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台式機需要買哪些東西?從上大學開始,我就期望着能有一台自己的桌面 PC小學時候家裡的老電腦用了十年,到高中換了一台筆記本,上大學後為了輕薄我又用了四年的 MacBook Air被守望先鋒吸回 Windows 陣營時還沒畢業,破爛不堪的大學宿舍依然不允許我搞一台桌面機——一個全是上下鋪、一群室友共用幾張桌子的寝室能放個外接鍵盤都是特大喜訊,于是我又搞了台神舟戰神裝機計劃也就這麼一拖再拖,拖到我畢業讀了研又畢了業,開始工作,礦潮開始又結束兩回,我還是抱着老 MBA 和 1060 顯卡的筆記本幹活打守望,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組裝台式機需要買哪些東西?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從上大學開始,我就期望着能有一台自己的桌面 PC。小學時候家裡的老電腦用了十年,到高中換了一台筆記本,上大學後為了輕薄我又用了四年的 MacBook Air。被守望先鋒吸回 Windows 陣營時還沒畢業,破爛不堪的大學宿舍依然不允許我搞一台桌面機——一個全是上下鋪、一群室友共用幾張桌子的寝室能放個外接鍵盤都是特大喜訊,于是我又搞了台神舟戰神。裝機計劃也就這麼一拖再拖,拖到我畢業讀了研又畢了業,開始工作,礦潮開始又結束兩回,我還是抱着老 MBA 和 1060 顯卡的筆記本幹活打守望。
終于在三月的一天,服役五年半的神舟不堪重負,屏幕開始出現條紋——這還是在我搬家斷開外接顯示器時才發現的。考慮到它已經換了硬盤加了内存還附帶鍵盤失靈,我覺得不如就趁這個機會,把那個「裝個台式機」的願望給圓了。
傷痕累累,壽終正寝。
這是我頭一回自己裝機,也是我頭一次把過去看到的所有相關資訊有機會付諸實踐,就目前的結果來看,這次裝機非常成功,我也想就此機會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就着新顯卡即将到來的檔口,幫助更多人邁出自己裝機的第一步。
考慮到現在正值電腦硬件換代期,直接提供型号推薦意義不大,因此本文将從個人裝機的經曆出發,提供一個學習與嘗試的思路。
選件,前往裝機的第一步想要自己組裝一台 PC 主機,第一要務就是要配齊所有的零件。在這一過程中,你需要弄明白兩件事:電腦包括哪些部件,以及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主機。
一台電腦包括什麼部件?對于每一個「裝機理論家」來說,裝機部件是看過的每一篇教程、每一個視頻裡都一次次重複過的基礎知識。
一般來說,一台電腦主機不能缺少的部分包括一塊主闆、插在主闆上的 CPU 和内存條、機械硬盤或固态硬盤、CPU 散熱器、電源(以及配套線材),以及一個機箱。如果你的 CPU 沒有核顯,那還需要一塊(獨立)顯卡;如果希望加強散熱,還需要對應的機箱風扇。
另外需要記得的就是,主機不再是什麼玩意兒都附送了的筆記本,别忘了給自己買一些必要的外設,最基礎的就是一台顯示器、一個鼠标、一把鍵盤(可以去少數派會員看看機械鍵盤是什麼東西,也可以去少數派商店購買我們的定制鍵盤)。如果你有其他需求,可以考慮攝像頭、Windows Hello 認證模塊、音響、耳機、外置聲卡、麥克風、數位闆等,但沒有這些不會影響你的基礎使用。
