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元璋性格秘密

朱元璋性格秘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4:55:06

也許我們很多人印象中的王保保是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所塑造的那個形象:在小說中王保保是作為趙敏郡主的哥哥出現的。小說中的王保保智謀、武功樣樣不行,可謂是十足的打醬油角色。其實王保保這個人物在曆史上是實有其人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此人是元末明初明王朝和北元勢力之間的博弈大戲中一大主角,甚至連明太祖朱元璋也由衷感歎其為天下難得的奇男子。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遣将徐達将元順帝逐出大都(今北京),兩年後元順帝病逝于應昌府,其子愛猷識理答臘還沒來得及宣布自己繼位就遭到明将李文忠的攻擊。李文忠隻用了一天時間就攻占了城池并殺擒北元軍士數萬,就連愛猷識理答臘的妻子、兒子都被明軍俘獲。消息傳回南京後朱元璋對群臣說道:“如今我隻有三件心事尚未了結。一個是被元順帝帶走的傳國玉玺沒拿到,一個是王保保沒能擒來,一個是愛猷識理答臘還沒抓住”。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三件事:傳國玉玺是皇權的至高象征;愛猷識理答臘是元順帝死後北元勢力的精神領袖,朱元璋将王保保置于與傳國玉玺、北元元首相同的高度足可見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北元在失去富庶的中原地區後之所以能憑借蒙古高原貧瘠的經濟條件與占據經濟軍事優勢的明朝抗衡在相當程度有賴于王保保。在明朝和北元長達幾十年的對抗中王保保一直是明朝北進的主要對手,也是挽救北元于大廈将傾之際的柱國之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元末明初的風雲人物卻連身世都是一個謎團:從“王保保”這個名字來看應該是一個漢語名字,當然這倒不是說取漢語名字的就一定是漢人,趙敏郡主不也是蒙古人嗎?當然有人會說趙敏是小說人物。但僅憑一個名字就認定王保保是漢人也未免武斷。007電影《擇日而亡》中的邦女郎羅莎曼德·派克還給自己取了個漢語名字叫裴淳華,難道她也是漢人不成?那麼相關史料究竟是如何記載王保保的身世的呢?

朱元璋性格秘密(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1

其實王保保這個頗具喜感的名字是他的小名,至于正式的名、字、号如今均已無考,倒是他的蒙古名字擴闊鐵木爾一直流傳至今。和王保保同時代的人都以為他是漢人,因為立功勞才被賜了蒙古名字。這種說法最早見于元末人權衡所寫的《庚申外史》:“已而察罕死。有王保保者,察罕甥也,嘗養為子。······同佥白瑣住······倡言曰:······況今總制官王保保,曾為總兵養子,朝廷又賜其名『擴廓』,若立以為主,總兵雖死,猶不死也”。此後明人修撰的《元史》、《國初群雄略》、清人修撰的《明史》及柯氏的《新元史》等都沿用說王保保本姓王,被察罕貼木兒收養,朝廷賜名擴廓。在這些傳統史書的記載中王保保的生父被認為是沈丘(今河南周口市沈丘縣)的一個漢族大地主,後迎娶元朝平章察罕帖木兒的妹妹為妻并生下擴闊鐵木爾。關于王保保父系血統來自漢族、母系來自蒙古族的說法不是出現在某一把史書中,而是自元末明初以來幾乎所有史書都對此衆口一詞,事實上關于王保保的身世問題在相當長的時期内是不存在争議的,然而1990年的考古發現使問題變得撲朔迷離了:這年冬天在洛陽東郊邙山南麓帽郭村附近發掘出了元末人賽因赤答忽的墓葬。根據賽因赤答忽的墓志銘的記載:墓主賽因赤答忽就是元末名将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的父親,而賽因赤答忽出自蒙古的伯也台氏,是正兒八經的蒙古人,娶妻佛兒乃蠻氏,因為祖上跟随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定居在河南光州固始縣。如果墓志銘的記載屬實,那麼王保保實際上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蒙古人,身上完全沒任何漢族血統。随着賽因赤答忽墓志銘的發現使王保保的身世問題變得複雜了,本文無意介入傳統史書與新的考古發現關于王保保身世問題的争議,所以關于王保保的身世問題我們點到即止而不再深入探讨。

