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02:20:06

“鋪”讀作pū,本義為鋪首,《說文》:“鋪,箸門鋪首也。從金,甫聲。”段玉裁注:“《手部》曰:‘抪,扪持也。’扪持者,古者箸門為蠃(luǒ)形,謂之椒圖,是曰鋪首。以金為之,則曰金鋪。”清黃生《字诂·鋪》:“門戶鋪首,以銅為獸面,銜環著于門上。”門扇的開關,需借助拉手(多為鐵環)實現,拉手還具有叩門的作用。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破布為什麼叫鋪襯)1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破布為什麼叫鋪襯)2

門钹

為了拉手看上去美觀,在拉手與門闆的連接處又加上了底座,稱之為“門钹”,因其形狀類似民間樂器中的“钹”而得名。在官宦人家,門钹常做成獸面形,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其一為椒圖,形似螺蛳(即“蠃形”,《玉篇》:“蠃,蜯屬。”),好閉口,故以其形象為門上獸面,有驅妖避邪、求取平安之意。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破布為什麼叫鋪襯)3

“鋪首”作為門環的底座,是大門上最顯眼的裝飾,其設計和安裝是要費點心思的,所以從其本義引申作動詞,有陳設、安排義,《廣雅·訓诂二》:“鋪,陳也。”又:“鋪,布也。”《廣韻·模韻》:“鋪,鋪設也,陳也。”《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有展開、攤平義,白居易《與元九書》:“引筆鋪紙,悄然燈前,有念則書,言無次第。”有個商業術語叫“鋪貨”,指的是新産品上市時,在最短時間内把貨“鋪”開,就是讓各個銷售渠道或銷售終端都有貨賣,讓潛在顧客能第一時間看到買到新産品。“鋪派”是支使、擺布的意思,《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你老爺一點事兒也鋪派不開,怎麼做官!”有時又寫作“鋪排”,第八十四回:“你一個男子人,如今又戴上紗帽做官哩,一點事兒鋪排不開。”又作數說、指摘講,克非《春潮急》:“飯間,李春山将家裡的人一一指認給李克,每說一個名字,都鋪排他們一番缺點。”黃縣話也有這個用法,不過一般寫作“鋪派”,簡稱“派”,比如:婆婆整天在背後派她嘞不是。鋪陳、鋪叙、平鋪直叙等還指一種描寫手法,有點近似于“賦比興”中的“賦”,即詳細地陳述事實。黃縣話形容一個人胡吹亂謗、謅南山扯北海,會說他“真能鋪”,這已經不是羅列事實了,而是接近忽悠的層次了。

在黃縣話裡,“鋪下身兒”就是展開身體的意思,指的是做事情認認真真、踏踏實實,而不是蜻蜓點水、虛應故事。把東西擺擺的到處是稱為“鋪拉”,草或樹根、竹鞭等平行于地面四處蔓延被稱為“鋪拉兒長”。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破布為什麼叫鋪襯)4

鋪拉嘎兒

河裡有種蝦虎魚叫“鋪拉嘎兒”,平時趴在沙上,遊動時一扭身子,弄出一團沙霧,所以形容洗臉或做活時把水弄得滿哪都是,會說“你看你和個鋪拉嘎兒樣兒嘞”。鱗翅目蛾類的成蟲身上滿布粉末狀鱗片,一碰“鋪棱”嘞滿哪都是,所以叫作“鋪棱蛾兒”“鋪棱燈蛾兒”。小孩子把東西扔巴、揚巴得滿哪都是,媽媽回家會罵:“你看你和個鋪棱燈蛾兒樣兒嘞!”把被褥攤開叫“鋪炕”,在老黃縣婚俗中,鋪炕是布置洞房的重要工作,要兒女雙全的嬸子大娘或嫂子來完成。炕的四角還要放上棗、花生、桂圓和栗子,寓意“早生貴子”,鋪的時候還要唱喜歌:“一把栗兒一把棗兒,小嘞跟兒大嘞跑。”鋪完之後找個大胖小子在上面從這頭滾到那頭,稱為“滾炕”。非夫妻關系的男女雙方明裡暗裡勾搭成奸、非法同居稱為“明鋪暗蓋”。被褥也因此與“鋪”字聯系在一起,《醒世姻緣傳》第二十六回:“這個麻相公是有名沒德行的個人,啃和尚吃道士的,他有甚麼鋪陳衣服叫道士偷去?這樣瞎頭子的營生,那裡去與他緝捕?”這裡的“鋪陳”指的就是鋪的蓋的被褥,黃縣話稱為“鋪蓋”。鋪蓋搬運時常要卷成卷兒,所以又叫“鋪蓋卷兒”,在過去的生意行中,讓某人“打起鋪蓋卷兒”就相當于“炒鱿魚”的意思。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破布為什麼叫鋪襯)5

