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知青王洪信是七四屆初中畢業生,他曾在魯西地區的張莊大隊插隊落戶生活了五年,于1979年春天通過接班回城。說起自己的下鄉插隊經曆,王洪信還記憶猶新,他說在張莊插隊落戶期間,他曾經傷害了一個善良的姑娘,那個姑娘的外号叫“假小子”。
1974年8月初,初中畢業的王洪信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魯西地區的莘縣,他們十一名濟南知青被分派在張莊大隊第二生産小隊插隊落戶,臨時住在了五保戶張大娘家的那三間土坯房子裡。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村裡的張大娘年輕時就守寡,老了以後開始享受五保戶待遇,1973年初冬剛去世。張大娘去世後,她留下的那三間房子就閑置下來,知青們來插隊,正好派上了用場。
二隊的張隊長帶領兩名社員把張大娘的這三間房子拾掇利索,在中間那間房子裡壘砌了一個大竈台,買了一口十二印的大鐵鍋,另兩間房子裡都搭了地鋪,知青們就住了進來。
拾掇好知青們的住處,張隊長親自到公社糧站為知青們領回口糧,又安排了一名大嫂和一名十五六歲的姑娘臨時幫教知青們學習做飯,把知青們安頓好了,張隊長才算松了一口氣。知青們到來之前,大隊書記就發話了,他說公社有要求,一定要把省城來的知青安頓好照顧好,哪個生産隊都不能出差錯。
幫知青們做飯的那位大嫂是小隊記工員張吉仁的媳婦,那位姑娘是小隊會計張樹成家的大閨女張淑英。張淑英很活潑很勤快,幾天的時間她就和知青們熟悉起來了,看知青們初來乍到啥也不懂,她就教給知青們和面蒸窩頭,教給知青們切菜炖菜,還從家裡拿來鹹菜給知青們吃。很快,知青們學會了做飯,張吉仁的媳婦和張淑英也就不幫知青們做飯了。
那天張隊長安排知青們和社員一起去村南大河邊的玉米地薅草,張隊長告訴大家收工時要把自己薅的草送到牛棚喂牛,十二斤青草頂一分工。河邊的那塊玉米地是水澆地,玉米長勢很好,玉米地壟溝裡的雜草也不少。緊挨着玉米地的是隊裡的菜地,菜地裡種了茄子和水蘿蔔。
蹲在齊腰深的玉米地裡拔草很辛苦,主要是天氣炎熱,玉米地裡不透風,不大會功夫,汗水就浸濕了大家的衣服。王洪信緊挨着菜地邊,那兩壟玉米地裡的草雖然多一些,但感覺不是很熱。王洪信在學校時經常參加支農活動,薅草對他來說并不陌生。
緊挨着王洪信薅草的是張淑英,挨着張淑英薅草的是一名小夥子,那個小夥子看張隊長沒在跟前,就跑到茄子地裡摘了兩個茄子,一邊生吃一邊往玉米地走,他原本想把另一個茄子送給張淑英吃。
就在這時,看菜地的那位老大爺從菜地那邊的窩棚裡跑了出來,一邊跑一邊喊:“那是誰啊?摘茄子的是誰啊?”