朱元璋性格秘密(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2

無論王保保究竟是像傳統史書記載的兼有蒙古和漢族血統或是像賽因赤答忽墓志銘記載的是一個地道的蒙古人,但我們現在至少可以确定的一點是:王保保的家族無論是否有漢族血統,但他們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漢文化熏陶的,否則也不會給孩子取“王保保”這樣一個典型的漢族小名。在王保保身上既有蒙古人争強好戰的體格和勇武,也有明顯的受漢文化熏陶的表現。1352年王保保的舅父察罕鐵木爾(在傳統史書中王保保被認為過繼給察罕鐵木爾為義子)見元軍屢屢敗于農民起義軍之手,于是就以練習鄉勇的名義組建了一支私人武裝,很快他的這支私家武裝就取代元朝正規軍成為與農民起義軍戰鬥的主力。這一時期王保保效力于察罕鐵木爾帳下并先後參與了收複關中、河東等地的戰鬥,後又在山東打敗農民起義軍。1362年察罕鐵木爾死後王保保繼承了察罕鐵木爾的軍隊,為應付各處的農民起義而焦頭爛額的元順帝啟用王保保為太尉、中書省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王保保獲得的這幾個頭銜中本來太尉是最大的,然而在元末亂世中朝廷為對付農民起義軍亂封官爵,以緻于太尉之類的頭銜比比皆是,反而是品級相對較低的知樞密院事對王保保是最重要的——這一職位類似于今天的國防部門,得到這一頭銜意味着由察罕鐵木爾拉起的這支地方豪強武裝在王保保手中已正式成為元朝的官軍,而王保保也由此獲得了号令其他各路蒙元殘軍的權力。元順帝對王保保的啟用也使其被卷入元末朝廷内部的政治紛争,在這一過程中王保保和同樣具有良好的漢文化修養的當朝太子愛猷識理答臘關系密切。

朱元璋性格秘密(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3

1365年愛猷識理答臘派王保保讨伐自己在朝中的政敵孛羅鐵木爾,王保保成功殺死了孛羅鐵木爾及其黨羽。在此之前元朝的正規軍多在與農民起義軍的戰争中消耗殆盡,後來元朝幾乎隻能依靠察罕鐵木爾、李思齊、張良弼、答失八都魯四支地方豪強武裝力量。被王保保消滅的孛羅鐵木爾正是答失八都魯之子,也就是說如今元朝所能依靠隻剩三路武裝力量,而李思齊、張良弼由于系漢人出身的原因永遠會使元朝對其抱有一份戒心。至此元朝旗下的所有武裝力量中唯一還具備與新興的明軍分庭抗禮的實力的就是王保保統領的30萬人馬。王保保的部隊盡管也是元朝旗下的武裝力量,但本質上這是一支私募軍隊。按說這支部隊是直接效忠于王保保本人的,對元王朝恐怕談不上有多少忠誠度可言,如果這時王保保取元之天下而代之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盡管王保保完全具備自立的實力,可他卻始終堅守為臣之道:無論為元王朝做出了多大貢獻,可在他心中自己必須恪守臣子之責。以王保保的實力篡位自立并非難事,然而他沒這麼做足以證明他對元王朝的忠誠。問題在于元順帝可未必會這麼想,畢竟這時王保保已實際掌握元朝的所有軍權,這怎麼能讓元順帝放心呢?就在這時王保保收到了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的生母皇後奇氏的書信。奇氏希望他以重兵擁立太子而迫使順帝禅位,同時奇氏還聲稱順帝身邊的一些對立面可能對太子和王保保有異心。長期以來王保保與太子之間的密切關系使其一直被視為是太子黨的成員之一,即使王保保自己沒非分之想,可架不住元順帝對他起了猜疑之心。在這種形勢下王保保命大軍就地宿營,自己帶着數十騎面見順帝。結果元順帝果然聽信讒言而削去了王保保的中書左丞相之職,對此王保保非常順從地接受了。此後王保保依然戰鬥在與明軍交鋒的第一線,然而元順帝卻不顧朱元璋已平定南方并正準備揮師北伐的現實下旨削去王保保所有官爵,後來又命李思齊等将領分頭夾擊王保保。就在元順帝與王保保的矛盾一觸即發時徐達率領的明軍已星夜兼程撲向元大都,元順帝又趕緊下诏命王保保和李思齊帶兵對明軍進行防禦作戰。當元順帝的诏書送到王保保手上時徐達已攻克大都,王保保至死都将沒能與明軍在大都城下決一死戰而因為平生憾事。

朱元璋性格秘密(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4

王保保這邊将沒能在大都與明軍決戰視為憾事,而另一邊拿下大都的朱元璋早已聽聞他的大名。朱元璋深知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在與元軍的戰争中始終注意對敵軍将領和重臣的招降工作,而王保保恰恰就是朱元璋的重點招降對象:朱元璋先後七次派人試圖招撫王保保,卻一概被王保保置之不理。無論王保保是否有漢族血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元朝宗室是沒血緣關系的,他的部隊實際上是一支地方私人武裝,按說在元朝大勢已去之際為自己的身家考慮而另投新主似乎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元順帝一再猜疑打擊,然而王保保對這一切都平靜地接受了,他既沒試圖以武力取代元順帝,也沒率部歸降明朝。可以說王保保對元朝的忠誠與嶽飛對宋朝的忠誠是頗為相似的,而忠誠恰恰是皇權帝制時代任何一位君主最看重的品質。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欽佩可能有一部分來自于王保保的軍事素養,然而恐怕更為關鍵的是王保保在元朝大廈将傾之際所表現出來的忠誠。史書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徐達北伐歸來後朱元璋大宴群臣。席間朱元璋問衆臣:“當今世上誰可以成為奇男子?”一時間衆臣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人說是徐達,有人說是藍玉,有人說是常遇春。朱元璋聽完衆臣的答案後笑着說:“徐達、藍玉、常遇春固然是人傑,我能得到他們的輔佐,但我卻不能得到王保保,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奇男子啊!“朱元璋當然不會因為對王保保的欽佩而手下留情:明軍在拿下元大都後繼續向北、向西攻擊元軍,很快明軍就推進到王保保駐軍的山西澤州,然而在這場戰鬥中明軍被王保保打得大敗而逃。随後王保保引兵東進試圖奪回大都,這次王保保遭遇了明軍的傳奇名将徐達,雙方較量的結果是王保保僅率18騎星夜逃遁,最終在甘肅、内蒙古一帶重整人馬。這時李思齊等元朝舊臣均已投降明朝,有元一代的将領中唯剩王保保碩果僅存了。1370年朱元璋派徐達率軍20萬從西安出發向定西一帶進軍,這時王保保正率兵圍攻蘭州,當他聽說自己的後路被明軍包抄的消息時立刻星夜回防,結果在沈兒峪一帶再次被徐達打敗,王保保僅與妻子等數人掙脫明軍的重圍,靠揀來的木頭漂流渡過黃河,在曆經千難萬險後終于抵達哈拉和林。

