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商業數據派,作者丨段然
乘着“顔值經濟”的東風,美瞳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行業又成了資本們眼中的金礦。
繼茶飲、面條、咖啡賽道過後,又有一新賽道跑出過億融資,這就是美瞳。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國範圍内現存2114家美瞳相關企業。從成立時間來看,有1574家企業成立于近3年,占比總量的74%。可見近年來美瞳企業已經呈現出井噴式發展,尤其在資本的狂熱加持下,一些新興企業連忙“下海”,希望可以分得一杯羹。
近日,美瞳品牌可啦啦宣布已連續完成B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超4億元,由創新工場智賦成長基金和遠翼投資領投,金鼎資本、基石資本以及前海母基金跟投,老股東峰瑞資本和KIP中國繼續追投,這也創下了彩瞳賽道單次披露的最大融資金額記錄。
而今年以來,MOODY、4INLOOK、可糖CoFANCY等公司都陸續獲得了少則千萬,多則過億的巨額融資。
美瞳這個賽道散發着熱度,正吸引越來越多的VC大佬聞風趕來。
商業數據派了解到, 2020年以來,美瞳賽道共發生16起融資事件,總計披露融資金額高達16.1億元人民币,賽道背後不乏高瓴資本、真格基金、碧桂園等知名機構,由此也不難發現該賽道在行業内所引起的重視程度。
巨額融資的市場背後,一片薄薄的“有色隐形眼鏡”究竟為何能跑出百億賽道?而資本又看上了美瞳的什麼?
資本為何着迷美瞳生意?
年輕人的錢包沖哪裡開,資本的眼神就瞄到哪裡。美瞳賽道的火熱或許也驗證了這句話。
目前,顔值經濟已飛速發展到4.0時期,日常出門戴上一副美瞳已經成為了Z世代精緻眼妝的标配。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中國90後、00後成長為消費大軍,而他們所選擇的新型生活方式也逐漸成為了市場發展的一大風向标。這屆十分強調自身幸福感的年輕人,舍得為提高顔值買單,以均價八九十元一盒的日抛美瞳為例,一盒10片(五副),一月下來的開支在百元左右,若長期佩戴,金額甚至高于彩妝。
(美瞳産品|來源:淘寶)
在年輕人強力的消費潛力下,美瞳行業市場潛力巨大。根據青山資本《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數據顯示,近五年來,中國彩瞳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1%,中國隐形眼鏡市場目前增速位列全球第一,2020年中國市場銷售額超200億元。而根據Mob研究院預測數據,到2025年,中國美瞳行業市場規模将達到500億元,有望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
第三點則是美瞳行業的毛利率高,是一樁盈利周期短的好生意。根據博士眼鏡的财報,在2019年其隐形眼鏡業務的毛利率為55.5%。新消費品牌方面,可糖創始人趙威曾對媒體透露,日抛美瞳10片裝的毛利率在50%上下,年抛産品毛利率更高。
另外,據天貓《隐形眼鏡行業人口洞察白皮書》統計,2021年上半年隐形眼鏡同比增速達60%,彩色隐形眼鏡同比增速達83%。其他相關數據顯示,眼部彩妝用品銷量漲幅達30%~40%,相比口紅20%的複購率,美瞳的複購率高達30%~50%,這主要得益于美瞳等産品使用時間短,出于用眼健康、衛生等原因,大部分産品複購率較高,帶來了更高的盈利空間。
峰瑞資本孫千慧曾直言,“從縱軸看,美瞳從最初的醫藥用品變成消費品,再叠代成快消品,然後疊加美妝大爆發,進一步發展為美容美妝化。這也為美瞳産品的增長帶來了契機,更大的市場也在孕育之中。”
這也直接說明了,美瞳為何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美瞳怎麼就火了?
其實,美瞳早期是作為“彩色隐形眼鏡”走進大衆視野的,有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視力矯正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且年輕人近視率還逐年上升,但隐形眼鏡的佩戴率僅為10%,遠低于日本的32%和中國台灣的34%。
然而,近年來美瞳賽道有了資本的加持,入局的新玩家越來越多,不僅讓人疑問美瞳到底是個什麼遊戲?
