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綠色鋪就小康的底色

綠色鋪就小康的底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21:28:11

綠色鋪就小康的底色? 呼喚真正的綠色革命,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綠色鋪就小康的底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綠色鋪就小康的底色(呼喚真正的綠色革命)1

綠色鋪就小康的底色

呼喚真正的綠色革命

蔣高明 宋彥潔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開展了以水稻等作物,由高稈變矮稈,并輔助農藥、化肥、農業機械等的第一次綠色革命。這場革命解決了19個發展中國家糧食自給自足問題。但是,期間全球人口同步激增,環境污染加劇。今後幾十年間,世界人口将從60億增至90億,這樣,第一次綠色革命的成果,就難以繼續滿足龐大人口對食物和生态環境的需求。而要解決農業化肥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政府和各種農業組織應積極探索更生态的耕作方式,即人類發起以生态學為主導的第二次綠色革命。

生态學的解決方案,不是将眼光直接盯在提高糧食産量上,而是将人們廢棄的50%以上的光合産物(以稭稈為主),高效循環利用起來,通過植物生産(截獲太陽能)、動物生産(收獲肉奶等食品)、微生物生産(生産飼料和肥料)等,使單位土地面積升值,既增加了食物,又增加了肥料。有機肥增加後,将大量的中低産田改造,反過來可提高糧食産量,即實現循環農業。在英國,持續了150年以上的Rothamsted Experimental Station試驗發現,施用有機肥比化肥的小麥産量平均要比傳統農業高。

以人口最多的中國為例。盡管官方宣布其糧食已經實現了“十三連增”,2015年就生産了6.3億噸糧,但依然還要進口1億噸糧,占國際上能夠流通糧食是50%。1995年,布朗預測2030年前後中國将從國際市場上進口50%的糧食,不幸被言中,且提前驗證了布朗之問。

如果人口就地城鎮化,發展高效生态農業産業。讓30%的農業人口(約3.9億),生産出自己的優質食物,并可為剩餘人口的10%提供優質食物。優質優價,将在家從事農業的人群收入,提高到比進城打工還要高。培養專職農民,專門為人類生産安全的食物,其中主糧約2億噸糧,同時生産約1億噸的蔬菜。留守的農村居民,優先享受有機食品供應,加上城市的高消費人口,全國人消費有機食品比例60%,超過目前發達國家20-30%左右的比例。經過合理規劃,中國利用其中約4億畝。在該主糧和主要果蔬有機生産系統中,利用現代生态農業技術,每年可滿足2億噸的糧食,3.25億噸蔬菜和1.04億噸水果的需求,其餘的耕地可生産動物的飼料或有機農業的肥料,将人與動物消耗的糧食分類生産,實現自該自足,減少進口壓力。

在中國山東弘毅生态農場,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展了一種産量與經濟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農業模式。他們首先用有機肥取代化肥。将作物稭稈加工成飼料養殖肉牛,再将腐熟牛糞作為肥料還田。其中稭稈飼料的加工與儲備是關鍵,該農場自主研發了大型遮雨式分室青貯池,每年加工“微儲鮮稭草”1500噸。這種循環的生态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每種産品的副産物,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改善土壤,增加了土壤生物多樣性,使得有機果園的蚯蚓數量是普通果園的将近20倍,并且提高了作物産量,使冬小麥和夏玉米在8年内産量提高了65%,同時實現了生态上和經濟上的效益。

害蟲控制,以物理 生物方法取代殺蟲劑。即通過脈沖式殺蟲燈、雞、野生鳥類、天敵昆蟲、人工除草控制越冬害蟲。雜草控制,以人工 機械除草取代除草劑。聘請經驗豐富的農民承包除草工作,在果園雜草控制方面,采取“以草治草”策略,種植一些高覆蓋且有固氮固碳功能的本地草本植物,形成單優種群,占據雜草生态位。另外,停用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轉基因種子,生産優質安全産品,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增加經濟效益,平均每公頃效益是普通農田的3~5倍。

這種生态農業模式解決了現代農業帶來的環境、人類健康等問題,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如果按照這種模式,中國需要2億畝耕地即可滿足人類的主糧需求。

當然,此種模式的推廣,還需要政府的努力。政府應加強對該種植模式的補貼,擴大規模;在當地建立研究、技術和教育部門,研發更多生态農耕技術和方法;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農民培訓學校,通訊技術等,加強技術的傳播;完善生态産品的貿易、補貼機制,增加農民收入;完善知識産權機制,對開發新技術的農民的研究成果進行保護;同時加強對禁用非生态技術的管理等。中國成功的生态農業,或為人類可持續農業指明了方向。

(宋彥潔為英國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博士研究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