如果你對上面這些名詞都不熟悉,那麼現在要做的有兩件事:
之所以強調是視頻,是因為要讓對這些沒什麼概念的人了解它們功能和外觀,比起看圖文,視頻還是更加直觀,還可以順便學習一下如何安裝。
在此需要提醒,任何評測視頻/文章都不能保證對硬件性能的測試完全公平、合理,取信時需要有一定自己的判斷。我會在文末附上對我個人最有用的視頻列表以供參考。
我是如何在各種部件中進行取舍的
每個人對電腦的需求偏好各有不同。有人就是想要性能怪獸,想打最新最炫的遊戲大作特效拉滿幀數起飛;有人想要桌面好看,讓電腦成為住所的另一光源另一道風景;還有人就想有一台安安穩穩的高性價比家用機,辦辦公打打字看看電影。
當然了,最優解就是拼一套又好看、性能又強還能便宜的電腦,這時就要請上我最愛的電子産品三圓圖:
什麼優點都想占是不現實的。選件就是一個不斷取舍,使實際的裝機效果盡可能接近之前期望的過程,每次選擇就是在上面三個圓中追随其一。便宜自然不用多講,剩下兩種情況這裡簡單讨論。
我要極緻性能在選件這件事上,純粹的性能黨要比外觀黨方便得多——如果你對高性能有非常強烈的執着,比如要渲染視頻、直播推流、高清遊戲,優先把預算用在堆料即可。之後再根據選定的 CPU 與顯卡,選擇壓得住 CPU 的散熱器、供電與接口适配的主闆、頻率與大小适宜的内存、功率夠高輸出夠穩的電源以及塞得下這些設備的機箱。如果價格總計超過預算,适當下調部分需求——但此處請注意,不要過度縮減主闆的預算,穩定的主闆才能發揮出你所選購的高性能硬件。其次是電源,部分電源(尤其是小廠商/代工廠)可能存在瓦數虛标或過載保護不到位的狀況,選購前需要大量查閱評測與購買評價。
但選定 CPU 和顯卡的過程——看各式評測視頻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這個好像更厲害那升級好了」的過程。為了避免落入循環,注重性能的用戶需要控制好自己的預算上限,盡量不要因為可以分期免息或一時折扣就頭腦一熱再升級,雖然這樣真的很爽。
我想外觀至上而如果你對自己的機器有了外觀方面的想法,就要做好放寬預算的準備,好看的硬件在同性能的情況下通常會更貴,包括但不限于好設計的機箱、更酷炫的燈光、甚至純白色的電源。
比方說,總有人會在搜索攢機資訊的過程中看中一個特定的機箱,或是看中了一個特定的裝機設計,像是放個手辦、整個小面闆、上個發光的分體水冷什麼的。這些東西不光會大大增加裝機的難度,還會顯著拉高時間和金錢成本。就拿分體水冷舉例,它好看、設計感強,但維護和維修的麻煩會讓裝了許多年分體水的老手都望而卻步;而如果你自己搞不定,交給别人做,手工費就是一大筆不明開銷;别人再搞不定,還得重新買其他的散熱設備。
來源:B 站 有夢想的阿肯老師 講述自己受害被宰經曆
相比之下,挑中特定的機箱可能要便宜不少,但同樣不省心。确定機箱意味着限制了可以放入的硬件種類與尺寸。比如對于「小巧精緻」有需求的用戶,主闆的選擇就大概率被限制在了 ITX 規格,在同性能的狀态下,ITX 主闆會比更常見的 mATX 更貴;配套的電源也可能被限制在更貴更小的 SFX 規格;同時,由于機箱體積限制了散熱器的高度/體積,整機能承載的最高性能也會受到限制。
所以對于注重外觀的人來說,更重要的是找到能接受的性能下限,比如找到自己對某個遊戲或某個軟件指标的期望表現,把它作為一個标杆。
我的選件經曆綜上,在實際操作中,這兩個方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一步步根據最在意的配置或者現有的能夠複用的硬件進行動态調整。勸想要美觀的人先定配置和想要性能的人先挑機箱都是不甚合理的。