透過一組數據,答案或許可以揭曉。
天貓數據顯示,新銳美瞳品牌可糖2021年推出透明日抛隐形眼鏡,上線兩周内賣出3萬多盒,位居天貓透明隐形眼鏡排行榜首位;品牌以日抛彩瞳為核心的可啦啦,2020年GMV近5億,增長了400%,超越了海昌、博士倫、強生等國際品牌,而家族内的玻尿酸日抛彩瞳單鍊接銷售行業第一,成為了實力擔當。
剛剛完成B輪融資的可啦啦在電商平台一度成為爆款,然而商業數據派發現,被稱為行業“後浪”的可啦啦于2018年成立,發展至今,品牌也才建立了兩年的時間。
可啦啦創始人趙松耿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産品端,從日韓彩瞳消費格局來看,國内市場的日抛短周期産品占比将越來越高,這會帶動彩瞳行業的高複購;在品牌端,彩瞳越來越多地将從存量市場切入增量市場,國内品牌将形成更大的規模,實現集中度很高的多個品牌共存的格局。
也就是說,現在行業剛剛進入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很大,消費者還沒對品牌建立起認知。如此看來,在目前的臨界點上,像可糖、可啦啦等新興品牌能夠跑赢“前浪”倒也沒有那麼見怪了。
趙松耿還坦言,目前可啦啦正在發力以透明隐形眼鏡為切入點的第二增長曲線,在滿足用戶在特定場景使用需求的同時,亦可反哺可啦啦拓寬自己的消費人群,進而占據更多的市場。
業内人士對此猜測,這樣的舉措也是在應對當下新消費賽道投資趨漸冷靜的情況,拓寬産品類目,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在增強消費者購買力的同時也在業内增長了競争力。
此外,美瞳賽道之所以跑出衆多新玩家,還得益于該産品的受衆主要為Z世代的年輕人,他們在選擇美瞳産品時,對一些傳統品牌的熱衷度較低。在他們看來,購買美瞳時“好看”、“舒服”才是關鍵點,而新興的品牌往往能做到這兩點,甚至在花色上還能達到更大的突破,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換言之,年輕人們對新興品牌的接受程度很高,并願意掏錢為之買單。
98年的肖晴就是一名資深的美瞳愛好者,她平時不僅愛戴,還喜歡收藏美瞳,在她看來,美瞳現在已經成為了化妝的必須步驟。她向商業數據派直言:“平時大多會在線上的旗艦店購買美瞳,在購買時,眼部舒服自然是首位,另外旗艦店有很多花色可供選擇,但在線下門店,一些知名的美瞳品牌花色并不多。”
(美瞳花色|來源網絡)
這一點也被美瞳品牌4INLOOK十分看重,創始人、CEO陳裕也坦言:“美瞳是一個健康與美的行業,健康放在第一位,盡管美瞳做得再好看,首先它要非常舒适。在好産品的基礎上,拼的就是各自的設計能力。”
然而,盡管市場上各家美瞳品牌都有自己的爆款産品,但仍然需要不斷創新,并經受住用戶與市場的考驗。由于美瞳産品的差異性較小,更依賴于營銷,所以打通上、下線營銷的雙向路成了許多新品牌的首要任務。許多品牌玩家在獲得融資後,在線下增設店面、拓寬供應鍊;線上則是投放社交平台,推廣品牌。
陳裕表示,2020年因受到疫情影響,線下門店有三個月沒開門,但總體業績是翻倍的,2019年在3億元,2020年達到了5億元。
據億邦動力報道,4INLOOK 目前有10多位快手主播在直播賣其自主品牌,如POPMAGIC,單場銷售額約為400-500萬元。高銷售額所對應的營銷費用也提高了不少,主要是在線上營銷給平台、KOL的報酬。
利潤在左,難題在右
就目前來看,盡管美瞳的毛利較高、市場潛力較大,但其前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首先,供應鍊是品牌們首要攻克的難關。上文提到,美瞳作為強消費品,其複購率較高,另外,美瞳款式衆多,還有不同近視度數,即SKU數量較多。
這就要求品牌們所選擇的供應鍊要“跟得上節奏”,比如一款産品開發幾個花色效率最高,不僅能保證銷量且不積貨,還能保持及時叠代更新。“供應鍊需要根據多樣化花色需求,在标準化工序之外,配合部分個性化工序,從而讓對流行趨勢的把控更貼合市場的敏銳洞察和消費感覺。”
可啦啦創始人趙松耿曾直言,“彩瞳本身需要兼顧消費者在時尚和舒适兩方面的需求。随着審美的更叠和對上新的不斷期望,對供應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實現這樣的柔性供應鍊,一方面需要多年與工廠磨合的默契,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大的投入,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日抛的生産成本最高,每種花色都有起訂量。”
4INLOOK品牌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保護産品創新方面則會選擇與大部分的工廠簽訂獨家供應合同,以此保證花色的獨特性。
所以,找到靠譜的供應鍊便是美瞳企業所面臨的的第一道門檻。
其次,美瞳已被納入三類醫療器械管控,經營者需要取得銷售許可證,入行門檻大大提升。在新規之前,美瞳一直在灰色地帶,未有銷售的明令法規,而美瞳分不同近視度數,0度美瞳沒有矯正視力功能的作用,嚴格說不屬于醫療器械。
然而2012年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稱,美瞳屬于較高風險的醫療器械産品,将正式納入醫療器械監管範疇,所有網上銷售美瞳隐形眼鏡的企業都需要有國家相關機構的認證和批準。
(圖片來源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
也就是說,美瞳行業逐漸正規化的同時,許可證也成了一大難題。4INLOOK創始人曾回憶道,“當時我們辦許可證很費勁,每天和政府部門溝通,前後花了兩個多月才辦下來。”
第三難點則是與海外“資深玩家”同台競争。如今,中國美瞳行業雖然發展正逐漸走向成熟,但是相比于世界其他國家,仍處于起步階段。
相關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國内的美瞳滲透率僅有7.5%左右,相比于日韓的20%以上滲透率、歐美國家40%以上的滲透率,中國隐形眼鏡市場還擁有5-7倍的高成長空間。
此外,許多明星和愛美人士偏向于進口日韓品牌的美瞳,而且國人對歐美妝和日韓妝的風格也青睐有加,在95後的群體中間也尤為喜愛這兩種風格的美瞳彩妝。比如韓國的GEO美瞳以通透的視覺效果和精緻的外觀,飽受時尚界人士關注,幾乎成為日本模特的禦用彩片,這一品牌在韓國美瞳界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這是中國新興品牌在短時間内不可輕易撼動的。
曾有媒體在報道中指出,目前國内市面上基本上90%以上的美瞳品牌并非自主生産,中國台灣和韓國是主流的美瞳代生産廠商集中地。如4INLOOK的供應鍊廠商共有5家,均分布在中國台灣、韓國以及日本;可啦啦的合作廠商是精華光學、晶碩光學和望隼科技,而這三家均位于中國台灣。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當下中國美瞳品牌并未掌握頂尖的核心産品技術,是潛在的風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