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蜂蟄人事件

王蜂蟄人事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23:42:09

人與自然,該怎樣相處,是否一言難盡?

—徐祯霞

王蜂蟄人事件(徐祯霞遭遇蜂蟄之後)1

遭遇蜂蜇之後

作者/徐祯霞

前幾天,聽人說,一對夫妻上山遊玩,被馬蜂蜇了。

也真是奇怪,很多人去了那裡,都沒有事,恰巧那對夫妻遊玩的時候,驚擾到了馬蜂群,馬蜂“嗡”的一聲出來了,恰恰兩人不懂,本來嘛,馬蜂出來的時候,他們二人要是靜靜地呆着,或者是捂着頭蹲下,也是沒事的,偏偏他們見馬蜂成群地出來了,拔腳就跑,他們越跑,馬蜂越是追,他們跑得越快,馬蜂便追得越快,而人的腳哪有馬蜂的翅膀快,一會兒便被馬蜂蜇得滿頭滿臉都是包。

馬蜂和蜜蜂都是有毒的。不幸的是,蜜蜂在蜇了人之後,自己也會死掉,因為它們的刺連着内髒,蜇完人後将内髒也帶出來了,會死掉的,所以它們一般輕易不蜇人,在蜇人的時候,多數時候會以為人要傷害于它,而才發起猛烈的進攻,而它們也将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這樣的傷害可謂是兩敗俱傷,一損俱損。而馬蜂則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遇到攻擊和不友善幹擾時,就會群起而攻之,可以緻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緻死亡。

往往一個偶然,或者是一個誤會,不幸的事情說來就來了,說發生就發生了,在那片刻之間,來不及淡定,來不及思慮,來不及應對,糊裡糊塗地就遭遇一場出人意料的災難。

據說那對夫妻跟跟跄跄着從山中跑了回來,被送進了醫院,中毒已深,地方醫院無法救治,速送西安醫院,入得院中,人已昏迷,經過緊急搶救,人總算救了過來,男的中毒尚淺,女的可能是因為衣服穿得鮮豔華麗,馬蜂蜇得多,中毒較深,好在目前都已脫離危險,已經無大礙了。隻是,一場蜂事,花去了二三萬元。提起,二人難免唉聲歎氣,直喊倒黴。

誰料想,興高采烈地出去遊玩,會惹來馬蜂蜇了?若早知道,料也不敢前去,可是,别人也都去過的地方,沒見咋的,也沒見着馬蜂出來蜇人呐,可碰巧,馬蜂就蜇了他二人。這真叫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蜇了便蜇了,好在,人無事,錢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健康,無腦與髒器的傷害,便是最大的幸運。

生活是一柄雙刃劍,講究人與自然和諧,也并非就能處處和諧。

處在秦嶺山中,有其利,也有其弊。好的是,山中林木豐茂,空氣清新,處處氧吧,處處風景,走到哪,都是一幅生動優美的風景畫,賞心悅目,養心怡性,身處其中,實在是一件幸福歡樂的事。令人煩惱的是,也會遭遇一些野生動物的侵擾,譬如蛇,譬如蚊蟲,還有這馬蜂,它們常常會突然地出現,令人防不勝防。

對于蜂害,我體會最深。在幼年的時候,我就親見一回,那次被蜇的人是我的弟弟,弟弟自小淘氣,頑皮,上樹掏鳥,下河摸魚,跟人捉野兔,山中采野味。反正,一年四季都不肯閑着。

一年夏天,雨季,弟弟早早爬起床,就跟鄰居家的男孩出去了,與母親打了一聲招呼:“我們去撿野木耳啊!”便拿了頭一天下午剩的烙馍,拎了個帆布包走了。弟弟常常這樣跑,我們也習慣了,我們也樂于享受弟弟采撷回來的各種野味,有時山桃,有時沙果,有時野杏,有時八月炸,或者香菇和木耳,反正每次歸家,都沒空手,多多少少都有吃的,不僅可以令我們解饞,還可以時不時地改善一下我們窮困的生活。母親将他采回來的香菇和木耳用來給我們做菜做飯,炒着吃,涼拌吃,還能做成湯。因此,對于弟弟的淘氣,我們又是極喜歡的。

