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甯,簡稱遼,取遼河流域永遠安甯之意而得其名。遼甯省行政建置最早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從燕國置遼東、遼西郡開始,遼甯的建置進入了有史可考的時代。遼甯省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目前,遼甯省轄14個地級市,副省級城市2個(沈陽、大連)。其中,就建平縣來說,人口超50萬,建縣曆史超100年,在地理位置上三面被内蒙古包圍。
一
首先,建平縣屬于遼甯省朝陽市,在地理位置上,建平縣東部與朝陽縣交界,其它三面分别與内蒙古下轄的市縣交界,也即三面被内蒙古包圍。建平縣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6000年前,今建平縣一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到了夏商周這一曆史階段,建平縣一帶和中原地區的交流相對較少。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于東胡地。戰國中後期,燕國占據這一地區,并置右北平郡。右北平郡轄境約為今北京市東北部、河北省東北部、遼甯省西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等地。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不過,對于該地區來說,并沒有成為秦王朝的疆域。北朝時期,該地區分屬平剛縣、柳城縣。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建建平縣一帶遼西郡柳城縣地。遼西郡轄境相當今河北遷西、樂亭以東、長城以南,遼甯松嶺山以東、大淩河下遊以西地區。唐朝這一曆史階段,今建平縣一帶屬營州都督府等地。金國占據中原地區後,也即南宋時期,今建平縣一帶分屬富庶縣、金源縣、惠和縣、三韓縣。元朝建立後,該地區屬大甯路。
三
最後,公元1387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置大甯衛,今建平縣一帶屬之。公元1903年,清朝光緒皇帝在位時,析平泉州之東北境、建昌縣之北境置建平縣。由此,建平縣的建縣曆史已經超過100年了。清朝滅亡後,建平縣隸屬于熱河省。1955年7月,建平縣劃歸遼甯省。1984年6月30日,朝陽市升為省轄市,建平縣屬之至今。如今,作為遼甯省朝陽市的下轄縣,建平縣東西長75千米,南北長125千米,略呈矩形,面積約4900平方公裡,人口約為55.4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