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昨夜下了一場溫柔的秋雨。
第二天起床後發現,溫度終于降到30℃以下了。
雖然天空灰蒙蒙的,但相信大家的内心,是無比欣喜的。
福州的秋天,向來都實行饑餓營銷——來得遲,且時間短,一副語焉不詳的姿态。
十月初,真正的秋天尚在醞釀。
如果是往年,到了這時候,村姑陳應該會陸陸續續上架白露茶,上架秋分茶,再靜靜等待寒露茶,乃至霜降白牡丹。
然而,今年的情況非常特殊。
過了立秋,過了處暑,終于等來了白露。
但在衆人的期盼中,白露茶并沒有如約而至。
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今年因為天氣炎熱幹旱,許多農作物的收成都不理想。
哪怕太姥山上霧氣彌漫,足夠讓茶樹喝飽水,維持基本的代謝和生長,但秋茶減産,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實了。
沒辦法,這就是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
雨水少,隻能緩慢地長,正常地長。
隻有雨水充足,才能讓茶樹們枝葉舒展,長得茂盛,産量大增。
靠天吃飯,終究是不容易。
《2》
聽聞今年不采白露茶的消息後,茶友們紛紛覺得吃驚。
同時,又很心痛。
我們知道,其中不乏一些連續收集了好幾年白露茶的朋友。
這種快樂,就像集郵,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卻沒想到,竟然要在今年被迫中斷。
最近,據說有很多茶友在喝去年的,前年的,乃至年份更久之前的白露茶。
喝不到新的,叙叙舊總是好的。
其中有一位茶友,還順便在朋友圈裡,分享了自己“花式喝白茶”的方法。
以下,是節選的大緻内容:
國慶第一天,喝陳皮老白茶。
具體做法是,先用陳皮煮水,沸騰之後,再用滾燙的陳皮水直接泡老白茶。
這樣一來,茶湯裡就會帶有淡淡的陳皮香,兩者完美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李麻花:我覺得用串味來形容更恰當。)
國慶第二天,喝菊花老白茶。
昨晚吃了燒烤,有些上火,所以打算用菊花老白茶壓壓火。
直接把老白茶和菊花一起丢到煮茶壺裡,燒開了,當成涼茶喝即可。
(李麻花:直接喝菊花茶其實效果一樣,還便宜。)
國慶第三天,喝紅棗老白茶。
聽說老白茶裡有棗香,可我從來都沒喝到過,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不過在裡面加幾顆紅棗,一起煮,應該就是棗香了。
(李麻花:%¥&@*……¥)
好吧,能看得出來,這是一位喝茶喜歡加料的朋友。
并且,熱衷于嘗試不同的方法,力求讓自己的假期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這種積極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但喝茶加料的行為,真心不提倡。
它隻适合獵奇者嘗鮮,而想要喝好茶,品原汁原味的朋友,看個熱鬧就好。
《3》
好的白茶,向來提倡清飲。
尤其是老白茶,更是來之不易,經過了多年光陰的沉澱。
加料喝,屬實是太浪費了。
退一步說,通常喜歡加料喝茶的人,無非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為了功效。
陳皮、菊花、紅棗,作為寶貴的食材,各有各的特性。
比如陳皮能開胃,菊花能降火,紅棗能溫補,再加上白茶三年為藥的特點。
因此,不少人把老白茶與輔料同煮,想達到“1 1>2”的效果。
可是,暫且不說能不能達到理想中的功效,萬一互相影響,抵消了一部分營養,那就适得其反了。
雖然沒什麼副作用,但正向作用也不大。
若真的想追求功效,單獨喝或者加入其它适合同煮的藥材,能讓效果最大化。
第二種,是為了嘗鮮。
有些茶友,平日裡都是按部就班,用村姑陳文章裡所寫的方法泡茶。
泡出來的香氣和滋味,确實還原了好茶的原汁原味,也不愧對于好茶。
但是,人都是喜新厭舊的。
偶爾偏離正軌,去嘗試一些新鮮的、獵奇的,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也是可行的。
人生嘛,總要有些新意。
加上假期在家,時間充裕,學着網絡上創新的喝茶方法,泡一杯不同于往日的茶湯。
不論好喝與否,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而真正愛茶的人,也必定會明白,清飲才是長久之道。
第三種,是因為茶葉味道淡。
其實,品質好的老白茶,壓根就沒有必要加料。
它本身的香氣就很馥郁,層次豐富,包括藥香、陳香、花香、棗香、粽葉香等等。
香氣落水,湯感内容豐沛,飽滿醇厚。
借用某節目的經典台詞:“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用最簡單的烹饪方式。”
剛剛從海裡撈上來的海鮮,活蹦亂跳,白灼是最好的方法。
不僅能吃到海鮮本身的鮮甜,還不會過多破壞營養。
當然,爆炒、紅燒、油焖、煎炸,也很美味,但失去了原汁原味,略顯遺憾。
甚至還有些黑心店家,用各種味道強烈的調味料,掩蓋自己食材不新鮮的事實。
說回白茶。
内含物質充盈的老白茶,不需要太花哨的沖泡方式。
反倒是那些内質匮乏的爛茶,由于本身沒什麼養分,也泡不出好茶那般豐富的口感。
隻能借助其它輔料,增加茶湯的味道。
《4》
關于喝老白茶不能加料這件事,村姑陳經常被怼。
要麼,是有人說,這是個人口味的問題,不能管得太寬。
要麼,是有人說,煮茶加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是傳統文化,不能舍棄。
不可否認,有錢任性的人,确實不少。
買四位數甚至五位數一斤的茶葉,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買回家之後,想怎麼喝,是清飲還是加料,全憑人家心情。
萬一,人家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泡腳的呢?
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當然了,我們也隻是站在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看待煮茶加料這件事。
究竟該怎麼喝,是由各位看官自己決定的。
再說到,煮茶加料的确能夠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遠在大唐的時候,人們會把茶葉和蔥、姜、花椒、大棗、桂皮、薄荷葉等辛香調味料一起放入鍋中煮。
放到現代來看,就和煮粥差不多。
所以,又被稱為“茗粥”。
雖說曆史久遠,但其實很多文人雅士并不喜歡這種方法。
茶聖陸羽就曾經說過,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意思是說,這樣煮出來的茶湯不堪飲用,是應該倒入溝渠的廢水。
很顯然,茶聖也很厭惡這種大雜燴式的飲茶習慣。
可沒辦法,習俗不已。
但到了現在,發展出了更好的飲茶方式,茶葉的品質也在逐漸提高。
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便開始精神需求。
喝茶已不再隻是為了解渴,更是為了風味,為了享受對身體的益處。
随便加料,當真是不可取的。
《5》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指責誰。
人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我們不強求。
村姑陳的初衷,是心疼那些上好的老白茶。
喝一泡,少一泡。
喝一斤,少一斤。
更何況,好茶的資源依然很短缺。
茶農辛苦種,茶商辛苦存,茶客高價買。
既然大家都付出了努力,就應該仔細體會其本真的風味。
不要被一些不相幹的東西,如陳皮、菊花、紅棗等,破壞了這份美好。
清清白白,幹幹淨淨,才是白茶的精髓。
更多關于白茶的知識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餅,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們和白茶不是同一種茶,别弄混
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請問白茶的毫香就是棗香嗎?
白茶性寒涼、白茶含糖,你也這樣誤會過白茶的功效嗎?
白茶江湖的華山派劍氣之争,新白茶與老白茶,孰優孰劣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