以我個人的裝機經曆為例,最初我希望有一台非常小的主機,希望它将黃色作為主色調,并且不需要 RGB 燈光。在一番觀察之後,選中了機械大師的 C24 機箱作為基準。這樣的選擇限制了我要把主闆定成 ITX 規格,散熱器要在 135mm 以内,顯卡必須短于 245mm,但同時我希望散熱夠好,選擇風冷的前提下,CPU 全力運作時不要撞功耗牆。
其實這種限制下,我也可以選購符合我性能需求的配置,因為我并沒有太多高負載的活動,常打的遊戲也不太吃資源。所以我最初選定的配置是 5600X 雙風扇 3060Ti 配合利民銀魂 SS135 散熱器,在外觀保證的前提下盡可能拉高性能、降低溫度。
機械大師 C24 機箱,可以用尺子比一下這個尺寸有多小。圖源:淘寶 機械大師官方直營店
但接下來,我得到了一塊 AMD 5800X 處理器。各大評測表明它超過了我之前對散熱壓力的預估,在小機箱裡,5800X 即使搭配市面表現頂尖的小塔散熱器也有很大概率過熱撞上功耗牆。于是我決定放寬對機箱尺寸的限制,不再把機箱放上桌面。
在動用卷尺比劃過各種機箱的尺寸參數後,我的目标機箱從 C24(最大支持 ITX/DTX 主闆)擴大到同系列的 C34(最大支持 ATX 主闆),同時主闆規格也改為性價比更高的 mATX。
圖源:淘寶 機械大師官方直營店,C24 與 C34、标準中塔機箱大小對比。
比起大多數支持 mATX 主闆的機箱,C34 體積仍舊很小,但硬件兼容尺寸要求放寬,我的選件過程就變得輕松許多。本着優選散熱、顯卡随緣、其他湊活動的心态,我最終形成了這樣的配置單:
我的配件堆
為了等待各個部件合适的價格,從第一個配件開始購買到組裝完成間隔一個月。如果在 618 這類購物節采購,想必能更加劃算。
裝機,以及一些大家不怎麼提起的小坑在所有的組件到齊之後,就是激動人心的裝機環節。如果你和我一樣是第一次裝機,不管你有多麼迫不及待,請都務必等到一個精神飽滿的休息日進行裝機。特别是當你為了美觀,選擇了較為小巧的機箱,并且希望讓機器整體觀感良好時,裝機的預估時間會成倍增長。
通常來講,裝機的過程可以大緻分為四步:拆下機箱外面闆,組裝主闆上的部件,将主闆固定在機箱,連接線材并固定其他部件。不同機箱的具體步驟可能有所不同,推薦步驟一般會附在機箱說明書内,也會有相關的機箱評測視頻可以作為裝機參考。
所以在這裡,我不打算介紹具體的裝機步驟,隻打算講幾個我遇到的,但我看過的視頻都沒怎麼強調的注意事項。它們可能是裝機老手心中的「常識」,但對于初次接觸裝機的人來說,這些就是沒被講明白的問題。
散熱器前後的安裝順序調整每一個視頻都在強調,在安裝散熱器時一定要注意一下兩點:撕掉冷頭/接觸面上的薄膜,擰螺絲時左兩下右兩下交替進行。即使這樣還是有不少人沒注意撕膜,讓散熱器根本沒在散熱地工作了好幾年,還有一下子把一邊螺絲擰到底搞得散熱器主體歪斜的。其實不隻是散熱器,裝機過程中任何一個部件,都應該先撕掉所有膜、再轉着圈平衡地擰螺絲。
而我要強調的是另一件事:如果你使用的是小機箱,在安裝風冷散熱器時,不要先将風扇勾在散熱器主體上。
如果你決定使用風冷散熱器,你可能發現散熱器送來時并不是一體的。風扇、固定鋼絲、散熱器主體通常會分開包裝。在将散熱器撕膜、塗矽脂并固定在主闆上之後,下一步應當是将主闆固定在機箱内。通常,教程中并不會提及到底要什麼時間組裝散熱器。
利民 SS135,送達時散熱器包裝内的狀态,風扇與散熱器本體并未固定。圖源:利民官網
