很多不起眼的角色在這個方法的引導之下,發揮出他們巨大的創造力。所以,我也很希望這個方法論可以發揚光大,去影響更多的創業者。
咨詢了解混沌創新院更多課程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