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未來十年今年是最涼快的一年

未來十年今年是最涼快的一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00:47:49

未來十年今年是最涼快的一年?網上還出現“今年是未來10年最涼爽的一年”之說,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未來十年今年是最涼快的一年?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未來十年今年是最涼快的一年(今年是未來十年最涼爽一年)1

未來十年今年是最涼快的一年

網上還出現

“今年是未來10年最涼爽的一年”之說

并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學者

發表在2020年《自然·通訊》上的

一篇論文作佐證

圖為某自媒體在微博上發布的相關話題,右下圖為引用的論文圖/新浪微博

那麼,此說法依據能否成立?

氣候預測難在何處?

我們專訪了該論文作者及相關專家

就此進行解析

01 話題源起

“最涼爽一年”之說出自研究論文?

今夏,我國經曆了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高溫過程,并具有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大、極端性強等特點。

圖為2022年夏季全國極端高溫(左)及極端連續高溫日數事件(右)分布 圖/國家氣候中心

縱觀全球,不隻我國,全球多地今夏都開啟“高溫炙烤模式”,歐洲遭遇近500年最嚴重幹旱,英國發布有史以來第一個極端高溫紅色預警,南歐、北美多地遭遇毀滅性野火事件,北極海冰加速消融……

當地時間2022年8月9日,德國賓根,運輸船從河床部分幹涸的萊茵河上駛過。

前不久,社交平台上“今年或許是未來10年最涼爽的一年”的話題受到廣泛關注,引發網友對未來高溫天氣的擔憂。有些自媒體為讓這一觀點看起來更科學,引用了2020年6月發表在《自然·通訊》的學術論文《對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未來預估的湧現約束》。然而,仔細研讀這篇論文,并不能從中得到以上結論。

論文提到,影響東亞夏季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包括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此前關于副高長期變化的預估研究發現模式間差異很大。為此,研究團隊試圖采用國際上被稱為“湧現約束”的方法減少模式預估的不确定性,發現模式在某些關鍵區域的海表溫度偏差會影響未來氣候預估結果。

為了清楚展示溫室氣體的影響,研究團隊在極高排放情景RCP8.5下,用觀測到的海表溫度對模式偏差進行訂正。與原始模式相比,訂正後的結果顯示,到2100年影響我國夏季氣候的副高會增強,同時使多模式預估結果不确定性減少了45%。而副高的增強,會導緻未來東亞季風降水和熱浪事件增多,登陸的台風減少。

學術論文截圖。

論文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曉龍回應:“這篇論文不涉及未來10年的溫度預測問題,更沒有提出,也不支持‘今年是未來10年最涼爽的一年’這一結論。所以,社交平台上的說法是對論文原意的曲解。”

02 氣候預測難在何處

存在兩大不确定性

在我國,氣象部門對未來天氣、氣候的預報預測是根據時效長短劃分的,可分為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氣候預估。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韓振宇表示,根據《新型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方案(2022—2025年)》,天氣預報業務覆蓋未來幾小時到14天内的預報;氣候預測業務覆蓋未來15天以上的預報;氣候預估則特指對未來幾十年到幾百年氣候系統對外強迫響應的估計。

一直從事年代際氣候預測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波指出,氣候預測和氣候預估,雖僅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同。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結構較為完整、功能較為完善的氣候預測業務體系,主要包括未來30天内的延伸期預報、未來幾個月到幾年的月-季-年短期氣候預測、未來10年到30年的年代際氣候預測以及未來幾十年到近百年的氣候預估。其中,月-季-年短期氣候預測和年代際氣候預測都屬于氣候預測範疇。

韓振宇表示,年代際氣候預測和氣候預估因預報時效較長,存在較大不确定性,這些不确定性在未來不同時段的決定因素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方法也不同。一般情況下,年代際氣候預測和氣候預估的不确定性主要來自三方面:模式響應的不确定性、氣候系統内部變率的不确定性和排放情景的不确定性。

為便于解釋,韓振宇将未來一段時間細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他表示,在未來的近期氣候預測中,模式響應的不确定性和氣候系統内部變率不确定性是主導因素。其中,内部變率不确定性占比更大,部分原因是無法準确預測氣候系統的年代際位相變化,這也就是年代際氣候預測要解決的難題。而對于未來的中期和遠期,排放情景的不确定性占主導地位,所以氣候預估主要考慮的是不同排放情景下對氣候系統外強迫的影響,氣候系統内部變率就被當做“噪音”,通過多模式集合被剔除了。

03業務現狀及展望

行業需求巨大 尚有提升空間

目前,年代際氣候預測仍是國際科學界的難題。吳波表示,相較于短期氣候預測,預測未來10年氣候及其變化仍然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難題。近十餘年來,世界上的主要氣候模拟與預測中心均在積極開展年代際氣候預測試驗研究。世界氣候研究計劃為了應對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急需解決的七大科學挑戰,年代際氣候預測計劃被列為核心子計劃之一。

國際上,有組織的年代際預測試驗始于第五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5),它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第11章近期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支持。第六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6)将年代際氣候預測計劃(DCPP)作為其子計劃之一,繼續組織開展多模式合作的年代際預測試驗,其中包括回報試驗、近實時預測試驗和機制研究試驗。

IPCC AR5和CMIP6 DCPP計劃的最新結果顯示,年代際預測對未來2至5年平均和6至9年平均的氣溫變化已取得了較好的預測技巧成果,但對降水的預測技巧仍有不足。吳波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們對氣候系統的年代際變率物理機制理解有限;二是目前海洋觀測資料仍然稀缺,且誤差較大;三是氣候系統模式的模拟性能和同化系統仍需改進等。

國民經濟多個行業的決策者,包括農業、漁業、基礎建設、金融業、保險業等對年代際氣候預測信息有巨大的需求。

WMO年代際氣候預測網頁截圖

世界氣象組織(WMO)為了推動年代際氣候預測業務化,發起全球年代際氣候展望行動,每年年初收集全球主要氣候模拟和預測中心提供的針對未來1年和1至5年平均氣候預測結果,并統一發布。該行動标志着年代際氣候預測已初步具備業務化的潛力,未來将為各個行業決策者提供有價值且極具時效性的氣候變化信息。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王美麗

專家顧問: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韓振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曉龍

圖片來源:除注明外均來源網絡

來源: 中國氣象科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