這一天,卻并非如往常一樣。

弟弟遇着蜂窩了,被馬蜂蜇了。

弟弟在一處草叢中發現了一棵粗大的樹,樹上結着好多的野木耳,弟弟鑽進草叢,欲采摘那些誘人的木耳。可在那些草中,有一些刺藤,刺得弟弟鑽不進去,弟弟就拿出砍刀,左揮右劈,不知砍到了哪邊的蜂窩,蜂“嗡”的一聲一湧而出,全都朝着弟弟蜇來。弟弟第一次遇着馬蜂,沒有經驗,見馬蜂傾巢而出,吓得抱頭就跑,他越跑馬蜂越追,他跑得越快馬蜂追得越快,他躲沒處躲,藏沒處藏,跟他一起的鄰居家的男孩比他大,忙喊:“别跑,快蹲下,蹲下别動!”他聽了,忙蹲下,忍着頭上的痛疼,靜靜地一動也不敢動,過了一會兒,馬蜂“嗡嗡”着飛走了。當馬蜂全都飛走後,同伴才趕過來,将他從地上拉起來,幸好同伴有經驗,才避免弟弟遭遇更大的傷害。因為雨天,弟弟身上披着塑料紙,倒還沒怎麼蜇着,但是頭上,卻被蜇了好多口,同伴趕快将他頭上馬蜂的刺一一撥出,撥出後,兩人再也沒有了撿木耳的興緻,同伴也害怕跟母親沒法交待,就帶着弟弟匆匆回來了。

還沒走到門口,弟弟就喊:“媽,我叫馬蜂蜇了!”母親當時正在做早飯,她忙放下手中的活,讓鍋裡煮着,就過來看,她讓弟弟蹲下,弟弟順從地蹲下了,母親一看,哎喲,弟弟滿頭都是包,腫得一砣一砣,母親看了,連聲的歎息:“哎呀,我的兒呀,咋蜇成這樣了?”連忙喊來我:“小女,快去地裡摘一些黃瓜葉子!”我忙去地裡摘了半籃子的黃瓜葉子,母親抓起一把,将黃瓜葉子揉碎,吐上幾口唾沫,與揉碎的黃瓜葉子一起在弟弟的頭上反複地揉着,連那漿帶那汁水,一起在弟弟的頭上來回地揉搓,一直搓的有半個多小時,才罷了。母親說黃瓜葉子可以解蜂毒,并且能消腫止痛,我們聽着,心都寬了,蜂毒解了,就沒事了,我們個個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飯後,母親又繼續用黃瓜葉子在弟弟的頭上揉搓了一陣,一邊搓着一邊對弟弟說:“以後上山要小心一點,先要看看周圍的環境,不要亂跑亂鑽,馬蜂都是鑽在草叢中或者樹上的,一不小心,給惹了,蜇人是很厲害的,你今天是身上披着塑料紙,要不然,給你身上蜇的到處都是呢。此前,村裡有一個人就給馬蜂蜇了,後來,就死掉了呢,馬蜂别看它小,毒性大着呢,以後千萬千萬要注意了!”

聽了母親的話,我們都驚恐地應着,這麼小的馬蜂能夠蜇得死人?我睜大了眼睛。

後來,我親自見證了一回,的确觸目驚心。

王蜂蟄人事件(徐祯霞遭遇蜂蟄之後)2

村裡有一個男人耳朵不好,但身強力壯,在農村,自然是一個好勞力,那一戶人家山上的農活,基本都由這個耳朵不好的男人來做,山上的莊稼地是他種着,砍柴擔水打毛栗核桃的活都是由他做着。

在我們村,人口多,平地少。因此,家家在山上都有半坡地,在山上都有核桃有毛栗,用現在的話說,叫“經濟林”,種地是為了能夠吃飽飯,栽植毛栗和核桃林,是為了創收,待秋後核桃毛栗熟了,可以賣一些錢,換一些零花錢,可以買一些油鹽醬醋。在當時的農村,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指望着山上的核桃和毛栗樹,每年毛栗核桃下來了,都會将大大小小的一起收回來,隻要沒爛,隻要能打得着,就一個也舍不得放過,就那,就算打過,撿過,待所有的毛栗核桃收完之後,還在再在每棵樹上重新找個二回,這叫溜毛栗溜核桃,可見山裡人,對于核桃和毛栗的倚重和在乎。

這個耳聾的男人叫冬生。

當時,正值暑假,我們都在假期。八月底,家家都在打核桃,我們不例外,冬生家也不例外。

天一亮,各家都早早做了早飯吃了,為的是好上山打核桃。飯畢,背的背背簍,拿地拿籃子,還有的拿蛇皮袋子的,然後由男勞力扛上兩根竹竿,就上山了,為什麼扛兩根呢,一者,有勞力的可以幫着打,沒勞力的備用,以防一根竿子打斷了,沒得用了。