聽到喊聲,那個小夥子把啃了一半的茄子扔在王洪信身後,把另一個茄子藏在草筐裡,趕忙蹲下來若無其事地薅起草來。看菜地的那位老大爺跑過來,發現王洪信身後有一個啃了一半的茄子,他過去拉着王洪信就要去找張隊長。
蹲着薅草的張淑英看王洪信也不吱聲,她站起來說道:“劉大爺,那個茄子不是人家知青摘的,是你侄子劉樹喜摘的,你咋能冤枉好人呀?”“你個‘假小子’,咋這麼多話啊,你不說話誰還能拿你當啞巴啊……”劉樹喜剛罵了張淑英兩句,就被那位劉大爺踢了一腳。劉大爺生氣地對記工員說:張吉仁,今兒個你少給樹喜記一分工,不能讓他白吃生産隊的茄子。”
張淑英為自己主持了公道,王洪信從心裡感激張淑英。可看到劉樹喜那猙獰怨恨的表情,王洪信不光自己心裡發怵,他也替張淑英擔心,他擔心劉樹喜會報複張淑英。沒想到張淑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等看菜地的劉大爺走遠了,張淑英指着劉樹喜說:“劉樹喜,以後你再敢喊我‘假小子’,看我不把你家的鍋砸了。”
劉樹喜看張淑英生氣了,他張了張口沒敢吱聲。原來,“假小子”這個外号就是劉樹喜給張淑英起的,劉樹喜之所以給張淑英起“假小子”這個外号,就是因為張淑英天生膽大不怕事,愛打鬧不文靜,就像個淘氣的小子。
在玉米地薅了一天草,男知青們又跟着張隊長去挑水澆菜地 ,女知青和老社員們繼續在玉米地薅草。那天中午收工的時候,劉樹喜趁大家不注意,偷偷拔了一棵還沒長大的水蘿蔔順手放在了王洪信的水桶裡,王洪信沒有覺察到劉樹喜往他水桶放蘿蔔,他跳着水桶就往家走。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大家剛離開菜地不遠,張隊長發現地頭少了一棵蘿蔔,他就招呼社員等一下。大家都停住腳步,等隊長走過來說明了情況,大家才知道有人拔了隊裡的蘿蔔。站在王洪信身後的記工員張吉仁低頭一看,看見了王洪信後面那隻水桶裡有一個帶着纓子的蘿蔔,就喊張隊長。
張隊長走過來,拿出水桶裡的蘿蔔問王洪信:“洪信,這是啥?”“水蘿蔔呀。”王洪信疑惑地看着張隊長說道。“你為什麼拔隊裡的蘿蔔?這蘿蔔還沒長大呢。”張隊長生氣了,說話的聲音有點大。
這下王洪信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他用手摸了摸後腦勺,小聲說:“隊長,我沒拔隊裡的蘿蔔啊。”“這蘿蔔明明在你的水桶裡,你還不認賬,那你說這是誰拔的蘿蔔?”張隊長瞪着眼睛問王洪信。
看王洪信吭吭哧哧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站在一邊的張淑英走過來說:“是誰拔的蘿蔔趕緊承認,别等我說出來。人家洪信哥是省城來的知青,不會幹這樣的事情。”聽了張淑英的話,張隊長也覺得不對勁,王洪信可是個老實巴交的知青,他怎會拔隊裡的蘿蔔呢。
張隊長看了看大家說:“我就知道這蘿蔔不是王洪信拔的,誰拔的趕緊承認,要是讓淑英說出來,看我不扣你一天的工分。”“隊長,是我拔的。”張隊長話音剛落,劉樹喜就舉手承認了,他真怕張隊長扣他一天的工分。
一番詢問,劉樹喜說他家養了一隻兔子,想用蘿蔔纓子喂兔子。問他為什麼放在王洪信的水桶裡嫁禍于人,劉樹喜吭哧了半天,也沒說出原因來。那天,張隊長讓記工員給劉樹喜少記了二分工,那個水蘿蔔給了王洪信。
從那之後,王洪信和張淑英漸漸熟悉起來,他從心裡感激這個潑辣正直的農村姑娘,并把自己的一個搪瓷茶缸送給了張淑英。後來王洪信問劉樹喜:“我跟你無冤無仇的,你為什麼總是陷害我?”“我、我怕你跟淑英好,我喜歡張淑英。”劉樹喜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之後的日子裡,張淑英對王洪信更加關心,有時還從家裡拿來煮熟的雞蛋給王洪信吃。王洪信原本對張淑英沒有什麼印象,可時間久了,他覺得張淑英心地很善良,人也長得漂亮,他漸漸對張淑英有了好感。可一想到劉樹喜說他喜歡張淑英,王洪信心裡就涼了半截。
1977年秋後的一天,社員們都在場院分糧食,半晌的時候,張隊長讓社員們抽顆煙歇一下。王洪信剛坐在石滾子上,劉樹喜走過來說:“洪信,聽說你在知青點扳手碗最厲害,咱倆比試一下看看啊。”“都是他們瞎說的,我不行。”王洪信笑着說。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在大家的起哄下,王洪信隻好硬着頭皮和劉樹喜比試了一下,三局兩勝,王洪信服輸了。劉樹喜又要和王洪信比摔跤,張淑英突然走過來說:“劉樹喜,人家洪信哥給你留面子,扳手碗讓你赢了,你還沒完了。想撂個(摔跤)啊,你連我都赢不了,還想赢洪信哥,不信咱倆比試一下。”張淑英說着,就要和劉樹喜比摔跤。劉樹喜趕緊躲到了一邊,他知道張淑英力氣大,他真怕自己不是張淑英的對手。
