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落,綠植煥發着勃勃生機,花林坐凳上坐着愉快聊天的老人、林蔭綠道裡奶奶在陪着小孫女歡樂玩耍、經過的遊客開心比耶打卡、身着白色婚紗的情侶親吻海風的浪漫……在這裡,有居民放慢腳步、徜徉其中的幸福姿态,更有人與自然、城市與環境的和諧之美。
花海市南 (青島市南區委宣傳部 供圖)
今年以來,青島市南區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積極探尋城市發展新未來,建設亦城亦景、城在景中的公園城市和“花海市南”,做精、做細、做美、做韻,從細節上考慮群衆休閑運動需求,把精品意識貫穿到公園建設全過程,突出綠色生态,融合曆史文化元素,打造綠樹成蔭、文化内涵豐富的靓麗風景,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繪出高品質生活新圖景,讓城區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實力、獨具魅力。
做精:推窗見綠 出門入園
孩子們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椅子上曬着太陽唠家常……湛山社區的“口袋花園”熱鬧非凡。沁人心脾的花香撲面而來,緊接着映入眼簾的就是滿眼盎然的綠色,盆栽鮮花綠植裝飾在院落的各個角落,很難想象就在不久前,這裡還是一片堆滿雜物、氣味難聞的衛生死角。
“花園的花都開了,在這邊乘涼可舒服啦!”帶着小孫子在花園玩的秦大叔說道,“以前啊,這裡全是雜物垃圾、沒人管,現在收拾出來改成花園,再也沒有以前亂糟糟、臭烘烘的煩惱了!”眼下,蹙眉捂鼻處蝶變為居民休閑區,口袋花園已然成為周圍居民的“心尖尖”。社區小遊園不斷在“充值”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的同時,讓老百姓多享受到一份“綠意”。
随着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成為市民的普遍期盼。作為面向公衆開放、形狀多樣、具有一定遊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口袋公園因其小巧多樣、環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點,也被不少人稱為“袖珍公園”。盡管“口袋”不大,但勝在星羅棋布、綠意盎然,滿足着人們對宜居宜業的要求,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間。
家門口、轉彎處、隧道口,通過對城市中老舊“邊角料”見縫插綠的改造,一個個方寸之地重煥新生。“小區門口那片菜地變綠地了,推窗就見綠,賞心又悅目。”說起現在的小區環境,市民王小澈激動地表示。
做美:轉角遇美 花海醉人
一處處綠草如茵、一簇簇花團錦簇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步都有鳥語花香。繁花似錦裝點着城市的記憶,帶給市民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市南區堅持打造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四季如畫的靓麗風景,不斷拓展市南人的“幸福地圖”。
在香港中路上,随風飄搖的花草點綴在花台内,綠樹在暖陽下生機悅動,路過的市民可以在此散步賞景,享受閑适、感受魅力。書城門口的街心花園更是人氣滿滿,“有很多市民會買了書之後在這裡坐着閱讀,在書海與花海之中徜徉,作為在這工作的人,每天從香港中路經過,上班的心情都愉悅起來了。”
市南區積極推動“花海市南”項目進展,緻力于打造優美環境,突出精緻,活力,時尚,幸福,高效的城市特質,實現宜居宜業的氛圍感,營造更加舒适美觀的城市空間和良好形象。“我們專門挑選了符合海濱城市生長習性的高性價比花卉草木進行合理配置來構建獨特的城市花廊。保證品種多樣,色彩多樣,形式多樣。同時,保證花卉兼具觀賞性,實用性和符合現代審美,來為市民提供繁花景簇,立體芬芳的景觀空間。”市南區城發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錯落有緻的綠帶、千姿百态的綠色植物,精妙的布局,擴展了市民的幸福生活空間,成為了觸手可及家門口的“詩和遠方”,“環境更宜居有情緻了,幸福感蹭蹭往上升。”
“花海市南”結合林蔭廊道建設已完成200個節點建設,栽植、換栽各類草花約180萬株,擺放花缽331個,“花海市南”景觀已經呈現。除了在“做美”上下功夫,突出生态綠色,更多栽植樹木和灌木增加綠量,合理搭配喬灌花草藤果,市南區強化管理,共同呵護,持之以恒做好日常管理、維護,加強日常植物修剪、苗木補植、病蟲害防治和設施器材定期養護維修,注重即時效果和長期效果,以實際行動為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保鮮。
