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證綜指跌破2900點,聚集了景氣賽道成長股的中證500在25日大跌400點、擊穿5500點的關鍵點位之後,26日跌破5300點,導緻衆多去年發行、挂鈎中證500的雪球産品集體敲入。這意味着投資者無法獲取保本收益,并開始承擔虧損。
“馬上又要有一批産品面臨敲入了,尤其是近期中證500指數跌得厲害,5500點是一個關鍵點位,可能有一批産品會在此位置觸發集中敲入。”某頭部證券營業部負責人在上周五(4月22日)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當日,中證500收于5740.98點。而截至4月25日收盤,中證500報5369.72點,26日指數進一步下行,收盤報5296點。早在3月,挂鈎恒生科技指數的雪球産品已經敲入。
據第一财經記者了解,近期這批已集中敲入的雪球産品多為去年三、四季度發行,下行保護一般為20%~25%,而今年至今,中證500指數跌幅已接近29%。更多關注雪球的投資者并非雪球産品持有人,而是關心集中敲入可能造成的市場抛壓,因為雪球在逼近敲入之前往往采取越跌越買的平抑波動操作,但在敲入發生後,一般會開始減倉,産生所謂的抛壓。
不過,記者此前報道,比起規模有限的雪球,更多的抛壓可能來自于一些設定了止損線的基金專戶産品,以及部分量化策略可能在下跌當中觸發止損從而形成“多殺多”,這都會在短期内加大市場的跌幅,甚至導緻部分股票超跌。
敲入後的兩種情景
目前引發關注的問題在于,雪球敲入應該怎麼辦?敲入就一定等于虧損嗎?
一般而言,敲入後會有兩種可能出現的場景。有衍生品業内人士分析稱,雪球的敲入線并不意味着需要強制平倉,敲入點位并非止損線。敲入後,産品依然運行,每個月的敲出觀察日依然在運作,在産品到期之前,如果實現敲出,依舊可以獲得約定的收益=票息率x持有時間。
另一種場景則是,雪球敲入後,産品如果不幸在到期時沒有實現敲出,投資者承擔指數的下跌。虧損幅度=(期初價格-期末價格)/期初價格,即指數的下跌幅度。
雪球全稱“雪球型自動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憑證”,屬于場外期權模型中的一種,一般為券商發行,觀察期為12~24個月,起售點大多是100萬元,如果能夠在觀察期内敲出,或未敲出也未敲入,投資者則一般可獲得10%~17%的“保本收益”。目前,雪球的市場規模很難獲得精确的數據,預計總規模為超千億元級别。
早前,雪球産品的确存在銷售不當的情況,例如承諾客戶保本保收益,但在市場出現單邊下挫導緻産品敲入時,需要承受市場下跌的虧損,去年針對不當銷售的監管已經強化。此外,若産品帶有杠杆,則有加倍虧損的可能性,但這更多指向機構定制的場外雪球,一般針對個人客戶的雪球産品不加杠杆。
目前,對一般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在雪球敲入後,就要關注雪球剩下多少時間。例如,小李在去年11月買入一個24個月的雪球,在今年4月25日敲入,他還有18個月的時間可以等待“敲入後再度敲出”這一情景的出現,這通常需要股市大幅反彈,中證500起碼要反彈到7000點以上的水平。
上述衍生品業内人士對雪球敲入後的複活概率進行了回測。對于80%敲入、100%敲出的24個月雪球産品而言,複活概率=當年敲入後敲出的雪球數量/當年敲入的雪球數量。若挑選比較差年份分析,2008年(平均PE=38):敲入188次(248個交易日),複活概率75.5%;2011年(平均PE=35):敲入193次(244個交易日),複活概率為8.3%;2015年(平均PE=52):敲入146次(244個交易日),複活概率為8.9%;2018年(平均PE=23):敲入142次(243個交易日),複活概率為36.6%。曆史總體樣本加總,複活概率為47.2%。
如果對75%敲入、100%敲出的24個月的500指數雪球進行類似的回測,曆史總體樣本加總後的複活概率為38.5%。
目前,敲入的中證500雪球多數是在2021年下半年發行,平均PE約23.8倍,當時各界認為這一估值是位于曆史較低的分位數。同時,業内人士認為,目前的情況和2018年的估值比較類似,經曆了2018年全年的調整,市場直到2019年初開始反彈。而此次雪球在敲入後能否複活,就要看所剩時間是否充足,還要看後續的國内外宏觀情況。
所幸今年發行的産品距離敲出仍有一段距離。根據記者2月獲得的一份雪球産品資料,以當時中證500指數為例,敲入價格在5025點(=6700×75%)附近。鑒于目前市場波動,一般雪球産品的觀察期為24個月,而非去年的12個月,意在為敲出争取更多時間。
關注成長股業績壓力
在經曆下挫後,目前市場認為中長期看,中國股市面臨較大的配置機會,不過短期仍需關注情緒、業績方面的風險。
中證500為中盤指數,換手率和波動率居中,重倉中遊材料工業等行業,成分股集中度居中,前十大成分股估值分位數中等偏高、機構關注度較高。早在去年年中,券商多數認為,中證500指數靜态市盈率在20~40倍之間,但處于20分位以下,具備一定安全邊際。加之中證500、中證1000的盈利改善逐漸超過滬深300,中小盤市值公司開始出現明顯的盈利彈性,導緻該指數備受追捧。
不過,目前機構開始提示業績風險。衆多熱門賽道成長股聚集于中證500,近期成長股持續下挫。例如,在新能源領域,光伏龍頭陽光電源上周一度大跌20%,甯德時代市值已經在4月26日跌破1萬億元大關。上海天倚道投資敦行策略基金經理王言峰對記者表示,“由于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闆塊此前估值已經頗高,需要用時間消化過去2年的過高股價,光伏闆塊2022年和2023年将迎來各環節的産能過剩,競争格局惡化,2023年底可能迎來整個行業的盈利谷底,但也可能是大資金重新布局的較佳階段,該過程需要觀察行業的量、價。”
當前正處一季報密集發布期,相關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承受一定壓力,即使行業景氣度高,但之前估值也頗高,同時疊加周期、成本飙升等原因。王言峰稱,“去年火爆的中證500指數增強産品過于同質化,比如聚焦同比增長因子,指增策略會使用财務指标,但因為疫情反複,一季度度業績承壓,如果還采用這個因子,反映不出企業的真實質地,會有較大的錯殺風險,導緻股價下跌。事實上,量化産品(包括指增)最大的風險是無法進行有效的因子挖掘和應用,另一種是抱團風險,一旦發生風險,如某個産品平倉,會引發‘踩踏’。”
上投摩根方面也對記者表示,截至4月18日,共有529家A股公司公布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公司350家,預盈32家,業績預喜公司比例為72.21%。但面對一季度大宗商品價格上行擡升成本,以及疫情反複對生産運營造成負面影響,目前已披露的一季報未必能反映全貌。二季度企業可能受到疫情的擾動更大。
但考慮到當前整體市場估值已重回曆史偏低位置,中長期市場仍蘊含機會。富達國際全球宏觀及策略配置主管Salman Ahmed對記者稱:“盡管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國市場已顯示出正面迹象,包括具有建設性的政策措施以及更加有利的融資條件等,因此預計下半年中國市場環境應将有所好轉,但宏觀經濟短期仍因疫情而波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