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初的文字
是刻在牛肩胛骨和龜甲上的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到現在
共出土甲骨154600多片
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到現在
共出土甲骨154600多片
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
甲骨文中有大量的牛字
其形取象于牛頭正面觀
甲骨文牛字上端“U”形曲線象雙角
下端兩斜線(或一橫線)象雙耳
因此孔子說:“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說文解字》說牛是
“象角頭三封尾之形”
“角頭三”指的是“牛”字的上半部
有三個分叉
左右是彎曲的牛角
中間是牛頭
“封”指隆起的地方
即“牛”字中間那一橫
表示凸起的牛肩胛
“尾”指“牛”字下面那一豎
就是牛尾巴
乍一看便以為是有頭有尾的全牛象形
其實
“牛”字隻是牛頭的象形
《說文解字》中對“牛”字的解釋是:
“牛,大牲也”
因此
由牛之“大”着眼
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甲骨文字
如“物”字
《說文》雲:
“物,萬物也。
牛為大物,天地之數,
起于牽牛。故從牛,勿聲。”
而計算事物
又稱一件、兩件
量詞“件”也從“牛”旁
“件”本來是動詞
《說文》說:
“件,分也。從人,
從牛,大物,故可分。”
“牲”指的是用來祭祀的全牛
《谷梁傳.哀公元年》提到:
“全曰牲,傷曰牛。”
隻有全身無損的牛才可以叫做“牲”
古代的人會在牛角上綁一塊橫木
一方面防止牛用角撞人
一方面也怕牛角被撞壞了
不好用于祭祀
“特”字的本意也是牛
《說文解字》解釋為“樸牛”
樸的含義就是樹皮
樸牛就是滿身皺紋的老牛
所以
曆代字典又解釋為
“特,牛父也。”
而當時的“牛”字專指三歲左右的黃牛
體質最好 肉質最佳
後來就專指大牲
即最好的祭祀、食用肉畜
因此
現在“牛”字
仍然具備最好、最牛的含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