我們都在各家的田間地頭打核桃,可以遙遙相望,也可以隔山呼喊。但各家都在忙各家的,都希望能多多地背一些核桃回去,這些核桃,可都是錢呐,秋後,數票子,就全靠着它們了,看着這些青油油的核桃,個個都是滿心的歡喜。

我們家每年都是三哥和弟弟打,我們一夥撿。他們打的時候,我們就在樹下撿脫了殼的核桃嘗鮮,吃鮮核桃,是每年核桃熟了的時候最大的樂趣,我們會撿一些堆到一起,自己剝一些吃了,将另外一些脫了核的留着給樹上打核桃的人吃。在我們所有的勞動中,打核桃的人是最辛苦的,他們要爬到很高的樹上,站在樹上,還得四處用力地拿着竹竿打核桃,這是一個很累人的活,也是一個很辛苦的活,上不了樹的人幹不了,力氣不好的人幹不了,眼神不好的人也幹不了,這是一個很考驗人體力和眼力的活。

因此,我們在痛快地吃的時候,總不忘記樹上打核桃的三哥和弟弟。

冬生家的地就在我們對面的山坡上,我們在打核桃,他和他家的人也在打核桃,當然,他是他們家裡唯一的一個健壯的勞力,而且又是一個唯一在家的男人,打核桃的活自然非他莫屬。他掮着兩根竹竿上了他家的坡,跟他一起的有幾個侄兒侄女,他們家裡人少,我們家裡人多,他們自然沒有我們打得快,眼見着我們的樹下打一堆了,于是便喊着讓三哥和弟弟下來歇息下,他們二人将頭上的那棵樹打完,也就下來了,我們一夥坐在樹下,一邊吃着鮮核桃,一邊興奮的談着今年核桃的收成,看着眼前的一堆核桃,個個樂呵呵的。

我們坐在山坡上,看到對面的冬生一個人在核桃樹上用力地打着,他的動作有點慢,一者因為他的耳朵不好,二者來說,可能他的智力及反應相對于一般的人來說,也是會遲鈍一點,他一個人在打,他的侄兒侄女們都在一邊地玩耍,說說笑笑,打鬧着,老遠都能聽得見他們嘻嘻哈哈的嬉鬧聲。

三哥和弟弟坐了一會兒,又起身上樹去打核桃了,我們也各自去樹下撿核桃了,誰也沒有再注意對面的山上。

就在我們正忙着撿核桃的時候,對面坡上傳來了喊聲:“快來人呐,快來人呐!”一聲聲,焦急中帶着哭腔:“我小叔昏了!”我們側耳一聽,壞了,不好了,對面坡上出事了,我們各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三哥和弟弟也放下了竹竿,從樹上下來了,我們一齊跑到對面的山上。

冬生倒在沙地上,已經昏迷不醒了。他的侄兒侄女說,他們正在地邊上玩,聽到小叔咕咕咚咚地從樹林中鑽出來,不停地拍自己的臉和頭,原來,他碰着馬蜂了,拿竹竿的時候,一不小心,碰到了核桃樹邊的樹上的馬蜂窩,馬蜂“忽啦”一下湧出來,沖着他的頭上臉上身上亂蜇一通,他不懂,還折了個樹枝子不停地使勁着打,他越打馬蜂越多,将他蜇得越緊,以至于蜇得滿身滿臉滿頭都是包,幾乎那一窩的馬蜂個個都給他蜇了一遍,才慢慢地停止了。蜂散了,他才掙紮着從核桃林中走出來,出來後一會兒就一頭栽倒在地下了。他的侄兒侄女一看他昏倒了,吓壞了,忙喊叫人,我們趕過來了,隔壁坡上的人也趕過來了,幾個男勞力把他從坡上擡下來,相互換着背回了家。

村裡人聽說冬生被馬蜂蜇了,都趕來看,恰恰是午飯時間,人圍了一大圈,大家東一嘴,西一嘴,很多人認為冬生不行了,滿身是蜂傷,估計救不過來了,因為村裡有過先例,有被馬蜂蜇了後死去的人,大家都認為冬生逃不過這一劫,他的家人也照着母親的辦法,給他用黃瓜葉子擠漿抹了,但是他卻一直沒有蘇醒過來。有人說,讓将他放在地上,讓泥土吸吸他身上的毒氣,聽人說泥土能解毒呢,但也沒人試過,這個辦法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到現在這個份上,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于是,衆人又七手八腳地将他擡到了院子的天井裡,将他脫去衣服放躺在地上。

村裡一個老人來了,看了連連歎息:“哎,哎,咋就蜇成這個樣子了?這可惡的馬蜂,這好賴是條命吧,咋辦呀,既然将他這樣放在地上,還不如給他身上抹一些泥,抹得厚厚的,看濕泥巴能不能吸走他身上的毒氣,讓他活過來,好賴試試,這可憐的娃,一身好勞力,連個媳婦都沒娶了,就這麼沒了,可惜啊可惜!”

