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舊教材變化梳理?(第5章第1節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質),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舊教材變化梳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5章第1節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質)
1. 頁碼對比:舊教材78-82;新教材 76-80。
2. 問題探讨對比:
舊教材
新教材
讨論1.這個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讨論1.為什麼要将肉塊放在金屬籠内?
教學思考:原讨論問題目的性不強,學生可能會無法回答或随意回答,違背問題設計的初衷;修改後的問題結合問題情境(将肉塊放入小巧的金屬籠内)設問,考察特定實驗設計的意圖,且與讨論問題2形成很好的遞進關系,在學生思考、讨論、回答的效果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
3. 本節聚焦對比:
舊教材
新教材
2.酶是什麼?
2.酶是什麼物質?
3.科學家是怎樣研究酶的本質的?
3.通過對酶本質的探索過程的分析,你對科學是怎樣發展的有哪些領悟?
教學思考:問題2的修改,使問題更具體明确(物質),更科學;問題3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增加對“科學發展”的“領悟”,凸顯新教材對在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等方面的落實,對學生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
4. 正文增補1: 76頁第一自然段
增補目的:對問題探讨斯帕蘭紮尼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科學家“發現”胃液中含有大量的鹽酸,并敏銳大膽地推測“鹽酸是使食物分解的物質”。最終在1835年由施旺實驗證明鹽酸與胃腺分泌的一種物質---胃蛋白酶混合後,是分解肉類的的原因。讓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假說演繹、實驗檢驗過程,不斷修正,一步步獲得科學結論的過程,逐漸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正文增補2: 76頁第二自然段--“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原描述沒有提到物質。修改後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能量蘊含在物質之中,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觀念。
正文增補3:第二自然段“細胞代謝離不開酶”。在提出細胞代謝概念後,補充細胞代謝離不開酶,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酶是細胞代謝的必要條件,又可以突出本節課在第5章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修改4: 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舊教材78頁
新教材76頁
幸而細胞中含有一種物質
幸而細胞中含有另一種物質
教學思考:修改後行文更準确。
實驗内容修改1:
舊教材78頁
新教材77頁
實驗
探究·實踐
教學思考:标題的修改,既突出科學探究的實驗價值,又明确實驗的實踐意義。
實驗内容修改2:目的要求
舊教材78頁
新教材77頁
了解過氧化氫酶的作用和意義
了解過氧化氫酶的作用
教學思考:原目的的意義部分要求偏高,删除。
實驗内容修改3:方法步驟3.
舊教材79頁
新教材77頁
仔細觀察哪隻試管産生的氣泡多。
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
教學思考:原表述對觀察的現象要求表面上看好像更具體,但是存在兩個明顯的問題:1.隻需要觀察、隻能觀察到氣泡的多少嗎?2.缺乏觀察後的結果記錄步驟。
實驗内容修改4:方法步驟4.
舊教材79頁
新教材77頁
2-3min後;觀察哪支試管中的衛生香燃燒猛烈。
立即;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
教學思考:前者的修改是基于學生實驗的實際,後者的修改與實驗内容修改3同,不贅述。
實驗相關内容修改:
舊教材79頁
新教材78頁
資料卡片的形式
明确為“科學方法”
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修訂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等概念;補充空白對照的内容;自變量增加溫度。
教學思考:概念的修訂、自變量的“溫度”,使相關教學内容更嚴謹科學;補充空白對照的内容,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對照形式多樣性的可能。
正文修改5:
舊教材80頁第二自然段
新教材78頁第二自然段
但它們并未供給過氧化氫能量
它們沒有給過氧化氫分子提供能量
加熱加壓
“加熱”
用催化劑則相當于幫司機找到一條穿山隧道
用催化劑則相當于幫司機找到穿山的隧道
同無機催化劑相比
與無機催化劑相比
酶(enzyme)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催化效率更高。
教學思考:加熱加壓修改為“加熱”,是考慮到具體實驗的具體設計,是對原來錯誤的修正;其餘4個修改點則是為了使行文更簡潔,更流暢。
圖解變化1:
舊教材80頁
新教材78頁
圖5-1 走隧道需要的能量少
删除
教學思考:圖解雖然很形象,但由于圖5-2有相似的表達效果,且正文的文字表述清晰易懂,沒有必要補充圖解說明。
圖解變化2:
舊教材80頁
新教材78頁
圖5-2 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圖解
圖5-1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示意圖
增加:“有無機催化劑催化”的曲線示意
沒有酶催化
沒有催化劑
教學思考:該圖做了三處修改。一是對題圖說明的修改,該圖的屬性是示意圖而非“酶能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圖解”,修改後更準确,屬于更正性質;二是在圖中增加有無機催化劑催化的曲線示意,既可以與“有酶催化”和“沒有催化劑”進行對比,又可以與“有酶催化”一起并列與“沒有催化劑”形成對比關系,還可以銜接探究實踐《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第三處關于“沒有酶催化”修改為“沒有催化劑”則是因為增添了一條曲線示意後的對應修改。
補充資料修改1:
舊教材81頁
新教材79頁
資料分析
思考·讨論
增補:我國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就掌握了釀酒技術。1716年《康熙字典》收錄了酶字,并将“酶”解釋為“酒母也”。“酒母”就是現在所說的“酵母”。
圖:酒怎麼變酸了?
删除
讨論2.試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出現争論的原因是什麼,
讨論2.試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出現争論的原因是什麼?
讨論4.你認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讨論4.你認為他取得成功靠的是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教學思考:将資料分析修改為思考·讨論,是對閱讀資料後的學習要求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增補内容可以讓學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并對酶這一說法的産生和内涵有進一步認識。“酒怎麼變酸了?”這一圖片不太适合出現在高中教材中,必要性、意義不大,應該删除。讨論2的标點符号修改是希望學生把它當作一個具體的問題來看待。讨論4的修改是希望學生認識到優良的精神品質(堅持不懈等)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并能夠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逐漸養成。
課後題修改:增加兩道概念檢測的選擇題;将原基礎題1(82頁)修改為拓展應用題2;結合“探究·實踐”補充拓展應用題1;删除原拓展題2.
教學思考:原基礎題1的難度較大,對邏輯思維要求較高,修改為拓展應用是比較恰當的;原拓展題2雖然在進一步探究拓展方面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但是适合課外完成,且不易落實評價,删除不影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