由于散熱器尺寸不一,如果提前勾上風扇,可能導緻後續的接線工作難以進行。部分散熱器還會限制内存條的高度,需要在選購階段或是裝機階段進行測試,調整風扇的位置或面向。
我在實際裝機的過程中,為了調整風扇到合适的位置,反複拆勾了四次。機箱越小,這種安裝過程中的限制就越大。我推薦安裝散熱器主體之後,将附近的線纜接好并完成理線,安裝散熱器風扇的線,再将它們固定在散熱器本體上。
小機箱考慮電源定制線與理線在完成大部分安裝工作後,為了使機箱看起來更加整潔,有一道「強迫症」等級的工序:理線。理線本身的原則是盡可能把線在不朝正面的地方理順,并且需要善用理線帶,将多餘的線材綁起來,放在不會影響其他配件,也不會從透光面被看到的位置。
大部分電源附帶的線材都不太柔軟,無論是電源機身直接附帶線材的「非模組電源」,還是機身預留接口,線材需要自行接上的「全模組電源」,線材柔軟程度都隻是「能用」的級别。如果你的機箱特别小,或者你希望機箱的視覺效果更加好看,你可能需要提前考慮「電源定制線」。
對小機箱來說,柔軟的定制線雖然又是一筆支出,但它能切實地降低你理線和裝機的難度——當然,用原裝線也沒有任何問題,就是要多花時間去調整。我的首次裝機大部分時間就浪費在了理線上,從開裝到徹底裝完耗費五個小時,後期有接近四個小時在和機箱裡淩亂的線材纏鬥。
提前準備系統盤與鍵盤在完成了通電測試,準備裝系統之前,務必準備一份系統盤和一把支持有線連接或使用獨立接收器、而且 F 區按鍵不使用組合鍵的鍵盤。BIOS 中的各種操作大多需要依靠鍵盤完成,少部分 BIOS 可以使用鼠标。F 區功能鍵常常包括了進入 BIOS、進入高級模式或确認等功能。藍牙鍵盤是不能直連 BIOS 的,需要和 2.4G 無線鍵盤一樣,将獨立接收器接入 USB 口才可使用。既然都要接線,我建議不如直接使用有線連接,還可以更加穩定。至于避免使用組合鍵,主要是部分鍵盤無法正确将組合鍵結果輸出到 BIOS。
至于系統盤,則需要提前使用另一台電腦,利用 Windows 11 創建工具制作。雖然是小事,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會忘。我在裝機時因為之前給筆記本裝 Ubuntu 洗掉了系統盤,臨裝機才想起要重做 Windows 系統盤。
内存安裝,以及安裝之後的設置各種裝機教程總是強調要買兩條内存組雙通道,選高頻率的内存可以提升性能,但他們沒說主闆上的四條槽位到底要裝在哪裡,也沒說在裝機之後,如果不在 BIOS 中設置内存超頻,大部分高頻内存隻會運行在 2133MHz。
想要啟用雙通道,就必須插在正确的槽位。大部分主闆會推薦裝在 2/4 槽位而非 1/3,具體原因在下方的視頻教程清單中有介紹。其實具體的槽位編号、推薦安裝位在主闆說明書中一定會以某種形式注明,裝機前務必仔細閱讀主闆說明書。
圖源:微星 B450M MORTAR MAX 主闆說明書
至于内存頻率,因為大部分高頻内存采用了 XMP 标準,理論上相當于這個高頻率是官方預設的一個穩定的超頻頻率,已經幫你測試好了。想啟用這個高頻率,就需要在 BIOS 中找到内存超頻功能(一般标記為 XMP/A-XMP/D.O.C.P. 等),它可能藏在與「性能」「超頻」「調試」等有關的選項卡中,手動開啟選擇合适的參數即可。但是,提出了這個 XMP 标準的 Intel 将 XMP 在自己的保修條例中列為「超頻」,會導緻處理器失去保修。所以處理器壞了以後送給 Intel 維修千萬别說你有開 XMP。
