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式配筋樓闆支座負筋構造要求
樓闆鋼筋配筋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分離式配筋,另一種是部分貫通式配筋,闆下部受力鋼筋都是一樣的。
在分離式配筋中,上部有支座負筋,在原位标注中标注,支座負筋隻在支座上部配置。分離式配筋就是由下部的雙向受力鋼筋和上部支座負筋組成的分離式配筋。
部分貫通式配筋,除了有下部受力鋼筋,上部受力鋼筋除支座負筋之外,還有一個上部貫通鋼筋,跟下部受力鋼筋一樣是雙向的。
假如支座處的受力較大的時候,僅通過上部貫通筋不能夠滿足支座的一個負彎矩的要求,需要再加入支座受拉負筋。
如果隻用上部貫通筋可以解決支座的負彎矩,那麼就不用設計上部支座負筋,分離式配筋和部分貫通式配筋區别之處就在于上部有沒有貫通筋,如果沒有上部貫通筋,就是分離式配筋,如果有上部貫通筋,就是部分貫通式配筋。
分離式配筋的主要構造原則:闆底的正彎矩鋼筋宜不切斷而全部伸入支座内加強其整體性;闆頂的負彎矩支座鋼筋向跨内伸長的長度應能覆蓋負彎矩區域;鋼筋切斷後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分離式配筋樓闆
樓闆1:上下雙層雙向配筋,就是部分貫通是配筋,上部沒有單獨配置支座負筋,隻是雙向雙層配筋,沒有設置支座處負筋,屬于部分貫通式配筋,沒有支座鋼筋。貫通式配筋和分離式配筋,唯一的區别就在于上部鋼筋是不是按照通跨布置,如果不是按照通跨布置的就是分離式配筋。
樓闆2:樓闆上部中間沒有布置鋼筋時,分離式配筋樓闆上部中間設置抗裂筋、抗溫度筋,未通跨布置,仍是分離式配筋樓闆,僅在支座處配置了各向的支座負彎矩鋼筋。
在上部支座分布鋼筋上部的支座負彎矩鋼筋,分布筋垂直于上部受力鋼筋,分布鋼筋對對受力筋進行固定位置。
單向闆隻在闆下部配置單個方向的受力鋼筋,在另一個方向就需要有分布鋼筋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形成鋼筋網線。樓闆下部布置單向鋼筋時,分布鋼筋要使用的位置固定單向受力鋼筋。發現集中标注底部布置單向受力鋼筋時,一般認為就是一個單向闆。
樓闆底部配筋一般都是x向和Y向,當闆底部配筋隻有一向配筋,底部隻有x向筋的時候,那麼它的Y的方向就是分布鋼筋,如果說底部隻有Y方向的配筋,那麼x方向就是分布鋼筋。
分布鋼筋的作用,就是為了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與受力鋼筋形成鋼筋網線,分布鋼筋使用的位置就是在有受力鋼筋的時候,兩者一起進行使用,共同作用。
在原位标注的時候标注時,支座負彎矩鋼筋與分布筋垂直。負彎矩鋼筋和分布鋼筋是方向垂直且綁紮在一起的構造鋼筋和分布鋼筋,與支座負筋垂直綁紮在一起的分布鋼筋,就是為了固定支座負彎矩的受力鋼筋,一起形成鋼筋網線。
分布鋼筋構造要求:
分布筋自身及其與受力主筋的搭接長度為150mm。當分布筋兼做溫度筋的時候,其自身與受力主筋構造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其在支座錨固按照受拉要求考慮。
闆上部的負彎矩鋼筋整個闆跨内都有,在另一個方向垂直于另一個方向支座負筋相互固定,分布筋與另一方向受力筋搭接長度為150mm。
樓闆上部貫通筋,如果是雙層雙向的。負筋底部就是一個鋼筋網線,上部負筋可以直接放在鋼筋網線上,不需要分布鋼筋,上部雙向貫通重筋直接把負筋的位置固定。
連續式和分離式配筋
樓闆3:集中标注的底部鋼筋的是x和Y向雙向配筋,上部鋼筋隻有x向的3級8圓間距150mm,它隻有x向貫通筋,y向有中間支座向跨内各外伸出兩段1000mm的負筋,X向受力筋不需要Y向分布鋼筋,支座負筋在y方向可以代替分布筋固定上部x向貫通筋。