朱元璋性格秘密(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5

就在王保保抵達哈拉和林這年元順帝死了,昔日的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在王保保的擁戴下承繼北元大統。我們的曆史書一般是将1368年元順帝被徐達逐出北京城作為元朝終結的标志,實際上元朝并沒滅亡,而是喪失了統治中原的正統王朝地位,事實上在此之後明朝與北元的戰争仍持續多年。1372年徐達率兵10餘萬北進蒙古高原,試圖一舉擊滅北元。對北元而言:此戰是關乎生死存亡的一戰,在已然失去中原的情況下北元朝廷實際所能控制的就隻剩蒙古草原了,如果再退守就隻能去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亞了。這時王保保已是北元方面唯一所能倚重的戰将了,這場關乎北元命運的戰争自然責無旁貸由他指揮。王保保吸取了以往與明軍交手的經驗教訓:他改變了大兵團正面對攻的戰術,充分考慮到了蒙古高原與中原不同的地形、地勢、地貌對戰術的影響。像成吉思汗的戰法一樣:北元軍隊先是派出多支精幹的偵察部隊不斷打探明軍的進展動向,還不斷放出風來聲稱北元軍隊已不堪重擊。在此之前明軍在與北元的交鋒中鮮有敗績,徐達又是明軍戰神級的人物,在此前徐達與王保保的數次交鋒無不以徐達取勝告終,如今明軍在聽到北元軍隊已不堪重擊的消息後更是信心暴增。王保保在精心策劃之後做出如下部署:愛猷識理答臘在哈拉哈拉坐鎮并督辦後勤,而王保保自己則在哈拉和林以南的丘陵地帶埋伏下數萬騎兵和步兵,一張大網就這樣悄然向一路高歌猛進的明軍張開了。就在王保保進行部署之際明軍主力在徐達的率領下從雁門關出發直指哈拉和林,與此同時大将軍藍玉率輕騎兵為先鋒從北平北上。藍玉一路上遭遇的蒙古騎兵無不是一觸即潰,這令藍玉更加放心大膽地在20天内急行軍1000餘公裡,兵鋒直指哈拉哈拉附近的土拉河畔。在這裡藍玉所率的先鋒部隊終于和徐達所率的明軍主力會師,明軍随即向哈拉和林方向發動進攻。其實王保保早已在哈拉和林埋伏下重兵,當明軍發起進攻後早已守候多時的王保保帶兵合圍了明軍。此戰的戰鬥結果是明軍死傷3萬餘人,直到5月上旬才得以突出重圍。此戰是北元與明軍的戰鬥中由原來被壓制的不利态勢逐漸扭轉,此後北元與明朝的戰略形勢趨于均衡。明朝失去了剿滅北元的最佳時機,由此奠定了北元與明朝常态化對峙的格局。

朱元璋性格秘密(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6

縱觀王保保一生的戰績其實敗多勝少,當然這并不證明王保保缺乏軍事能力,主要是他所維護的元王朝已是大勢已去,而他的對手又是明軍中最強悍的徐達、藍玉、常遇春等人,但無論如何王保保一生敗多勝少是不争的客觀事實。這樣一位常敗将軍為何會被朱元璋視為天下難得的奇男子呢?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就會發現:這個常敗将軍也着實不簡單——盡管他被打敗過無數次,可明軍就是無法消滅他。當其他元朝将領紛紛降明之後隻有他屢敗屢戰愈挫愈勇,甚至當明軍都以為他是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跶的時候他卻絕地反擊般打赢了關乎北元命運的一仗。盡管他一生輸掉過很多場戰役,然而偏偏就打赢了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正是他打赢的這場戰役使北元和明朝的整體戰略形勢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北元由被壓制挨打的一方逐漸與明朝形成戰略對峙。朱元璋曾千方百計試圖拉攏這位意志力驚人的将領,然而他的安撫之舉卻無一成功,盡管王保保是朱元璋的對手,然而這種頑強的毅力和王保保對元朝的忠誠仍令朱元璋感到由衷的欽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