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恒久遠,一顆就破産。這種讓女人尖叫,讓男人哀嚎的小石頭到底為什麼那麼貴呢?
首先鑽石的記重單位就與衆不同:克拉
一克拉為0.2克,這明顯就是要拆分溢價的節奏嗎?誰叫物依稀為呢---形象點說吧---三顆米大概就是一克拉那麼重。
作為礦物的鑽石有很大一部分不會對外銷售,用作工業用途的鑽石多的吓人,但他的價格和普通的礦石貴不到哪裡去。
真正受商人們炒作,普通人追捧的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的寶石級鑽石,其在很早就被人們發現其具有美麗的光芒,其堅硬的質地,稀少的來源,當仁不讓的成為了皇室和貴族們顯示自己财富與地位的工具。
鑽礦的投資者們别無選擇,隻能強力控制鑽石的産量,延續鑽石稀缺的幻象,戴比爾斯聯合礦業公司應運而生。
戴比爾斯公司在19世紀末幾乎控制了南非所有的鑽礦,當時的南非的鑽石産量占據了全球鑽石産量的90%以上。
掌握了全球9成以上鑽石來源的戴比爾斯公司,遣散了數千名工人,大規模消減了鑽石的産量。
更重要的是,戴比爾斯當時的掌門人英國人羅德斯,建立了至今仍在運行的鑽石的兩大銷售方式——人為地制造鑽石的稀缺性,戴比爾斯壟斷了南非的鑽礦後,整個南非的鑽石産量下降了40%;創立了鑽石配售的單一渠道,戴比爾斯的鑽石隻被出售給倫敦鑽石集團的極少數買家,再由這些少數買家投放市場,戴比爾斯是這個單一渠道的控制閥。在這個渠道裡,利潤也是相當暴力的,但最終都由普通百姓承擔,投資者可不在乎。
在戴比爾斯的控制之下,鑽石的價格在一年之内,幾乎翻了個倍。
各個珠寶商們開始還在抱怨戴比爾斯聯合礦業公司擡高了價格,想尋找其他的渠道,可找來找去獨此一家,沒辦法隻好随大流。
而最著名的一句廣告語就是由戴比爾斯聯合礦業公司發明的。這句以鼓動虛榮為目的的廣告語一直大行其道,害人不淺啊。
公衆被灌輸了一個觀念,一克拉以上鑽石可以保值,每年都以5%的速率上漲,從未跌過。
事實真的如此嗎?1970年,倫敦的一本消費者雜志突發奇想測試一下鑽石的投資價值,它花了400鎊在一家珠寶商家買了兩顆1.5克拉的鑽石。1978年,當雜志的主編戴夫•瓦茨打算出售這兩顆鑽石時,大多數商店都拒付現金,瓦茨收到的最高的報價是500磅,如果考慮到當時的通貨膨脹率,這個報價相當于1970年的167鎊。瓦茨的結論是,賠得很慘。
而鑽石帶來的貿易在全球範圍内引發超過千萬人的争鬥及戰争,背後的血色不容小視。
盡管事實已經證明,鑽石并不保值,也不稀罕,甚至沒有太大用處,但隻要支持鑽石業的兩大要素——虛榮和貪婪在人類社會不枯竭,鑽石業就會繼續繁榮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