樓闆4:雙向闆分離式配筋,上部無貫通筋布置,僅在闆四邊布置負筋,伸入支座梁錨固。水平段長度均為1250mm。
當上部配筋沒有布置貫通筋的為分離式樓闆配筋,底部一定為貫通式配筋,承受彎矩荷載。頂部布置負筋承受負彎矩荷載,闆與梁一起澆築,闆筋在梁筋上生根綁紮在一起。頂部配負筋錨固平直段長度滿足La可直錨,不用彎到梁角筋内側彎鈎豎直長度15d。底部配筋平直錨固長度要求大于5d且至少到梁中線,兩者取大值。
樓蓋闆 LB4:h=120;B:X&Y一級10圓@200雙向筋,樓闆:C30混凝土,鋼筋級别一級。軸線距離3600*6000,梁按軸線居中布置,闆四周梁寬度250mm。
C30混凝土,一級鋼筋,查得鋼筋直錨長度=La=30d=30*8=240mm,梁支座寬-梁保護層=250-20=230mm,小于La,不滿足直錨要求。闆支座負筋為一級8@200mm,沿着梁四周布置,牆、闆保護層:15mm,樓闆厚度120,支座負筋分布鋼:一級光圓6@150mm,計算根數要考慮,起算距離=鋼筋距梁邊為1/2闆筋間距=150mm/2,計算2個起算距離。梁内保護層厚度20mm,上部負筋水平段長度1250mm
樓闆淨寬3600-125-125=3350,左邊梁寬250,右邊梁寬250
闆淨長6000-125-125=5750,上邊梁寬250,下邊梁寬250mm
一級10圓X向底部受力筋長度 3350 2*max(5*10,125) 2*6.25*10 =3600 mm,
根數 (5750-200/2*2)/200 1=29根。
一級10園Y向底部受力筋長度max(5*10,250/2) 5750 max(5*10, 250/2) 2*6.25* 10 =6125 mm
根數 (3350-100-100)/200 1=18 根
C30混凝土,一級鋼,la=30d=30*8=240nn,梁支座寬-梁保護層=250-20=230mn,小于la,不滿足直錨。頂部一級8圓 支座負筋(平直段長度1250mm伸出支座長度,包括在支座内水平長度,彎折豎向15d,伸入梁内外側角筋内側水平長度包括在1250mm之内,在闆内豎向彎折長度(120-2*15)=90mm)
上部負筋一級8圓(x向)長度:1250 15*8+(120-2*15) =1460mm
上部負筋一級8圓(x向)根數(5750-100-100)/200 1 =29根,注:(y向淨跨6000-250/2*2=5750mm),
x向負筋有2處,上部負筋一級8圓(x向)根數:29*2=58根
頂部二級6圓(x向負筋)的分布筋長度 5750-(1250-(250-20))-(1250-230) 2*150 =4010mm 注:(1250-(250-20)水平長度減去錨固于梁内的水平長度,2*150兩端搭接負筋)
頂部二級6圓(x向負筋)的分布筋根數:(1250-(250-20)-150/2)/150 1 =7根
頂部二級6圓(x向負筋)的分布筋有2處,根數: 7根*2=14根
上部負筋一級8圓(y向)長度:1250 15*8+(120-2*15) =1460mm
上部負筋一級8圓(y向)根數:(3350-100-100)/200 1 =17根,注:(x向淨跨3600-250/2*2=3350mm),
Y向負筋有2處,上部負筋一級8圓(x向)根數:17*2=34根
頂部二級6圓(y向負筋)的分布筋長度 3350-(1250-(250-20))-(1250-230) 2*150 =1610mm 注:(1250-(250-20)水平長度減去錨固于梁内的水平長度,2*150兩端搭接負筋)
頂部二級6圓(y向負筋)的分布筋根數:(1250-(250-20)-150/2)/150 1 =7根
頂部二級6圓(y向負筋)的分布筋有2處,根數: 7根*2=14根。
分離式配筋與部分貫通配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