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4:07:10

明朝天順年間,高州府茂名縣有一個年輕的木匠。

  木匠姓張名池,字複良。他本是惠州府歸善縣人,并且張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

  《禮記》中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殷實之家的子女,到了相應年紀,由長輩或者尊者賜“表字”。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1

  既然張池出身富貴之家,為何淪落到當一個木匠?皆因其父張茂顔不顧亡妻屍骨未寒,就娶了瓦舍女棺人當正妻。

  亡妻的娘家人受此羞辱,一怒之下把隻有六歲的張池接去茂名縣撫養。

1、少時離家寄人籬下,被老管家好心接走

  早年間,張茂顔還會借着探望嶽父的名義看兒子。

  待續弦的楊氏産子後,便從未來過了,隻當是沒有張池這個兒子了。

  張馳的外祖父鐘老太爺,膝下有一兒一女,鐘家經營數間糧店,家資還算殷實,在歸善縣富甲一方。

  鐘老太爺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張池,他叮囑兒子鐘沐一定要善待外甥,然後在擔憂中去世。

  起初,鐘沐謹記父親遺言,張池在府裡的吃穿用度和鐘家子弟一樣。這引來妻子王氏不滿,覺得丈夫太偏愛張池反而冷落鐘家一雙兒女。

  後來,鐘家生意上遇到麻煩,鐘沐找到張茂顔想請他借一些銀兩周轉一下,遭到張茂顔拒絕,不僅沒有雪中送炭,反而落井下石,竟然聯合鐘家生意場上的對頭,打壓鐘家生意。

  這樣以來,張池在鐘家難以自處。每當想起鐘家還替張家養着兒子,王氏就氣不打一處來,她趁着鐘沐不在家,讓管家收拾張池的行禮,連夜将他送回張家去。

  此時,張池隻有十二歲,半大不小的年紀,在寒風刺骨的晚上被趕出“家”,他并非不知道處境,隻是沒想到以這種方式離開生活六年的地方。

  管家叫方伯,年近六旬,深得鐘老太爺信任,方伯投桃報李忠于鐘家。這些年,張池在家中的處境他看在眼裡,心想張池借此機會能回張家也是好的。

  沒曾想,方伯來到張家,說明來意以後,張家門房竟然連大門都沒讓他們進,門房直言道:“哪裡來的,回哪裡去!”

  如今張池被鐘家趕出,張家又不願意接納,這讓鐘伯犯了愁,看着張池瘦弱的身影,方伯突然有了一個念頭:把張池接回家中照顧。

  方伯年歲漸長,本就到了告老還鄉的地步,于是,他寫了一封書信,說是要替鐘老爺子繼續照顧張池,無暇伺候鐘沐雲雲,就這樣潇灑的帶着張池回鄉了。

  方伯夫婦沒有子嗣,便真心對待張池。張池雖然年紀小,但是長了一顆玲珑的七竅心,很尊敬方伯夫婦。

  這些年寄人籬下,他學會了察言觀色,更是知道“真心實意”四個字難能可貴!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2

  方伯潔身自好,從未貪墨從他手裡流轉的一分錢,如今告老還鄉後,竟然住在三間茅草房裡。沒了鐘家的食祿,他販賣一些山貨養家糊口。

  秦木匠是方伯的小舅子,他知道姐夫家裡拮據,還要養着一個孩子不容易,經常帶着一些食物接濟姐姐一家子,一來二去,倒是和張池混熟了。

  張池是個内斂的人,雖然話不多,但是待人真誠。他出生在富貴之家,雖然寄人籬下,但也是從小讀書識字。

  方圓百裡都是些不識字的佃戶,需要寫信或者讀信都會找張池幫忙,張池從不拒絕鄉親的要求,為此鄉裡人都贊其品行良善。

2、少年拜師學藝,贍養年邁老管家

  轉眼張池十七八歲,他突然找到秦木匠說是想學木匠手藝,秦木匠詫異道:“你會讀書識字,不去考個秀才,為何要來做粗活?”

  張池說道:“方伯待我如親生兒子,如今兒子長大了,怎麼還能讓年邁的父親養活呢?我想多賺些錢,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科考雖然能讓讀書人出人頭地,但是這條路耗費時間,方伯夫婦年近古稀,還能活多久?