鋪襯

鋪蓋之類的布破舊零碎了稱為“鋪襯”,《聊齋俚曲集·牆頭記》:“上下一堆破鋪襯,西北風好難禁,牙巴骨打的渾身困。”鋪襯一般都是破破爛爛、零兒八碎的,有句俗語叫“外頭撿兒個鋪襯,家裡丢兒個皮襖”,比喻得不償失。黃縣話形容一個人不利索會說他“和個鋪襯頭樣兒嘞”,海裡有種真絲藻土話叫“海鋪襯”,都是取其象形之義。這些破布頭也不會被浪費,可以用來補衣裳或是打成褙兒納鞋底。打褙兒是要在門闆上刷上糨,橫一層豎一層黏結定型,貼不好鋪襯就打不好褙兒,所以在黃縣話裡“不貼鋪襯兒”比喻說話不符合事實,不靠譜,比如:他說嘞還貼點鋪襯兒,你說嘞一點鋪襯兒都不貼。鋪襯之中長條形的布條稱為“鋪喽絮兒”,帶有一種塵絮飛騰的質感,可以代替繩子捆紮東西,過去沒有正兒八經的腰帶,一般都是腰裡系根鋪喽絮兒。鋪喽絮兒經常糾結成一球,沒有個頭兒肚兒,所以形容一個人做事沒頭沒尾,會說他“和個鋪喽絮兒樣兒嘞”。“鋪喽絮兒”還有寫作“鋪棱絮兒”的,這就帶上一點音響效果了。威海話将鋪喽絮兒稱為“鋪襯郎當”,正好說明了鋪喽絮兒與鋪襯之間的關系,鋪喽絮兒乃鋪襯之中長而郎當者。

“鋪”還可以作量詞,指鋪展開的東西,比如一鋪炕一鋪席,黃縣話形容孩子長大了會說他“能占半鋪炕喽”,形容女人屁股大會說 “有半鋪炕大”。割倒的草和麥兒等聚攏成一堆一堆的,稱為“一鋪一鋪嘞”。形容人多也可以用“鋪”,比如:當年上俺家提親嘞人一鋪兒一片嘞。

“鋪”還有一個少見的用法,指水沸溢出,比如:稀飯鋪出來喽。其實這裡“鋪”的本字是“(bó)”,《說文》:“,吹聲沸也。”《廣韻》釋為“吹釜溢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注:“,炊釜沸溢也。炊各本作吹。……今江蘇俗謂火盛水沸溢出為鋪出,之轉語也,正當作字。”

蓋碗出湯是開還是蓋上(破布為什麼叫鋪襯)6

飯潽出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長沙方言續考》:“按:段說是也。今長沙亦言水鋪出。”明馮夢龍《山歌·湯婆子竹夫人相罵》:“湯婆子聽得,眼淚直鋪。”漢字是一種表意的文字,字的寫法一定要與其意義有某種内在的聯系,如吃要用口,打要用手,踢要用足。“鋪”的展開、攤平義與水滿溢出在意象上是比較契合的,比如河裡的攔河壩漲水時河水從壩頂漫過,像鋪了一層水綢,但“鋪”畢竟是“金”字旁,用來形容水溢出總感覺有點不熨帖,所以現代漢語中多用“潽”來代替,《玉篇·水部》:“潽,水。”《集韻·姥韻》:“頗五切,音普。水也。”“潽”本為水名,讀作pǔ,并沒有液體沸騰溢出的意思。後來因其讀音相近,以“水”字為偏旁,且本義極少用到,所以就用“潽”來代替“鋪”,讀音也改讀作pū,它的本義反倒湮沒無聞了。

“鋪”讀作pù時作名詞,指床鋪,如上鋪、打地鋪。古樂府《瑯琊王歌辭》:“孟陽三四月,移鋪逐陰涼。”後指商店,《洪武正韻·暮韻》:“鋪,賈肆也。”故商店稱作“店鋪”“商鋪”“鋪頭”,不同的行業要稱為“鐵匠鋪”“當鋪”“裁縫鋪”“藥匠鋪”。也指驿站,古代傳遞公文和投遞信件的地方,大約宋元時設置,《元史·兵志四》:“每十裡或十五裡、二十五裡,則設一鋪。”到了清代,鋪的距離固定為十裡,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今時十裡一鋪,設卒以遞公文。”康熙版《黃縣志•建置•墩鋪》:“總鋪舊在西關内,其關外為楊官鋪,十裡鋪西十裡,南栾鋪西二十裡,北馬鋪西三十裡,官莊鋪西四十裡,界首鋪西五十裡,黃山館鋪西六十裡,南王鋪東北十裡,作羊鋪東北二十裡(俗名諸由鋪)。”溫州話、南甯平話、福州話、廈門話、海口話、廣州話、雷州話等甚至把“鋪”作為長度單位,“一鋪”等于十裡。

部分圖片引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