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13:16:48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李耳,曾是孔子的老師之一。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了老子的簡曆。老子出生楚國,是周朝的史官世家,曾擔任了東周守藏室官吏。

《史記》中說:“蓋老子百有六十馀歲,或言二百馀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2

司馬遷在古籍中,對老子的記載也不過數百字,說他大概活了160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200多歲,并認為他高壽的原因,是因為老子能修道養心!

由于老子的工作博覽群書的原幫,使得李耳學問博深,對《連山易》、《歸藏易》和《易經》等書籍,能夠了然于胸。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3

老子之道,源自《易經》中的“陰陽太極”理論。

據考證,老子的“無為而治”等思想,正是受了《歸藏》的啟發,而在老子著作的《道德經》一書中,受《易經》的影響很大,有人統計過,五千字的《道德經》中,其中有五十多處文字,均來源于《易經》。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4

在《史記-老子傳記》中,司馬遷還談到了孔子向“老子問道”一事。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态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5

事後,孔子在談到他的這一次問道時,曾稱贊老子為“龍”,感歎道:“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6

據史料記載,孔子不止一次,向年長于他的老子請教學習,他向老子求教《易》學等知識後,悟出了道的玄機!

《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在五十歲前後,思想經曆了一次深刻變化:在思辨内容上,逐漸從思考人生和世道拓展到探究天道和命理;在思辨形式上,逐漸趨于理性化、理想化和神秘化。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7

孔子于《論語·為政》中曰:“五十而知天命”。無獨有偶,孔子在“知天命”之年開始鑽研《易經》,從此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述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8

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太史公曰:“蓋孔子晚而喜《易》。《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能注意焉。”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也可以說孔子“五十以學《易》”和“五十而知天命”之間有一種因果關系!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9

因為《易》原本是上古時期的占蔔之書,《易傳·說卦傳》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可見,《易》是一部使人們主觀意識和外部客觀規律達到統一境界的命理書。《易》分《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易傳》是對《易經》的诠釋和解讀。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0

按照司馬遷、班固等人的記述,《易傳》是孔子晚年喜《易》而作,不過這種說法未能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但是有一個基本事實,我們必須承認,那就是孔子晚年曾經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整理和研究《易經》,并對《易經》思想做出過許多精辟闡述,可以這樣說,易學是孔子一生學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内容啊!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1

《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東漢史學家班固曾言《易經》乃“衆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易經》後來成為儒、釋、道三家共同尊奉的經典。

當然了,孔子在五十歲以後開始鑽研《易經》,據考證所知,首先與其人生遭際和魯國政壇變故有着密切的關系。據曆史書籍記載,孔子五十歲以前一直仕途蹇促,郁郁不得志。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2

五十歲以後,仿佛突然有一段時間,時來而運轉,春風而得意,先出任中都宰,然後升為司空,旋即又擢升為大司寇行攝相事,位高權重、紅極一時。然而孔子深知魯國政壇兇險多變,“公室”與“私家”、宗主與家臣以及“三桓”之間,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各種關系撲朔迷離,各種争鬥異常激烈。短短數年間,前有“陽貨之亂”,後有公山弗擾以費叛,政壇幾乎一直沒有安甯的日子。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3

孔子面對魯國混亂複雜的政治局面,既要有所作為,又要規避風險,确實需要大智慧。如何能做到“無大過”而“知天命”呢?那當然必須認真研究“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的《易經》,從中領悟順應天道、規避人禍的哲理。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4

其次,儒學發展需要不斷理論創新。孔子所創立的儒學,一直偏重于人文應用領域,對于世界本源以及自然現象等問題的研究缺乏,因而緻使儒學思想的哲學基礎相對薄弱,制約了儒學的發展。因此孔子從五十歲便開始緻力于研究《易經》,因為《易經》中蘊含了許多關于天地之運行、四季之交替、陰陽之變化、人事之休咎、政治之得失等高深哲理,可以借此來實現儒學的理論升華,為儒學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5

再次,《易經》是儒學經典之一,孔子在完成《詩》、《書》、《禮》、《樂》等儒學經典修訂工作後,必然轉而集中精力來整理和诠釋《易經》、《春秋》等内容更加深奧的典籍。

應該還有一個原因吧!孔子說:“五十而學易。”大概意思也有,一個人要過了五十春秋,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曆,才能夠去研究周易這門比較精深的學問。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6

當然,一個人的人生遇到困惑之時,就像這位豫南決水之濱的“史河無我居士”,當年接觸易經,就是想論證清楚自我之心身的感受,以及際遇!也像此時此刻,他于《我的青花我的瓷》之個人雜文随筆文集中,寫下此篇短文“五十以學《易》之淺探”之時,感悟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其過程本質上就是一本《易經》,從“不易”至“變易”,一直到最終的“簡易”而已啊!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7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看不懂某本書,或者對某種事物沒興趣去學習,有可能是這本書本身确實寫的相當晦澀難懂,或者無聊至極,但是,有時候也有可能是我們自身的原因啊!就像山腳下的人永遠無法理解登頂人的心境和感受呀!所以人們常見深意總遲解,而将愛卻晚秋!

形而上學通俗例子(五十以學易之淺探)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