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讀音特點的意義?“說服”的“說”是讀shuì還是shuō?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征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但由此引發的争議甚嚣塵上,尤受關注的兩大熱點是: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常用語的拼音應“約定俗成”到什麼程度?,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漢字讀音特點的意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說服”的“說”是讀shuì還是shuō?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征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但由此引發的争議甚嚣塵上,尤受關注的兩大熱點是: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常用語的拼音應“約定俗成”到什麼程度?
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和教育界人士,緻力于研究現代漢語語音學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吳君如認為,尊重語音發展的自身規律和當下用語習慣,将一些字音作變更無可厚非,“規範讀音标準是十分必要的,但如若标準的變動過于頻繁,則會為大家使用語言造成一定困擾”。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在交流和認知的功能之外,同時也承載着審美功能。尤其是漢語,不僅凝聚了祖先造字的智慧,更因是詩詞歌賦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元素和載體,字音本身也具有情感和審美價值。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唐代文學研究專家陳尚君告訴記者,古詩詞講究平仄押韻,古人的讀音是按照當時的韻部,牽涉到押韻、平仄,一旦改動就面目全非,“過于強調一刀切,往往容易破壞文字之美”。
争議一 古詩詞要嚴格遵循“古音”嗎
我國有着悠久的詩文欣賞和吟誦傳統。同時,随着《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詩詞節目帶動的“國學熱”和“吟誦熱”升溫,人們也愈發認識到,詩歌尤其是古典詩詞在語言美和音律和諧上的講究。此次刷屏的讀音改動中,引發争議最大的莫過于很多人覺得改動之後,古詩詞的意境和美感是否會被破壞。
“鄉音無改鬓毛衰,‘衰’在詩中本讀cuī,教科書上注音是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在詩中本讀xiá,教科書上注音是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在詩中本讀jì,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qí……”近期刷屏文章舉出的幾例,讓不少網友驚呼“我是不是上了個假學”“人生被颠覆了”,也令許多家長和孩子頭疼犯難:“以後這些字究竟該怎樣念?”
尤其是不少古詩詞中字詞的發音還是讓網友形成巨大的認知分裂,陳尚君舉例說, “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字正好處于仄聲字的位置上,本來仄仄平平,如果從“jì”念成“qí”,就變成了仄平平平;另外,用作名詞或量詞時,跟作動詞用的“qí”意義和用法都有所不同,詩句營造的意境也各異。“漢字博大精深,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很正常,天經地義,何必都改成單調無趣的标準答案呢?特别是吟誦的時候,更應保留古音,這是對母語的尊敬。”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要求所有人嚴格遵循“古音”沒有必要。吳君如說,從語言流變的角度來講,漢字語音原本就是不斷變化的。“現代漢語的讀音同古代漢語截然不同,而部分所謂‘古音’其實是後人的‘仿古’,即按照一定的平仄、韻律,對語音進行變動,之後再輔以相關說明。”她說,新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多采用了字詞的現代漢語普通話發音,“古音”更多被視作一種曆史文化的積澱,傳承于吟誦、國學、戲曲等形式之中。
争議二 語言演變中的博弈要“從衆”嗎
南開大學語言學教授馬慶株表示,語言是社會交流的工具,随着社會發展,發音也會出現變化,進行普通話審音是為了适應大衆需要。調整和博弈随時發生,語言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演進。對于異讀詞的發音,既要考慮到時代、作品的不同,又要兼顧到讀音的變化,對于現在那些廣為接受或通行的讀音應予以承認。
但不少網友留言評論,“讀别字的人多了,别字便成了‘正’字?這是什麼邏輯!”“幹脆把‘鴻鹄’發音也改成‘鴻浩’吧,這個也錯得多,約定俗成也不是這麼從俗。”
對此,吳君如直言,當一個漢字映入眼簾時,如果人們的腦海中呈現出與這個字相對應的多個語音變體,再斟酌着從中挑選出符合規範讀音的這一過程,就會明顯造成交流的延宕。減少不必要的标準變動,“能少改則少改”,從語音發展的角度來看,具有積極的影響。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晖談到,随着社會發展,語言會有字音的變化,應持有一種開放、動态、辯證的語言發展觀。對待這些讀音不要搞“一刀切”,比如追求古雅,為了押韻讀古音沒問題,但也不能說“鬓毛衰”的“衰”讀shuāi就是錯的,畢竟對此類讀音的考查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語言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