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泰的一個全域旅遊生态區,近年來,馬洋溪扶持民宿發展,打造以“景區 民宿”為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一個景區與45家民宿
□本報全媒體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詹素梅 張國慧 文/圖
利用原魚塘畔而建的民宿“往來莊”
朗鄉溪園
風景如畫的山重村民宿
漳州長泰區緻力打造廈漳泉城郊“慢生活”旅遊核心區和閩南“微度假”目的地。“五一”小長假前夕,一場旨在推動“全域旅遊、全域景區、全域發展”的全域旅遊發展大會舉行,會上公布了“最具人氣熱度榜十佳民宿”,其中9家在馬洋溪生态旅遊區。
作為長泰的一個全域旅遊生态區,近年來,馬洋溪出台相關舉措,扶持旅遊民宿的發展,現共有民宿45家,正在打造以“景區 民宿”為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好景區孕育好民宿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行情還不錯,客房基本都滿了。”走進長泰馬洋溪生态旅遊區山重村民宿項目——“花田社”,“社長”趙東雁正在指揮工作人員打理各間客房,為即将到來的暑假旺季做好準備。
馬洋溪生态旅遊區位于長泰區東部,與廈門接壤,共轄有馬洋溪沿岸的山重、後坊、旺亭和十裡村等4個村,以及天成社區、亭下林果場。全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擁有長泰漂流、古山重、龍鳳谷小黃山、天柱山歡樂大世界、天成山、龍人古琴文化村、十裡藍山等知名景點,而且交通便利,2012年廈成高速通車後,至廈門海滄大橋僅20分鐘車程,成為周邊城市居民周末郊遊首選之地。
景區優美,遊客也不少,但唯獨少了一個可以讓遊客住下來的地方,一日遊不過夜的客人也無法領略和欣賞到山重的靜美。2012年,馬洋溪生态旅遊區邀請廈門鼓浪嶼一家庭旅館的創辦者戈子來到山重,希望這個團隊能在山重開展民宿項目。耗時近一年的設計改造,這個團隊終于将古山重一幢建于1968年的破損閩南紅磚厝改造為安靜樸素的“水雲間”民宿,成為長泰第一家民宿。随着“水雲間”的成功及客源的外溢,一家又一家民宿如雨後春筍在馬洋溪生态旅遊區湧現。
“‘花田社’創辦于2016年,是由來自不同設計公司的8名設計師共同創辦的。”趙東雁說,2014年,來自廈門的設計師林志明和他的朋友到十裡藍山遊玩時,發現古山重這個千年古村落,以及村落裡多座閑置、破舊的民居,這些石條屋、磚瓦房寫滿了滄桑,他和他的7位朋友便決心留下來,經過一年多打磨,“花田社”終于誕生了。
“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馬洋溪共有民宿45家。”馬洋溪生态旅遊區黨委書記楊志賢說,其中社區民宿25家、鄉村民宿20家,房間總數593間,床位數779床,2021年客流量超9萬人次,累計收入3000多萬元。民宿業的發展,解決了一部分農民的就業,而且農民每年還可獲得閑置農宅租金,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助力了當地的鄉村振興。
好民宿留住舊鄉愁
記者走訪馬洋溪的多家鄉村民宿發現,大多民宿是由農房改造而成,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原基礎上修舊如舊,盡最大可能保留這些老建築原有格局、曆史風味。其設計風格古樸,牆壁保留了青磚,曆史感十足,木制牆裙充滿了質樸氣息。在民間資本的助力下,不少鄉村閑置房屋被盤活,成為城市人寄托鄉愁、體驗鄉土文化的好去處。
林志明他們剛來到山重村的時候,這裡的房子基本上都已垮塌,村民已在村口另建新房子。于是,他們便向村民一戶一戶租過來,一共租了66戶的房子,其中有民居、豬圈、牛棚等,面積最大的一戶100多平方米,最小的一戶才15平方米。
“這個多功能室,可以閱讀、放映電影,而原先是一間牛棚。”趙東雁說,“花田社”民宿保留了閩南古厝原有風貌,民宿城市美學和古民居鄉土文化進行激烈碰撞,石頭牆建築和城市精裝形成強烈反差,造就了民宿的獨有特色和韻味。他們的民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房子的架構,是為了讓城裡來的客人在這裡能體驗到鄉愁。
位于後坊村的“朗鄉溪園”民宿管理者張毅文說,“朗鄉溪園”在建造時,是圍繞當地一座鄉村宗祠,将中國傳統村落意象與酒店客房私密性相結合,将舊石牆、舊木闆、舊瓦片等傳統建築材料與大面積落地玻璃相結合,制造了虛實相間、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為了留住鄉愁記憶,同時為了不改變多戶地基線,多名鄉村規劃師在設計階段,就力求不改變古宅的基本格局,牆體用舊石材或青磚堆砌而成,屋頂則是在木框架上鋪上清一色的青瓦,原先舊民居裡的許多老物件,如水缸、風櫃、舊磨盤等,都被充分利用起來,賦予新的價值。
“留住鄉愁,做優主題。”長泰區文體旅局原副局長林清輝說,許多長泰鄉村民宿是由閩南傳統古厝創意改造而來,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賦予時尚的現代元素,遊客不遠千裡到來隻為在古味民居住上一宿,聽聽屋頂瓦片上的雨聲滴答以解鄉愁。
特殊時期 各顯神通
這兩年多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民宿業陷入低谷,旅遊業走走停停,不少民宿企業在恢複經營與不斷停擺之間努力支撐着,各個民宿也在各顯神通,“修煉内功”成了民宿從業者的剛需。
“在疫情之前,平日入住二三成,周末和節假日都客滿。”張毅文說,疫情以來,入住率普遍下降,“朗鄉溪園”通過挖掘鄉村所在地美食、古法手藝打造文化集市,以鄉村街市的形态,聚合多重業态。文化集市成為連接城鄉的重要平台,在這裡都市人有了更多渠道了解鄉土文化,鄉村産品也有了進城的更多通路。
趙東雁說,正準備和村裡村民合作,開展“民宿 農耕體驗”,入住的顧客可以體驗親手種蔬菜、水果,體驗農耕生活。
“我認為民宿的靈魂是主人因素,所以我堅持自己管理,随時可以返城,有客人預約時,我才有在。”“往來莊”的老闆楊鳳珠說,鄉村民宿要更多地融入地方文化,讓住宿的遊客能夠感受到這些地方文化,形成與衆不同的民宿,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謀劃建立民宿聯盟,通過‘景區 民宿’激發全域旅遊新活力。”楊志賢說,旅遊區已對民宿業發展開展摸底排查,并根據自然景觀、文化禀賦、村莊條件等,出台相應的扶持舉措,支持各民宿發展規劃,明确重點發展區域,與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接下來還将建立民宿聯盟,為民宿企業提供一個經驗交流、信息共享和市場對接的平台,有利于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探索統籌民宿旅遊發展和管理的新模式。
來源:福建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