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文中有密集昆蟲圖片,密集恐懼症慎入!)
注意,最近出門少穿黃色和綠色的衣服!究竟是怎麼回事?
夏天到了,戶外除了炎熱的天氣外,還有一種小東西很讓人頭疼,這就是經常黏在衣服上的小黑蟲,有的黏在皮膚上,還會讓皮膚奇癢無比。這個小黑蟲是什麼來頭?為什麼它們總愛成群地飛到人的衣服上來?對人體有危害嗎?有沒有方法根治呢?
其實這種小蟲子學名叫做薊馬,是在一些植物上比較常見的昆蟲。别看它們體态纖細、瘦瘦小小的,而且喜歡藏身在植物上隐秘的縫隙中,但數量較多時,仍然會對吸附的植物造成破壞。因為大部分的薊馬會以植物的汁液為食,它們會刺破、劃開植物表皮,吸取裡面的汁液。這會造成植物樹葉變形、生長發育畸形等問題,嚴重了甚至導緻葉片幹枯脫落。所以從林業和農業的角度來說,薊馬算是一種害蟲。
那麼薊馬對人會造成直接傷害麼?其實一般的薊馬對人體是無害的。之所以會造成皮膚瘙癢,可能是部分人對薊馬分泌的酸性物質過敏而已,多用肥皂水清洗,或者抹上風油精即可解決。
不過薊馬落在衣服上,尤其是大批薊馬聚集,密密麻麻的也不好看啊,有沒有什麼方法防治呢?其實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不要穿黃色和綠色的衣服,這兩種顔色可是薊馬的最愛啊!
有人可能會問了,昆蟲不都是複眼麼?它們無法清晰地看清這個世界,又是怎麼辨别顔色的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就需要搞明白顔色是怎麼産生的。其實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這個五彩缤紛的世界,是可見光中的電磁輻射反射到我們眼中的視錐細胞中産生的。而不同顔色的光有着不同的波長和頻率,紅色波長最長,紫色最短。我們人眼中有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能夠接受不同波長的反射光,從而讓我們可以區分約一千萬種不同的顔色。
而昆蟲的複眼則着重在于識别物體的形态和動作。所謂複眼,就是由一千到數萬個小眼組成的,像蒼蠅就有4000到5000個小眼,蜻蜓的更多,足足能到28000個。這能幫助它們捕捉到快速移動的物體,而且僅僅在0.01秒内作出反應。
而在識别顔色方面,昆蟲所見的顔色和人類大不一樣。昆蟲的視覺能夠接受700-250nm波長的光,而且更偏向于短波光。不同的昆蟲對于顔色的分辨也有差異,如大部分昆蟲都看不到紅色光,蜜蜂則不能識别綠色。而我們人類看不到的紫外光,卻是昆蟲眼中最耀眼的光芒。另外,不少昆蟲除了複眼之外還長有單眼,單眼主要用來辨别光線存在的強弱和方向。
因此有人說了,像薊馬這樣的昆蟲之所以會往人衣服上撲,主要是因為昆蟲都有趨光性,跟飛蛾撲火是一個道理。其實不然,要照這麼說,世界上最大的光源可是太陽啊,這昆蟲怎麼不往太陽裡飛啊?飛蛾撲火主要是因為飛蛾夜間的行動就是靠月光發出的微弱光線來進行導航的,月光基本與地球表面平行,飛蛾就是根據這些平行光線來定位自己的飛行角度的。
而人造光源卻是散射的,且在黑夜中比月光更加明亮。飛蛾的導航系統受到了幹擾,飛行角度越來越小,直到最後撞到了光源上。而薊馬在大白天的,不撲向太陽,卻往鮮豔顔色的衣服上撲,可就不是什麼趨光性所能說得通的了!
其實所有動物之所以能夠感光,主要就是視網膜中的“光感受器”圓錐體在起作用。當光以特定波長射入動物眼中時,圓錐體就會将電信号發送到大腦的視覺皮層中,大腦通過分析和拼湊就會反應出顔色。而黃色光的波長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發光的顔色。自然也就被小昆蟲當作了光源,所以大部分昆蟲都對黃色光源比較敏感。
而黃色和綠色都是成熟果實、農作物的顔色,當然對昆蟲來說也有着緻命的吸引力。剛才也說了,昆蟲的視覺系統并不發達,所以當人們穿着色彩鮮豔的服飾時,昆蟲會誤以為是植物或花朵,于是就一起蜂擁而上了。
黏蟲闆的妙用而根據昆蟲的這一特性,人們特意做了田間黏蟲闆來對付這些害蟲。黃色就是最常應用的顔色。特别是在早上10點到12點,以及午後12點到下午2點,這是薊馬出現的高峰時期,此時誘捕昆蟲效果顯著。而且透過田間的觀察實驗發現,作物與環境間的顔色對比及鮮明度會影響薊馬的選擇。比如我們将橙黃色的黏闆放在面向太陽處,其捕獲效果就要比單一使用亮黃色要好得多。
而且放置黏蟲闆時,還需要注意不要被植物枝條遮蔽或是放置在陰涼處,這是因為薊馬除了複眼所接受到的顔色刺激外,還會感受微環境的變化。除了黃色之外,藍色也是引誘薊馬上當的黏闆常用顔色。雖然藍色不是花朵常見顔色,但是反射的波長卻足以吸引薊馬前來。
除了薊馬以外,其他不同的昆蟲也有自己獨特的顔色喜好。像蜜蜂就更喜歡藍色和紫色,因此經常穿梭于薰衣草園中。蜜蜂的複眼由數千個小眼所構成的,每個六邊形的小眼都與八個感光細胞的視錐體相連接,而每個視錐體内,都具有兩個接受顔色的接收器。
蜜蜂的大腦會對所有小眼面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并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拼接,從而形成一副馬賽克圖。聽起來很複雜,但蜜蜂腦部的處理速度快得驚人,尤其是感知色彩的速度是人類的3到5倍。所以它們即使在快速飛行中,也能迅速感知花朵的顔色和位置。
針對昆蟲對于顔色的不同喜歡,田間的害蟲防治設備上也采用不同的顔色貼紙。隻有精準了解了昆蟲實際喜好的光波長度及相對反射率,才能開發出對昆蟲有着緻命吸引力的“美色陷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