最後一節,我會列出一些在學習裝機和選件的過程中提供了不少幫助的視頻資源,畢竟茫茫多的 UP 主涉獵硬件領域,希望我的推薦可以幫你減少一點篩選的麻煩。
電腦部件科普硬件科普的部分,我主推硬件茶談這名 UP 主。他發布過一系列關于電腦硬件參數與特性的科普視頻,包括内存為什麼要雙通道、頻率如何選擇、應該裝在什麼插槽、為什麼要打開 XMP,PCIe、機械硬盤、固态硬盤的基礎知識科普,以及電源金銀銅牌的差别。
選件前評測與選件參考(抄作業)選件我比較常看的是 L3-猛漢獵人,作者是之前貼吧的裝機大神,後來自己做 B 站視頻。每逢購物節,他就會出一套各個價位的配置單,雖然說不一定要跟着買,但至少可以在大緻的參數和方向上得到一定的參考。
具體到各個硬件的對比評測,我最常關注的是 51972 以及喵喵折 App。51972 擅長在各個細節方向進行詳盡的對比測試,用嚴格的控制變量表現硬件的真實素質。喵喵折 App 雖然理論上是「營銷号」,但做的對比評測與科普視頻都比較全面,值得一看。
電源評測我會選擇玩笑笑笑笑笑,這是少見的在電源一個領域專注測試的 UP 主,甚至有連買五個同型号電源排除個體差異的記錄。如果你對文字内容有興趣,電源也可以參考極電魔方的文章,他會對電源進行詳盡的拆解評測,并且時不時推出一些内容科普。
機箱評測我大多關注有夢想的阿肯老師,在他隻有幾千粉絲時我就關注了,從分體水冷教程到分體水冷勸退,再到後來的各種機箱評測,他的視頻風格很輕松,實際裝機測試也比較完整,算是比較有參考價值。
散熱器與風扇可以查看林海rinhai 與 KENNY肯尼酷的視頻,前者測試過大量機箱風扇,後者因為使用小機箱高配置,會時不時對新款散熱器進行對比測試。F_楓華也出過一系列 ITX 機箱适用的下壓/小塔散熱器對比,如果對小機箱有興趣可以參考。
這一闆塊沒有單個的推薦視頻。因為硬件時時推陳出新,單個視頻的時效性無法得到保證。
裝機過程參考來自硬件茶談的《【裝機教程】這可能是你能在網上找到最詳細的裝機教程》是一篇簡潔易懂、思路清晰、适用大多數常見機箱的裝機教程。而如果你覺得這樣高效輸出的模式太硬核,還可以選擇遠古時代裝機猿的裝機教程系列三篇。前者是一份說明書,可以在裝機前進行理論學習;後者是相聲,節奏慢,對小白常見錯誤講解多,可以在裝機過程中跟着播放,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
著名的 LinusTechTips 團隊也經常推出各種主題裝機教程,泛用性比較強的是《絕對防呆 10 分鐘快速裝機指南》。此外由于 LTT 經常收到各處廠商投喂,你可以在他們的視頻中找到各式各樣的裝機技巧、硬件評測、配置推薦與對比,而且在 B 站提供官方合作中文字幕版。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确實視頻太多了……找起來要花些心思。
至于散熱與機箱風道的設計,可以觀看硬件茶談的《【硬件科普】機箱風扇怎麼安裝,如何科學的布置機箱風道?》與林海rinhai 對 ATX 機箱的散熱風道測試。
成品,全部暗化,基本無光的黃色小機箱。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裝機經驗分享。希望你可以在即将到來的 618 以及礦難裡買到自己心儀的硬件,搞一台自己的新機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