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球,月亮,在炎黃子孫的心目中,絕不僅僅是地球的一個天然衛星,更多的而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是一種文化現象。
月亮裡有着古老的傳說。“寂寞嫦娥舒廣袖,吳剛捧出桂花酒”。“天狗蝕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在《山海經》等古籍中早有記載。《詩經》有25首詩中出現月亮形象,《楚辭》中亦有20首描寫月亮。
月亮是美麗、美好的象征。“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當空中月亮與世間山水相結合,便會構成更加清美的情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多麼幽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多麼美好。“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這是何等美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又何等美妙?
月亮是人類情感的載體。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鄉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之友情,“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之親情,“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之戀情,“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之閑情……情真意切,無所不及。
月亮裡有邊關将士馳騁的疆場。“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的豪情催人奮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的場景令敵膽寒,“骝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的場面多麼慘烈,“碛裡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的别離又是何等悲壯!
月亮還得數咱們中國的更亮更圓。月有公轉自轉,月有潮汐落漲,月有盈虧圓缺,月有明亮陰暗。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别,同一個多極世界,同一場疫情災難,隔洋相望空中月,請問哪個更圓?哪個更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