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豬6個月就出欄了,都是因為打了激素。”
“豬肉是紅肉,吃多了會緻癌,都少吃點吧。”
年過60的李叔,退休後迷上了養生,對食物方面的消息格外重視,這天又刷到一篇關于豬肉安全性的文章,李叔迫不及待地分享到家族群,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整天群裡都在讨論豬肉和健康之間的話題。
在群裡,有人說市場上豬肉出欄那麼快,多半打了激素;有人認為豬肉是紅肉的一種,有緻癌性;對此也有人說道:“豬肉是咱中國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安全性絕對沒問題,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産國,豬肉需求占全球一半,年需求量達5600萬-5800萬噸。
生活中,關于豬肉和健康之間的争議不絕于耳,豬肉究竟還能不能吃呢?
豬肉是中國家庭餐桌上的“常駐嘉賓”,國民對豬肉的喜愛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然而卻有不少消息宣稱如今市場上的豬肉都含有激素,這個消息可吓壞了不少人。
早前,有兩篇關于豬肉的文章在朋友圈流傳,火爆一時,分别是《永遠告别豬肉》、《一頭豬的遺書,每個人都看看》,其内容寫道,一頭豬需要12個月才能達到200-300斤的體重,而在激素、添加劑的作用下,5-6個月就送上了餐桌,這種說法成功引起了人們對豬肉的争議與焦慮。
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對此表示:中國豬肉養殖業目前所采用的豬種是經過長時間的培養與挑選,所決定的優質豬種,其特點就是生長周期短,再加上經過科學配比的飼料,轉化率也很高,因此市場上的豬正常的出欄時間就是5-6個月。
不過正因成長速度快,這種豬瘦肉比例高達60%,從食用味道上和家養土豬難以相比。
由此可見,網傳文章中對豬肉的生長時間一開始就描述錯誤,其次文中所提到的添加劑、激素等也是誤區。
在豬肉養殖過程中,為了保證營養和預防疾病,會在飼料中增加營養成分和抗生素,而激素類藥物是中國明令禁止的,一般經過正規養殖、檢驗的豬肉是不可能含有激素的。
其實關于豬肉的争議,激素之說并非首次,還有一些人認為豬肉屬于紅肉,會緻癌,因此走上了素食主義的道路。事實上,豬肉并有傳言所說的那麼可怕!
很多人認為,豬肉緻癌最大的證據就是世界衛生組織将紅肉列為2A類緻癌物,這份緻癌物清單發出後,似乎豬肉會緻癌有了“鐵證”。
但其實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劃分标準中,“2A”指的是在動物實驗中證實,但是對人類作用缺乏證據支撐。也就是說,長期吃紅肉有可能會增加緻癌風險,但是不代表吃了就百分百會緻癌,這兩者之間有根本性差别。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癌症的成因受到遺傳因素、社會環境、生活習慣、社交狀态、有害物質接觸等等多種原因的綜合性影響,不能單純地說某一種物質或因素是緻癌的。
豬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血紅素鐵和維生素,是人體獲取營養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中國,豬肉是肉類補充最大的一種,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購買豬肉時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市場上的豬肉表皮偶爾可以看見一些印章,有圓的、方的、紅的、藍的等等。
有人猜測這些印章也許是豬肉有問題或者印章墨水有毒因此無法食用,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衆所周知,現階段國家食品監管部門對食物的管理加大監督力度,豬肉在出廠後也要經過檢疫才能出售,這些印章就代表檢疫合格的标志,不過由于國家對各地方使用的印章形狀和顔色并未做出規定,因此才有了差别。
此外,檢疫合格印章采用的墨水是用食用色素制作的,其中還含有亮藍、維生素C、蒸餾水、酒精、甘油等物質,吃下去也無害,當然如果内心覺得不潔切除也沒事。
事實上,和豬肉上的印章相比,這3個部位的豬肉才真的要做到不吃。
小腰子:小腰子,指的是豬腎上方的腎上腺,作為豬的分泌腺,腎上腺是最容易積累廢物、毒素的地方,吃了之後可能會引發一些中毒症狀,比如:頭暈眼花、血壓升高、全身乏力等。
注意:去除腎上腺的部分後,剩餘部分可以食用。
栗子肉:栗子肉指的是豬的甲狀腺,位于氣管下方,由于含有大量的甲狀腺激素,有可能會影響人體内的甲狀腺激素水平,造成甲亢症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心悸氣短、腹瀉腹痛等。
花子肉:花子肉指的是豬的淋巴結,看起來是淡黃色、灰白色的小“疙瘩”,淋巴結是各種疾病最常轉移的地方,如果豬本身有病菌、疾病,吃了淋巴結可能會造成人體中毒、感染。
豬肉雖然是人們常吃的肉類,但是很多人習以為常,反而更容易忽視豬肉的安全措施,在生活中,仍然要注意豬肉食用的4條守則,安全吃肉,從自身做起!
1.購買正規資質的豬肉
選購豬肉一定要認準正規渠道和檢疫标志。在選擇時,也可以從外觀、手感、和味道三個方面來判斷豬肉好壞。
其中豬肉顔色,新鮮豬肉一般表面呈現淡粉色、紅色,肥肉是白色,手感觸摸時光滑、稚嫩,而放置一段時間後,表面滋生細菌就會變得發粘,将豬肉拿到鼻子附近,聞到異味就說明豬肉放的太久,快要變質。
心食用。
2.烹饪豬肉要确保做熟
豬肉從宰殺到出售,過程中很容易滋生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微生物,因此在烹饪過程中,最好使用80攝氏度以上高溫滅菌,一般水5-10分鐘煮沸就可以了,炒肉超過15分鐘也可以達到效果,一定要熟吃,盡量避免生肉。
3.不建議大量囤積豬肉
購買豬肉最好選用新鮮豬肉,也不建議大量購買,現在冰箱雖然具有保鮮功能,但是仍然會影響到豬肉味道,也不百分百保證不會滋生細菌,還是有風險的。日常使用冰箱保存豬肉,最好使用冷凍,防止豬肉變質。
4.不過量食用
在生活中,吃豬肉也應該适量,不宜過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攝入畜禽肉一周280-525克,魚肉類280-525克,肉類食物40-75克。大家可以參考這個标準,根據自身的情況适當規劃。
常言道:“病從口入”,任何食物吃多了都可能會對人體産生複雜的影響,還是應該适量食用,千萬不要因放縱口腹之欲,埋下健康隐患。再次提醒大家:豬肉沒有那麼可怕,關注健康是好事,但是要學會從權威渠道了解信息,科學、辯證地看待事情,不要被謠言誤導。
參考資料:
[1]《關注:您誤解了豬肉》.健康時報.2017-12-22
[2]《蓋章的豬肉部位可以吃》.健康時報.2020-01-03
[3]《中國的豬肉全都有毒不能吃了?真相會讓你驚呆!》.環球時報.2018-01-0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