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的84戶貧困戶,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群體,陸續搬進了位于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從此,他們走出了“懸崖村”,走向了新天地。
位于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的阿土勒爾村,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懸崖上的村莊。這裡的村民居住在海拔超過1400米的山坳中,出入都要攀爬落差達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的“天梯”。這條“天梯”是他們通往外界的唯一必經之路。
四川涼山"懸崖村"——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
被稱為“懸崖村”的阿土勒爾村,其人居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在戰亂紛争的年代,易守難攻的地勢保護着居民免受外界的侵擾。加上這裡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有着優良的小氣候,人們曾在此過着“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生活。然而,“懸崖村”并不是一個如“桃花源”裡所描述的那樣具有詩意的美好栖居地。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出自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意思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到雞鳴與狗叫的聲音,指人煙稠密,表達一種簡單快樂、和諧安甯的社會生活景象。
群山中、崖壁上的這座“雲端上的村莊”,因長期與世隔絕,自然生存條件又十分惡劣,一度是“絕對貧困村”、“極端貧困村”的代名詞。村裡通向外界,隻能順着懸崖攀爬一道使用木頭和藤蔓(wàn)搭建起來的陡峭梯道。這條“木梯”或“藤梯”的曆史已十分悠久,木質梯道也經不住長時間的日曬雨淋,朽得很快,加上攀爬不斷,多有損壞;但是一般哪兒壞了,就修哪兒。可想而知,這條“天梯”之路是何其險峻,又是多麼難走。
出行困難的問題,一直是這座“懸崖村”的“硬傷”。因為路的原因,很少有姑娘願意嫁到山上。山上也沒有學校,孩子們隻能爬“天梯”到山下上學,然後按照“上十天課,放五天假”的作息時間往返于山路懸崖;為安全起見,孩子上學、放學路上都需要由家長接送。而對“懸崖村”的村民來說,除了一點收成可以自給自足,将自己養的羊趕下山賣掉換錢則是家裡的主要營生,有時在趕羊下山的路上,羊會不小心落在懸崖峭壁上,村民們因為不舍得丢掉一隻羊會冒着生命危險去救它。路,給村民們的出行帶了極大的安全隐患,嚴重制約了“懸崖村”的發展,成為了擺在當地面前的一道脫貧難題。
新修的“鋼鐵天梯”與原來的“藤條天梯”對比圖。
“要想富,先修路”,但斥巨資修建盤山公路不太現實,那就先改造“天梯”。為改善“懸崖村”艱難的出行條件,2016年涼山州和昭覺縣政府共同出資,村民出工、出時,在“懸崖村”原先就地取材搭建的“藤條天梯”旁邊,重新施工修築了一條使用鋼筋結構的梯道,這是一條更加堅固和安全的“鋼梯”。
“天梯”之路相對以前确實好走了,也更安全了。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很快村裡也通上了電,接上了自來水,甚至有了寬帶和移動信号的覆蓋,村裡與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村裡的年輕人也紛紛在網絡直播平台上當起主播,将“懸崖村”陡峭的“天梯”、大涼山腹地的風光介紹到了外面,甚至還有了直播帶貨的小“網紅”和鄉親們商量着如何将村裡的特産賣到大山外面去。
就這樣,“懸崖村”由閉塞走向開放,生活面貌不斷改善,村民們逐漸對錢有了意識,也對如何讓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學習更多文化知識的問題有了重視。在與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更增強了他們想要脫貧的動力和信心。但是僅修路對于大山深處的“懸崖村”來說,無法徹底擺脫生活貧困的窮根。因受地理條件的限制,這裡惡劣的客觀生存環境無法改變,山上的土壤已經嚴重退化,村民們經常顆粒無收,有時雨季泥石流災害頻發,更會威脅到他們的生命安全,搬遷的需要開始被村民們越來越多地提及。
截至2019年底,位于懸崖上的阿土勒爾村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共84戶401人。今年(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是小康的應有之義,那麼“懸崖村”的未來究竟該如何發展呢?隻有易地搬遷,才能徹底改善這裡人的生存和生活環境。
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在懸崖村上可以看到雲海。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的84戶貧困戶,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群體,陸續搬進了位于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從此,他們走出了“懸崖村”,走向了新天地。
“懸崖村”的易地搬遷,無疑是雲端上的巨變。搬家對于“懸崖村”的村民來說,不僅僅是從山上故土搬到縣城新家,更是告别了這面懸崖、這道“天梯”和祖祖輩輩習慣的生活,村民們難免會有不舍,下了山也許就沒有山上這樣的風景了,又添惆怅。是的,山上的“懸崖村”可能會沒有了,它将逐漸消失在曆史的長河裡,但是它還會在山下的某個地方重生。而為了擺脫貧困的“重生”,也絕不僅僅是搬一個家就可以實現的,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創造新生的路要走。
有人會說:“可惜,原生态的村落沒有了。”但是,今人得為後人着想,為了子孫後代的将來,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更公平的起點、更多的發展機會,“懸崖村”的易地搬遷之路不走不行。誠然,對于安土重遷的中國人來說,想讓他們接受“易地搬遷”這樣大動靜的脫貧舉措是不容易的,這一想法也絕不是短時間内、簡單幾句話就定下的,它必定是在深思熟慮、考慮長遠發展以及反複做思想工作之後做出的務實決定,因為“中國夢,一個都不能少”。
“易地搬遷”,搬遷不易,而穩住搬遷之後生活更不易。本來按照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規定,遷到新居之後舊房将被拆除,但幸運的是,按照村裡發展集體産業的計劃,原先“懸崖村”村民的老屋将被保留下來并加固,用于開發旅遊資源,如做民宿、農家樂等旅遊接待,這不得不說又将進一步幫助搬遷之後的困難戶解決如何生計的問題。中國夢需要靠勞動托起,勞動可以創造一切,除了就近務工,如果搬遷後的村民們還能吃上“旅遊飯”,那麼生活有了保障,未來将更充滿希望。
(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