看劉樹喜灰溜溜地躲到了一邊,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從那以後,劉樹喜再也不敢欺負王洪信了。一是他領教了王洪信手腕的力量,二是他害怕張淑英在衆人面前不給他留情面。要是不知道張淑英的潑辣,他也不會給張淑英起“假小子”這個外号。
很快,村裡就有了閑話,說濟南知青王洪信和張淑英談戀愛了,還說有人看到他倆手牽手一起去過公社供銷社。對于這些閑言,王洪信倒是不往心裡去,因為當時他剛二十歲,還不到考慮婚姻大事的年齡。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知青通過招工進城已成大趨勢,他知道自己早晚也會離開張莊大隊的。
1978年秋天的一個傍晚,王洪信剛吃過晚飯,就聽到張淑英在知青點的院門外喊王洪信:“洪信哥,你出來一下,我有點事。”
聽到張淑英的喊聲,王洪信趕緊跑了出來,他怕張淑英的大嗓門影響到其他知青(當時二隊知青點還有兩名女知青和三名男知青,其他人都通過招工進城了,還有一人考上了大學)。
看王洪信走了出來,張淑英就往村頭走,王洪信緊緊跟在張淑英身後。來到村頭的那棵大柳樹下,張淑英拿出揣在懷裡的一雙布鞋,紅着臉說:“洪信哥,我給你做了一雙布鞋,納了一雙鞋墊,這是我學做的第一雙鞋。”
王洪信明白張淑英的意思,他也知道農村姑娘給小夥子送鞋代表着什麼。王洪信趕忙紅着臉說:“張淑英,你的鞋我不能要,因為咱倆不合适,我不喜歡太潑辣太強勢的姑娘。再說了,我很快就要回城了,這雙鞋你送給劉樹喜吧,劉樹喜跟我說過,他喜歡你這樣的‘假小子’。”
聽了王洪信的話,張淑英哭着往村子裡跑去。等張淑英跑遠了,王洪信才覺得自己的話太直白了,太傷人了,他甚至有點後悔了,後悔不該說張淑英太潑辣,不該用這樣的話去傷害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姑娘,更不該說她的外号。
一連好幾天,王洪信都沒見到張淑英下地幹活,他聽别人說,張淑英生病了,病得很厲害,飯都吃不下。帶着悔恨和愧疚,王洪信到公社供銷社買了點心和麥乳精去看張淑英,張淑英看到王洪信,用被子蒙住頭嗚嗚大哭。那天,張淑英的母親淚眼汪汪地對王洪信說:“俺閨女是發自内心地喜歡你,這回你是傷透了俺閨女的心。”
1979年春天,王洪信的母親因為身體原因,提前辦理了退休(病退),王洪信可以頂替他母親的崗位回城接班了。 王洪信離開張莊大隊的前兩天,張淑英和鄰村的一名民辦小學老師訂婚了,劉樹喜抱怨王洪信說:“王洪信,都是因為你,我和張淑英徹底沒戲了,她說就算嫁給一個憨子也不會嫁給我……”
帶着愧疚和遺憾,王洪信回到了濟南,接替他母親的崗位在國棉廠做了一名打包工人。第二年夏天,王洪信考上了一所中專院校,畢業後分配到電業局工作,直至退休。
2018年夏天,退休後的王洪信和幾名同學一起重回第二故鄉看望了鄉親們,當年的張隊長已經八十三歲了,張隊長對當年的事情還記憶深刻,他苦笑着說:“張淑英是個好孩子,她當初是真得喜歡你,可惜你說話不會轉彎,傷害了人家。不過,人家張淑英現在生活的很好,養了一百多頭魯西黃牛,開着幾十萬的車,村裡蓋了樓房,城裡也有房,春節她回來看我,還說起了你,她說都過去了,她不記恨你。”王洪信雖然聽張隊長說張淑英不記恨自己,可他還是沒有勇氣去見張淑英,他怕張淑英不肯原諒自己。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那次回張莊村,王洪信也見到了劉樹喜,劉樹喜一輩子沒成家,他說心裡一直沒放下張淑英。不過劉樹喜生活得也不錯,他在鎮上開了一家農資經銷處,生活上那是富富有餘。
講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生活經曆,王洪信說這輩子他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說了不該說的話,無端傷害了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姑娘,這件事一直像塊石頭壓在他心口一樣,要是不能親自聽到到張淑英的原諒,他将永遠難以釋懷。在這裡,王洪信想真誠地向張淑英說句對不起,他說當年自己不會說話,無端讓張淑英受到了傷害,請張淑英原諒他。
張淑英大姐,你真的原諒王洪信老師了嗎?你要是看到了這篇文章,請留言。
作者:草根作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