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燦爛的文化,給世界留下了一個極其豐富的文化寶庫。那麼,如此燦爛的文明,其發源地在哪裡呢?
關于中華文明發祥地的說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少争論,雖然大多數的認識中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但是長江流域的一些考古發現卻也表明未必。那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誰才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呢?
一、什麼是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内核是華夏文明。
那麼,什麼是華夏?
“華夏”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從考古來看,華的概念與仰韶文化有關,也就是說河南是華的發源地。
華與夏曾通用,華即是夏,代指中原地區。
後來,華夏一詞内涵拓展,正所謂,衣服之美謂之華,禮樂之盛謂之夏。
但是,這隻是華夏這個詞的外在文化表現。
而華夏文明,實際上是以中原為中心,是多種部落文明的集合。
雖然黃帝最終成為了人文初祖,但是,炎帝部落、蚩尤部落難道就不是這個集合體中的一部分了嗎?
顯然不是。
因此,中華文明的内涵,實際上是相當豐富的。
二、黃河流域的考古發現
從小到大,我們學習的曆史中,都把黃河流域當做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畢竟,黃河流域發掘出土了衆多的考古發現。
從甘肅秦山大地灣,到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到龍山文化,再到二裡頭文化等等。
黃河流域的古文化遺存可謂是相當豐富。
而且,炎帝、黃帝都是起源于黃河流域,因此,人們自然而然就把黃河流域當做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三、長江流域的考古發現
然而,随着長江流域考古出土的不斷發現,我們發現,其實中華文化屬于多端起源。
三星堆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彭頭山文化等等的發現,昭示着中華文化在長江流域其實也有早期發端。
不過,相對而言,發現的數量和密集程度相對低于黃河流域。
四、多端起源的文明
如果你翻開一張原始社會遺址圖,你會發現,在中華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分布着衆多的原始文明遺址。
實際上,幾乎各省都能發現不少遺址。
而根據文明相互影響的觀念來看,中華文明實際上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多元并存,多端起源的一個大的文明集合體。
在中華文明這個大的集合之下,有着諸多的子集,它們既相互影響,也相對獨立,最終經過融合,共同形成中華文明。
畢竟,中華文明,關鍵在于文化的傳承,不在于地域的阻隔。
難道,我們能說北方的遊牧文明不屬于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嗎?
還是說沿海省份的海洋文明不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呢?
畢竟,隻有農耕文明的中華文化,是不是也顯得太單調了些?
多元并存,求同存異,這才是中華文明實質上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