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萬物本質和規律

萬物本質和規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1 16:13:16

作者:龍雲之子

《易經》分為三部,夏代的易書《連山》、商代的易書《歸藏》、周代的易書《周易》。《易經》是用古人對客觀世界的實體論、摸看論來定義萬物發展的自然法則,對以人為本的社會人類行為作了系統的規則并論證論述。

一、易,是講萬物在時空中的變化規律

日月為易,陰陽(交替)也。易字表義萬事萬物之生長、變化、消亡規律之根本。

1、先天易,萬物順應天地生存

《連山》《歸藏》以遠古以來對太陽、月亮的運動規律的觀測為基礎,萬物順應天地而生存。周代以前,夏商鬼巫文化發達,人們将太陽、月亮對地球萬物的影響歸為鬼神指引,凡事占蔔,不敢有違神祇。

天體運動形成了日、月、年三個時間單位概念。地球自轉一圈大約24小時(23小時56分4秒),我們稱為一天;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大約29天(29天12小時44分2.8秒),就是一個朔望月;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大約365天(365.2422天),即一個回歸年。

太陽曆

地球的公轉使得正午的太陽高度發生變化,晝夜長短也随之變化,出現了四季更替。對于農耕文明而言,氣候更替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因此,我國古代通過測量日晷的方法,确定每年的二十四節氣,來指導人民農事。

倒退二百年,那時的中國人并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公曆”這一稱謂。現在全世界通行的公曆(格裡高利曆)就是典型的太陽曆,以耶稣出生的當年為公元元年,西曆的各個節日是根據西方宗教信仰(基督耶稣)來定義的,與天文學信息并無直接關聯。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最精準的“陽曆年”。二十四節氣是記錄太陽黃道運行規律的,可精确到分秒不差!古人以二十四節氣慶賀的習俗,較之公曆1月1日定義的“新年”,是更科學的曆法,更具有天文意義。

每年的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太陽也将從這一天開始向北回歸。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之後陽氣回升,陰氣漸消,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故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各地華人仍保持着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來慶賀冬至的習俗。

▼▼

太陰曆

萬物本質和規律(中華之道易)1

陰曆的設定是以人們對月球的觀測為基準。從地球上看,月球從一次朔月到另一次朔月的時間為一個月。所以到了陰曆每月的十五、十六日,月亮肯定會圓。

古代《山海經》中已提到潮汐與月球的關系,但是直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從數學上證明潮汐現象确實是由太陽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地球繞太陽公轉,形成四季更替,太陽的光和熱影響農作物的耕種。而朔望月的盈虧周期對地球上生态萬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巨大,生物體往往與之有共振現象發生。沿海的漁民觀察月亮判斷海水漲落,陰曆對漁業和航海的指導更直觀。

《黃帝内經·靈樞·歲露論》: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緻,腠理郄(閉),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廓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内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入深,其病入也卒暴”。

《黃帝内經·素問·八正神明論》: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

現在科學家們認為月球的引力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出現生物潮,例如:人體中有70%左右的液體,月球的引力會影響人體内分泌的“微觀潮汐”,從而影響人的健康乃至行為;招潮蟹總是在潮退時才從沙裡爬出來覓食;魚兒則常常在滿月前後完成産卵繁衍後代。

2、《周易》,人文精神的開端

待到周朝,人類繁衍增多,人口越來越密級,有了社會體系。《周易》講人在社會群體中效法天地的行為準則,由商朝的鬼神信仰過渡到周朝的人文精神,人們開始反思神權,注重人為,之後諸子百家應運而生。

人效法天

乾卦象征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天體運轉按照一年24個節氣循環往複,永不停息(時間)。天是勤、是生、是正、是陽,包含積極向上、主動進取的意義。

▼▼

人效法地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勢坤,廣袤無垠的空間中,萬物的變化和生長規律。地在下,是容、是藏、是順、是陰,含有包容、溫順、歸隐的意思。

黃帝内經說,人天命120歲,乾坤各一個甲子。60歲前,要積極開拓,往前沖;60歲後,保持初心,順其自然,胸懷寬廣、包容萬象,安享晚年。

▼▼▼

人的規律

中華文化是效法天地而來,《周易》是人本思想的開端,而後周公依天地之規律制《周禮》,為人民訂立禮儀規範,指導人們的一言一行,疊代了殷商王朝的鬼神文化。

a、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規律,曆史的變遷,按照天地的規律運行,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其必然性。自然、社會、個體既是獨立的系統,又相互制約。

b、人自己或事業的成長和變化曆程,要符合天地、自然的大道。人禀時而生,和自然的植物一樣,無時無刻不受着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人的命運便是這種關系的總和。

萬物本質和規律(中華之道易)2

二、易經用幾何數學語言描述時空中陰陽之氣的變化

1、一年24個節氣随時間的圓,周而複始,永不停息變化中。

萬物本質和規律(中華之道易)3

2、一天12個時辰随時間的圓,周而複始,永不停息變化中。

3、陰陽之氣,沿着直徑的方向,陰進一格,陽退一格,此消彼長,而形成這個陰陽易的太極圖。

陰陽的消長平衡。如一天的天氣變化過程,以子時和午時為陰陽氣生長消退的交接點。子時到午時,即子時起,陽氣生,陰氣漸消,到午時止,陽氣已盈,陰氣全消;午時到子時,即午時起,陰氣生,陽氣又由盈而漸消,到子時止,陽氣全消,陰氣又盈。周而複始,構成一天的晝夜陰陽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就是“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過程。

如果是一年的氣候變化,則以夏至日和冬至日為陽陰氣的交接點,夏至到冬至,是“陽消陰長”的過程,冬至到夏至,是“陰消陽長”的過程。

萬物本質和規律(中華之道易)4

4、陰陽魚中的小圓,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是人為定義的“名”(見《中華之道 | 數象名—中華文化的三大工具》),有名就是相對的。“易”中包含的中國古代哲學,是典型的辯證法思維(陰陽)。

早在公元前11世紀,古人提出了早期的陰陽學說,用相互對立的陰陽二氣的交互作用來說明天地萬物的産生和變化。

在關于對立面相互關系的探讨中,古代哲人留下了諸如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以及"物極必反"這樣一些傳誦千古的辯證箴言。這些關于對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思想、對立面的相互作用引起發展變化的思想,都是以樸素的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法的探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