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7 12:16:59
《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高一必修三)——by.董澤華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1

一、寫作背景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2

《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戰國時期,列國争雄,頻繁的戰争導緻人口大批遷徙傷亡。而當時既無國籍制度,也無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樂土。哪一個國家比較安定、富強、和樂就遷到那個國家為臣民。而一個國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個國家足穩定繁榮昌盛的标志之一。因此,各個諸供為稱雄,都希望自己的國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 《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據《史記·魏世家》記載,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禮厚币以招賢者”,于是賢者數人其中就有孟子不遠千裡來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見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國”的良策,孟子則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為對,指出專言求利的嚴重危害性和躬行仁義的重要意義。二人另一次會面是在禽獸嬉遊的池沼邊上。梁惠王得意地問孟子:“賢者亦樂此乎?”孟子以“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為對,并通過曆史事實的對比,證明了賢者“偕樂”與不賢者“獨樂”的不同結果:文王關愛百姓,百姓愛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樂;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樂。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國也》這篇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3

二、字詞句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4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5

​​

一、虛詞的意義用法:

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 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于:對于,介詞。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加重語氣。)

2、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  (則:就,便。副詞     其:那裡,代詞。指河内。    于1:到,介詞,引進作為的對象。   其:那裡,代詞。指河東。    于2:到,介詞,引進作為的對象。)

3、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之1:結構助詞,的。    之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兩個“之”:結構助詞,的。)

5、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以:用、拿。介詞)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之:襯字,在動詞後,沒有實在的意義。)   (而:表修飾,作狀語,表一種伴随的狀态。)

7、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兩個“而”:表示順承關系)

8、以五十 步笑百步,則何如?”   (以:用、拿。介詞  則:那。連詞  何如:怎麼樣,行不行。副詞。)

9、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耳:罷了。副詞)

10、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則:那,就。連詞  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于:比,介詞 )

11、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以:按照,依照。介詞)

12、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第一個“之”是:的,助詞。  第二個“之”:指那五畝的宅地。即把桑樹種在那五畝的宅地上。)

14、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之:的,助詞。(譯:雞、豬、狗的畜養);也有個别書認為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5、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兩個“之”都是:的,助詞。)

16、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 之1:可以譯為“的”。  之2:他們。指代學生。)   ( 之3:的,助詞。  于:介詞,在。)

1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否定句中,賓語前置的标志。即“未有之也”)

1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兩個“而”都有“然而,卻”的意思,表轉折。連詞。)

19、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則:便,就。連詞)

20、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于:跟,和。介詞。    而:順承。表承接關系,連接前後兩個動作。)

21、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之:助詞,的。  焉:句末語氣助詞,表陳述語氣。)

二、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       (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二)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省略了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 (省略了主語“士兵”)

 3、(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略了主語“梁惠王”)

 4、(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省略了主語“孟子”)

(三)介賓結構作狀後置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于鄰國多: 介賓結構作狀後置  于:比。 即比鄰國多。)

2、申之以孝悌之義    (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賓結構作狀後置  以:用 )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于道路負戴: 介賓結構作狀後置   于:在 )

(四)賓語前置句   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四、重點句子翻譯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 譯:                                      2、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 譯:                                      3、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譯:                                      4、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譯:                                      5、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譯:                                      8、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譯:                                      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                                      10、(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譯:                            

三、結構與主題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6

結構提綱:

一(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

二(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比喻論證) (以打仗為例,引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的問題,讓梁惠王回答。當梁惠王做出正确回答後,孟子順勢亮明自己的觀點:“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三(5~7):孟子闡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5)闡述“王道之始”的道理。(排比) (運用排比句,指出從“農”、“魚”、“林”三個方面達到使人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的地步就是“王道之始”。

(6)闡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7)闡述“使民加多”應有的态度。 主題思想:孟子一生在宣揚的學說中包含兩個重點即王道論和性善論。本篇談的是王道論,其雖然通過他與梁惠王闡述了一個以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其本質上還是在讨論王道,闡述了行王道者得天下的道理。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7

四、藝術手法

善用比喻是文章的突出特點。孟子批評梁惠王治國不盡心是很尖銳的,但通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通過一個寓言故事說理,既緩和了氣氛,文字顯得從容不迫,又達到了目的。氣勢充沛是文章的又一特色,在第三部分暢談“使民加多”的道理時,連用四組排偶句,音節铿锵,氣勢充沛。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8

​​

五、重難點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9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10

六、闆書設計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11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後記(寡人之于國也學習指導)12

​​

七、背誦默寫

背誦全文

八、鍊接高考

【版權申明】頭條原創首發,未經本人同意,用于商業用途的轉載,複制,粘貼,都屬于侵權行為。歡迎關注本頭條号,歡迎點贊,轉發,評論。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