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現在已經是一個成語,而指鹿為馬的故事,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詳了。
但是趙高為什麼要指鹿為馬呢?之後又發生了什麼?是一個簡單的玩笑,還是另有陰謀?趙高的下場如何呢?
本文将為您詳細解讀。
其實趙高這個人,是秦始皇嬴政時期就已經留下的禍根,嬴政曾經把符玺交給他保管。
符玺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它是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和征調兵将的憑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大臣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公文,沒蓋上符玺的印記,那也等于一張廢紙,起不了什麼作用。
由此可見,趙高在嬴政在位的時候,就已經備受寵信。
有一次趙高犯罪了,嬴政讓主管宮廷内務的官員蒙毅處理,要說這嬴政也真是有意思,如果你想按照秦法公事公辦,交給蒙毅你就别管了。
可結果蒙毅判處了趙高死刑之後,嬴政又覺得趙高辦事機敏,殺了太可惜,于是又把他給赦免了。
你這讓蒙毅情何以堪?這也為以後趙高殺蒙恬蒙毅兩兄弟埋下了伏筆。
要說這趙高也真是有本事。因為古代朝廷裡,一般新君繼位以後,都會對官員重新洗牌,任用對自己絕對忠心的人。
可是,秦二世胡亥繼位以後,趙高又得寵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胡亥的位子,本來就是趙高篡改遺诏得來的。
當年秦始皇嬴政在巡遊過程中得了重病,眼見就不行了,當時趙高就在旁邊,于是嬴政留下了遺诏,讓兒子扶蘇回來繼位。
留下遺诏以後,嬴政就死了,而趙高秘不發喪,而且把扶蘇的名字改成了胡亥,這樣,胡亥才成了秦二世。
胡亥在位時,其實趙高已經是中丞相了,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的野心并不僅僅如此,他想獨攬朝廷大權。
但是,趙高又怕群臣不服,所以自導自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戲,意圖就在于試探群臣的站隊問題。
他弄了一隻鹿,在朝堂上獻給胡亥,趙高說:我獻給皇帝一匹馬,請笑納。
胡亥以為他在開玩笑,就說,丞相眼花了吧,那明明是一隻鹿嘛。
沒想到趙高一本正經地問大臣們: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呢?
大臣裡面有直脾氣啊,就說那是鹿,而看穿了趙高意圖并且忌憚他的,就說那是馬。
趙高這一試探,誰對他絕對服從,誰對他不服從,立見分曉。
我想獨攬大權,哪能容得了有人不服從我?于是,退朝之後,那些說鹿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暗殺了。
從此之後,趙高更是權傾朝野了。
但是這個時候,各地反抗秦國統治的起義軍已經成氣候了,劉邦和項羽的軍隊已經頗具規模。
可秦二世胡亥并不知道這個情況,為什麼呢?
因為所有的國家大事,包括前線的戰報,必須經過趙高的手,才能傳到胡亥那裡。
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趙高不想讓胡亥知道的,他肯定不會知道。
而趙高确實也是這麼做的,秦軍大将章邯、王離明明在前線節節敗退,趙高卻說劉邦和項羽不足為懼,成不了氣候。
但有句俗話說得好,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場面終于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這時候趙高害怕了,因為他雖然權傾朝野,但胡亥畢竟是皇帝,一怒之下殺了他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這一點,趙高肯定不能坐以待斃,于是他決定先下手為強,以宮裡出現盜賊,派人緝拿盜賊的名義,進到宮裡殺了胡亥。
帶人殺胡亥的人是當時的鹹陽令閻樂,是趙高的女婿。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閻樂是趙高的女婿,但趙高也不是絕對地相信他,所以在行動之前,派人綁了閻樂的母親作為要挾,确保行動萬無一失。
而閻樂殺胡亥的時候也挺有意思,當時胡亥看大勢已去,就求閻樂饒了他。
胡亥說:饒了我吧,我不當皇帝了,能當個萬戶侯就行。
閻樂不答應。
胡亥又說:那就把我和老婆孩子都貶為庶民,這總行了吧。
閻樂還是不答應。
胡亥抱着最後一絲幻想說:我想見丞相趙高一面。
閻樂當時估計是真樂了,他說:你可拉倒吧,就是丞相派我來殺的你!
胡亥死後,趙高一邊立子嬰為秦王,一邊謀劃着殺掉子嬰。
子嬰估計是看到了胡亥的下場,而且他也不像胡亥那樣坐以待斃,于是就用計準備除掉趙高。
當時趙高讓子嬰齋戒,子嬰順從,趙高又讓子嬰去宗廟祭祖,子嬰卻故意拖着不去。
趙高就納悶了:還反了你了,我親自去看看。
沒想到子嬰已經在齋戒的地方布下了天羅地網,等趙高一到,就地誅殺了他,并誅滅三族。
說到這裡,正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六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的制度,而且統一了度量衡,這在曆史上是做出卓越貢獻的,但秦朝卻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
有人喜歡把一切都怪罪到奸臣趙高身上,我覺得這有些片面了。
因為一個奸臣的得勢,與當時的皇帝是密不可分的。
就拿嬴政來說,其實當時秦朝的律法是很嚴的,趙高犯罪的時候,如果依法除了他,也不會後面指鹿為馬的事了,甚至二世胡亥都不能繼位,扶蘇繼承大統,或許會是一個不一樣的秦國。
但是,曆史沒有如果,它是所有偶然和必然疊加的結果,我們隻能以史為鑒,讓未來變得更好。
〈完〉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我,一起聊聊那些有意思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