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怎麼由來的?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随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隐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清明節怎麼由來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随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隐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将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内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掃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到唐朝才開始盛行,并相傳至今。從唐朝開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着密切聯系,所以培墓是非常重要的祭奠儀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