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一呆就是一整個下午,我喜歡魔鬼,他們外形醜陋可是心地并不壞,他們甚至比某些人類都可愛。”
——蒂姆·伯頓
作為享譽全球的“鬼才”導演,蒂姆·伯頓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暗黑風格的童話世界,其黑色幽默,暗黑格調,複古主義,獨立精神等特征支撐起來了哥特式電影風格的典範。
他的作品多和“魔鬼”結緣,卻讓觀衆在暗黑,陰森的風格中看到了溫暖和感動,在他的電影中,魔鬼,僵屍,墓地這些恐怖元素都變得唯美和可愛!
《僵屍新娘》配圖
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
“純粹的光明就意味着純粹的黑暗。”
光明與黑暗,美麗與醜惡,上帝與魔鬼之間的沖突對比,也構成了哥特電影風格中最長久而具代表性的主題。
從《剪刀手愛德華》《僵屍新娘》到《斷頭谷》,蒂姆·伯頓用飽含深情的視角來審視社會,力求通過詭異而唯美的風格來抒發對于美好社會的向往,體現對于現實社會的批判,将具有暗黑風格的殘酷“殺戮”融入到了具有溫情的童話世界中,尋求和觀衆的共鳴。
他的電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恐怖片,卻能夠讓觀衆在觀影之後,達到心靈上的震撼,滿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需求,這也是蒂姆電影的魅力所在。
01,暗黑風格
蒂姆從小都有歐洲古老的傳統思想,在他的印象中,古老的神話傳說,等級森嚴的教堂都是老一輩人的饋贈,蒂姆也學以緻用,将這些思想融入到了電影創作中,賦予他們心血和靈魂。
曲徑通幽的森林,陰森的城堡,教堂門口的烏鴉,這些讓人不寒而栗的神秘元素在蒂姆的影片中随處可見。
在他的作品《僵屍新娘》中,具有哥特式建築的視覺元素為電影增強了濃郁的恐怖氣氛,在冰冷的銀幕之中,将這一股寒意傳遞給觀衆,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視覺感受。
蒂姆的電影裡沒有暖色調,隻有黑色,紫色,灰色等冷色調構成的豐富多彩的世界。
在《剪刀手愛德華》中,蒂姆着重渲染了主人公愛德華所居住的荒野古堡,幽暗的光線,與世隔絕的獨立,孤零零地矗立在小鎮遠處的深林。
然而,當人們滿懷希望的進入到古堡中的時候,這裡變成充滿夢幻的世外桃源,晶瑩剔透的冰雕,郁郁蔥蔥的森林以及每一個充滿童趣的空間,一切都是那樣的生機盎然。
蒂姆用這樣的色彩呈現來表達電影的主題,對現實社會進行了諷刺。
也許,這一座古堡隻是表面上的冰冷,在他的背後,同樣隐藏着不為人知的溫情。
而位于小鎮上的建築,外表光鮮靓麗,充滿夢幻,然則背地裡卻滿是猜忌和懷疑,在色彩斑斓的背後卻“藏污納垢”,和愛德華的古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反差。
即使是面對電影中最為沉重的“死亡”呈現,蒂姆的電影也是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的。
在他的電影中,死亡不再是陰森和恐怖,而是具有明豔色彩的美感,蒂姆通過對于死亡的渲染和呈現,來試圖喚起現代人對于快樂,孤獨,歡樂等方面的思考,讓世人學會珍惜生命,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态,同時,也能夠做到“不畏死”“不懼死”,生有生的絢爛,死有死的安然。
02,對于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另類表達
蒂姆在小的時候,因為年少時期的特殊經曆,使得他對于和自己一樣經曆的小人物充滿了關愛和呵護。
在他的電影中,小人物們雖然曆盡了艱辛,在社會底層受盡了磨難,然而他們仍然心向陽光。
不管是《聖誕夜驚魂》的傑克還是《剪刀手愛德華》中的愛德華,他們都是遊走在社會的邊緣,不被世人所理解,性格孤僻面色蒼白,成為了世人眼中的“另類”。
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來自社會的關愛,他們想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勵,雖然艱難另類,但是他們仍然保持着一顆聖潔而善良的心态,他們的努力和奮鬥也經常遭到來自世人的白眼。
這些小人物經曆或多或少都存在于普通人的内心深處,蒂姆試圖用大衆樂于接受的影像方式來表達對于社會底層人物的關愛,喚醒人們呵護那些被世人冷落和排斥的小人物。
他們也許行為詭異,也許不融于群體,但是他們仍然具備善良而溫暖的心,縱使擺脫不了命運中的孤獨和冷落,也能夠“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抱之以歌 。”
03,愛的終極主題
蒂姆·伯頓擅長暗黑風格,然而卻隐藏着一個孩子的心境。雖然他的動畫看起來陰森恐怖,然而卻總是闡述溫暖的人情世态,對于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抨擊和諷刺。
在他的故事中,“愛”是永遠的主題,在《僵屍新娘》中,雖然主人公僵屍新娘艾米麗看慣了時間的世态炎涼,受盡了不公平的待遇。
她生前遭受到了男人的傷害和辜負,死後也未能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然而,她并沒有懷恨在心,而是仍然相信愛和人世間的溫暖。
她化成千萬隻美麗的蝴蝶,伴随着白月光飛向了遠方,成全了自己愛的人,用自己大愛包容接納了一切,這個美麗的僵屍新娘,自始至終都在陰暗的環境中生活,卻活得潇灑,豁達,給觀衆無限的溫暖和感動。
遊離于現實之外,沉寂在夢幻般的想象之中,這是蒂姆超脫塵世而唯美動人的影視藝術美感,在創造者一個個國際票房奇迹的同時,也為各國的電影創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鏡鑒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