衆人聽老人這麼一說,都覺得有理,到這個份上了,也不管行不行,試試看吧,能救過來當然好,想辦法總比不想辦法強。于是衆人弄土的弄土,和泥的和泥,擔水的擔水,村人在危急的時候,總是人心一緻的齊,平日裡拌個嘴的,罵過仗的,有點小糾紛矛盾的,這時候也不去計較了,都歎息這是一條命,不管咋說,能把人救過來要緊。

一會兒,便和了一大堆軟泥,村人抹得抹身,抹得抹腿,抹得抹臉,将冬生整個地用泥包了起來,隻留下了眼晴鼻孔和嘴巴,其它的地方,都包了個嚴嚴實實,然後就将他那樣直挺挺仰面八叉地放着,過了一天,不見醒,但也沒斷氣,人們又在他身上抹了一層,又過了一天,還沒見動靜,一直到第三天的中午了吧,人們拿着碗吃飯,有人就跑到他跟前看,感覺到他好像在動,就忙喊他的家人。大夥仔細一看,果然,他的腿和胳膊在扭動,想動但感覺有點吃力,在動就好,在動就有希望,說明人基本上已經蘇醒,有意識了。他的家人提來兩桶水,從他的身上澆下去,并慢慢地洗去了他身上的泥,将他洗幹淨後,擡回了家,有人說,趕快煮點綠豆湯給他喝,估計毒還沒有解徹底,人醒了,能吃東西,就好辦,他的家人照辦了,果然,冬生慢慢地好了起來,一個禮拜後,一切如常,又能自由行走,又能幹活了。

此事,一直是個傳奇,有人說冬生命大,天見可憐,有人說确實是泥土起了作用,濕潤的泥土有解毒作用,将冬生身上的毒氣撒走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冬生脫離了生命的危險?對于這件事,我一直納悶。我不是醫生,無法從醫學角度去解釋這個問題,但這件事在我的心中卻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及至後來,有了網絡,因了這份好奇無法釋懷,在網上百度過,百度上有一條消息,深層泥土有解毒功能,我想,如果單純是土,可能不會起這麼大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将土弄濕,大面積地于覆蓋于患者全身,而身體又涼放于地上,在冷的環境中,一者病情加劇的可能性小,二者,潮濕的泥土确實起到了解毒的作用,它的吸附性将冬生體内的蜂毒一點一點地吸了出來,從而讓冬生脫離了危險,這是一個病急亂投醫的方子,卻不想,竟救了冬生的命。

當然,這隻是發生在我小時候的一件事,有沒有通例,我不知道,總之,讓一個中了蜂毒的人又活了過來,這的确是一件讓人慶幸的事。

前幾年,頻頻傳來毒蜂傷人的消息,好一陣讓人心生驚悸。以至,人不敢輕易往山裡走動,唯恐一不小心,遭遇了毒蜂,後政府動用大量的人力清理蜂源,近幾年稍生安息,卻又有人被馬蜂所蜇,好在現在醫療條件好,什麼病醫院都能治,都能接,但被馬蜂蜇過,總是一種傷害,一種想起便讓人有些驚悸的傷害,因此,出外遊玩,安全第一。

很多人在出門遊玩的時候,常愛選一些人迹險遠的地方,以獵奇,探險,尋古訪幽,其實在滿足人好奇心的同時,危險也會悄然而至。自然是美好的,但常常也有一些看不見的風險潛藏其中,因此,在出行遊玩的時候,當小心才是。常言道:小心駛得萬年船。謹慎好,謹慎好,謹慎一些才好!

自然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資源,我們也籍自然開拓了視野和眼界,但是自然中往往又潛伏着一些不可預知的意外和風險,人究竟該怎麼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個一直值得人探究與追索的問題,正如我們為了發展經濟而大量開礦和采煤,為了交通方便而大量生産和購置汽車,為了發展工業而産生的廢水廢氣和工業垃圾,經濟的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該怎麼解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科研課題。

人與自然,該怎樣相處?是否一言難盡。。。

(注:此文刊發于2021年《雪蓮》雜志第7期。)

王蜂蟄人事件(徐祯霞遭遇蜂蟄之後)3

摘選自:陝西文壇,版權屬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