做韻:城市空間 靓麗貼心
在甯夏路與銀川西路交叉口立交橋下,增植的灌木和群花搖曳多姿,小廣場和休閑平台上,老人和孩童共享自然。市南區積極開發改造橋下既有空間,利用橋下灰色空間,在“被遺忘的角落”見縫插“綠”,實現城園相融、人城和諧。“家周圍有個小公園特别好,給我們老年人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出來散散步,早晚活動活動筋骨,挺好的,”劉阿姨說道,“也給孩子們一個玩耍的場地,晚上也能來跑跑跳跳的。”
市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呂肖儒介紹,“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融合了石磨盤、拴馬柱等大堯村民俗文化,圍繞環境特色和人文風貌進行橋下空間創新優化,把城市曆史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公園建設,講好曆史故事,豐富文化内涵,讓群衆在享受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曆史文化韻味。”
大堯三路音樂口袋公園 (青島市南區委宣傳部 供圖)
大堯三路海韻琴行門口是音符跳動的音樂口袋公園、安娜别墅前是花卉美如畫的愛情口袋公園、太平角一路建設了浪漫詩意、為“海”添色的海遇園……市南區堅持“以人為本”,“活化”更新,有效轉化地方文化資源,使公共服務、文化設施的功能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豐富文化内涵,确保靓麗空間能夠深度參與市民生活,,以小中見大的特質,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彰顯城市特色品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做細:民生福祉 親民便民
豔陽高照、綠蔭蔥茏,全長155米的浮山棧道市南片區樣闆段建設完工,為遊客提供一條方便、溫馨的景觀棧道,讓市民遊客在登山時感受更為舒适。首次采用智慧燈杆等現代化設備,實現人、物、公園功能系統之間的協同聯動,通過智慧燈杆上的傳感器及攝像頭,能夠及時發現和識别火情及其他突發情況,迅速發布信息,管理部門及時處置,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智慧管理。
在西部老城,觀音峽路與西陵峽路交彙處的普通遊園,也依托濱海步行道打造,成為滿足周邊老年、兒童、中青年休閑,觀海,健身,玩耍的多方面需求的口袋公園。海樂園中心為景觀亭,在遮風避雨的同時,可供市民遊客休憩;鋪裝是以透水膠粘石為主的新材料,顔色自然且腳感細膩;局部還設置了柔性塑膠為主的兒童活動場地和包含各類健身器械的健身場地。
海樂園 (青島市南區委宣傳部 供圖)
“現在我們晚上吃完飯,全家都會出來遛彎,我們可以陪孩子在這玩耍一下,老人也能健健身,活動活動。”家住附近的陳女士說道。
2022年,市南區啟動城市公園建設濱海步行道提升項目,對沿海一線(團島西陵峽路—奧帆中心西)的濱海步行道的遊徑系統及其沿線的公共綠地空間實施提升改造,目标是打造青島“百步一景”的濱海景觀帶,推動建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最美海岸線。
“濱海步行道提升項目範圍為西陵峽路至奧帆中心以西沿海一線空間,全長約14.8千米。建設内容包括:綠道導引系統、綠道公共綠地空間、綠道驿站系統,”市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西陵峽路兩側根據已基本貫通成型的現有濱海步行道,按照全市統一建設要求,我們在局部進行更換鋪裝後劃線導引,增加指示牌等基礎設施,對沿線部分公共空間綠地進行品質提升,勾勒出前海一線壯麗的海濱風光,打造成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
推窗見綠 (青島市南區委宣傳部 供圖)
城市更新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道新命題,是激發城市發展活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群衆幸福指數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以來,市南區不斷推動公園城市建設,打造整體的、環境優美的休閑遊憩場地,推進建設亦城亦景、城在景中的公園城市和“花海市南”,營造四季皆有景可觀的“全季節花園”,發揮綠化美化、便民惠民的作用。(中國日報青島記者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