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包代碼?來源:南方日報近日,蘇州推出“文明碼”,引發廣泛關注人們紛紛質疑,将“文明”量化,甚至分為三六九等,是否有過度管理嫌疑?蘇州文明辦回應稱,公衆對“文明碼”存在誤解,但也承認,“應該在測試前更多征求各方面意見”目前,階段測試已結束,今後條件成熟再推出試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文明禮包代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南方日報
近日,蘇州推出“文明碼”,引發廣泛關注。人們紛紛質疑,将“文明”量化,甚至分為三六九等,是否有過度管理嫌疑?蘇州文明辦回應稱,公衆對“文明碼”存在誤解,但也承認,“應該在測試前更多征求各方面意見”。目前,階段測試已結束,今後條件成熟再推出試行。
從号稱“全國首創”,到“測試結束”。“文明碼”的奇幻漂流,是因為它沒想清楚自己是什麼,有什麼用,反而脫離了現實生活。回顧它最初的設想,似乎有那麼幾分美好——通過“一人一碼”方式,構築文明積分信息識别體系,形成市民文明程度“個性畫像”。聽起來跟“信用建設”很相似,但其實,“文明”跟“信用”完全是兩碼事,試圖量化“文明”是天真的。
一方面,“文明”本身就不可以量化。文明有不同的面,也有不同的價值,一個人在地鐵讓不讓座給老人,很難說他是不是文明。同時,“文明碼”也經不起邏輯和實踐的檢驗。如果把“文明”劃定為一定分數,并且和獎懲挂鈎,其結果很可能是“功利性文明”,有人會表演扶老奶奶過馬路,有人會到處舉報他人的不文明言論……這樣一個社會,真的“文明”嗎?
另一方面,“不文明”沒有懲戒依據。一個人闖了紅燈,受到了法律處理,就不應該二次處罰,同時也不應妨礙他入學落戶的權利。也許正是認識到了于法無據,當地在最新回應中改口說,不對個人警示和懲戒,也不與個人信用挂鈎,對入學、落戶以及公共資源分配均無影響,也不強制使用。倘若如此,“文明碼”不就形同虛設了?人們何必要使用它呢?
盡管當地堅稱外界誤讀了“文明碼”,但怎麼看,它都有點熟悉的味道。在之前,北京、蘭州、昆明等地,都曾試圖将車廂内飲食、大聲公放、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記入個人信用記錄。但無一例外,都受到了質疑。究其根本,道德治理是有邊界的,嚴重的道德問題,可以依法“失信懲戒”,但對一般而瑣碎的不道德,隻能靠社會整體文明水平演進。
回到“文明碼”上,通過“一人一碼”,加上所謂的“警示和懲戒”,它或許想建立一種盡善盡美的“完人社會”。這種初衷當然很好,但是,這種社會真的存在嗎?一個理性的人,應該認識到人性的複雜性,也要對任何旨在把人們引入“天堂”的烏托邦藍圖都充滿疑慮。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就相信了這種藍圖,并把自己狂熱地投入進去,很有可能造成更大危險。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在适當的時候,可以把實踐中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範,但對于一般性的道德自覺,不宜用“文明碼”等形式一網筐住,而是用持久的教育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 (王慶峰)
責任編輯: 張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