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求
掌握: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資産的稅務處理、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熟悉:企業所得稅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了解:企業所得稅稅率、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
(一)企業所得稅納稅人
1.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屬于企業所得稅納稅人,不繳納企業所得稅。
2.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二)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規定
(三)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計算的基本思路
(四)企業所得稅的收入類型
(五)企業所得稅收入确認時間
(六)特殊銷售方式下收入金額的确定
2.各類“折”
3.“買一贈一”
(七)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
(八)不得稅前扣除的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滞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财物的損失;
5.不符合規定的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具體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生産經營活動無關的各種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
8.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内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内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九)稅金的扣除
(十)工資、薪金支出和三項經費的扣除
1.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2.三項經費
(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
(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
(3)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十一)保險費的扣除
(十二)與生産經營直接相關的扣除項目
1.業務招待費
(1)基本規定
企業發生的與生産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2)銷售(營業)收入的确定
銷售(營業)收入主要包括銷售貨物收入(包括視同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包括視同提供勞務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和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
2.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1)基本規定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财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特殊規定
①對化妝品制造或銷售、醫藥制造和飲料制造(不含酒類制造)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②煙草企業的煙草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一律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3.公益性捐贈
(1)界定
①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符合法律規定的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的捐贈。
②自2021年1月1日起,企業或個人通過公益性群衆團體用于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準予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2022年新增)
(2)限額扣還是據實扣?
①企業當年發生以及以前年度結轉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後3年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②自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于目标脫貧地區的扶貧捐贈支出,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據實扣除。
4.利息費用
(1)據實扣除
①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
②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
③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
(2)限額扣除
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
5.資産損失
(1)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餘額,依照國務院财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
(2)存貨損失時相關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處理
6.環境保護專項資金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生态恢複等方面的專項資金,準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十三)固定資産的企業所得稅處理
(十四)其他資産的企業所得稅處理
(十五)減免稅所得
(十六)低稅率優惠——小型微利企業
(十七)加計扣除
1.研發費用(或稱“新技術、新産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費用”)
(1)基本規定
①一般企業
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産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産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産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産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②制造業企業(2022年新增)
制造業企業 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産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産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産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2)下列行業不适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①煙草制造業;
②住宿和餐飲業;
③批發和零售業;
④房地産業;
⑤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⑥娛樂業;
⑦财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行業。
2.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十八)減計收入
1.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産國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标準的産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2.自2019年6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社區提供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的機構,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服務取得的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十九)抵免應納稅額
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産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二十)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二十一)以前年度虧損的彌補
1.基本規定
企業某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2.特殊規定
自2018年1月1日起,當年具備高新技術企業或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格的企業,其具備資格年度之前5個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完的虧損,準予結轉以後年度彌補,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二十二)企業取得境外所得計稅時的抵免
1.{5年}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我國企業所得稅法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後“5個納稅年度内”,用每年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餘額進行抵補:
(1)居民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2)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内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
2.抵免方法
企業可以選擇按國(地區)别分别計算,或者不按國(地區)别彙總計算其來源于境外的應納稅所得額,并按照稅法規定的稅率,分别計算其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和抵免限額。上述方式一經選擇,5年内不得改變。
(二十三)源泉扣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