  張池心裡跟明鏡似的,他想在兩位老人在世時,給他們舒适的生活,以他目前可以接觸到的人中,隻有木匠可以做到。

  木匠自古受人尊敬,雇主請他們來家中幹活,從不敢賒賬,甚至還要好吃好喝供着他們。皆因木匠這一行有太多神秘的傳說,讓百姓對木匠這一行更加敬畏。

  最主要是木匠的活計,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任何一行都離不開木匠的幫襯,因此商機很多。

  秦木匠聽到張池的理由以後很感動,這些年同張池接觸下來,從未在他身上感受到纨绔子弟的驕縱,更沒有因為被家族抛棄的怨念,反倒是熱心腸,樂于助人。

  于是,他就收張池做了徒弟,起初遭到方伯反對,認為張池做木匠是不務正業,應當去讀書考功名,但是張池說想學一門技藝傍身,将來不怕餓死。

  方伯細想也覺得有道理,也就不再反對,從此以後,張池白天學木匠,夜裡挑燈夜讀,生活過得非常充實。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池聰慧又肯吃苦,做事情喜歡舉一反三,學盡了秦木匠的一身本事,竟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尤其是他在雜書中學會了“榫卯術”。

  這榫卯術并非是絕技,但是想要用好,就需要木匠有很豐富的經驗,可以在結構處,算好搭接的位置。

  它能夠不需要竹釘,依靠木塊之間的凹槽咬合,讓整個結構嚴絲合縫。這樣做出來的家具,外表嚴絲合縫,非常精美。

張池很會做生意,那些找他來寫家信的佃戶,他不收工錢,幫其免費修理門窗。張池木匠活精湛,價格又便宜的消息不胫而走,找上門來的活計越來越多。

  “吃水不忘挖井人”,張池喊來秦木匠幫忙,後來二人一合計,拿着攢下的錢,在茂名縣開了一家鋪子,方伯夫婦可以看鋪子,師徒二人外出幹活。

  鋪子開張以後,占着往日的好口碑,生意越發興隆,沒過幾年,張池就給方伯夫婦買了一座院子,雇了一些奴仆,讓他們頤養天年。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3

  鋪子裡收了一些徒弟,張池從不藏着掖着,對徒弟一碗水端平,徒弟們學會了手藝,自然工錢也就多了,對待手裡的活計也越發做事認真。

3、木匠收留可憐母子,種下善果

  這一天,傍晚時分,張池同徒弟吃完飯,他正在糾正新打家具上的錯誤,這個時候,門口傳來喧鬧的聲音。

  他放下木尺走了出去,隻見一位衣衫褴褛的阿婆,她佝偻着腰,手舞足蹈正在向徒弟竭力解釋什麼。

  徒弟見張池過來了,他苦着臉說道:“這阿婆想造一個闆車,但是她錢不夠,想賒賬。”

  阿婆見夥計同一個年輕男子說話,她手足無措地站在一邊。

  張池聞言後,向阿婆問道:“老人家你想要造什麼樣的闆車?”

  阿婆眼神拘謹,唯唯諾諾的半天說不出一個字。這個時候,秦木匠正好從外面回來,他得知此事以後,把張池拉到一旁說了一則關于阿婆的事情。

  原來阿婆姓趙,她丈夫很早就病故,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省吃儉用給兒子娶了媳婦以後,本以為可以享清福。

  兒子夫婦撐船糊口,誰曾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們的烏篷船在河裡發生意外,船身滲水,不得已棄船逃生。

  趙阿婆的兒子被人救起後,發現腦殼後面有個窟窿,從此昏迷不醒,他的妻子不願意受苦,趁夜逃走,隻留下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為了給兒子治病,趙阿婆古稀之年,幫人洗衣做飯賺些零錢。街坊四鄰看她們可憐,常常接濟母子二人,但也是杯水車薪,趙阿婆不得已去更遠的地方幹活。

  但是,留兒子一人在家不放心,她便想到造一輛闆車,外出幹活的時候,她就用闆車拉着兒子同去。

  秦木匠歎息道:“趙阿婆的第一輛闆車是我造的,算算日子,她這樣照顧兒子快十年了。”

  張池聞言大吃一驚,忽然想起從未謀面的母親。心中思忖道:如果母親在世,斷然不會讓我寄人籬下,過着有家不能回的日子。

  言罷,他轉身來到趙阿婆面前,對她說道:“阿婆,闆車的事情不要擔心。從今以後,我這家店永遠為您免費造闆車。”

  趙阿婆驚愕道:“掌櫃的,這使不得呀。”張池笑道:“您也不要去外地幹活了,我想請您給鋪子裡的夥計做飯,每個月給您五兩銀子。”

  “啥?五兩銀子!”趙阿婆難以置信,眼前的年輕人出口就是五兩銀子,他這是圖啥呢?

  張池說道:“阿婆您就放心留在這裡好了。”秦木匠也上前勸說,趙阿婆終于答應留下來,走的時候,對張池感恩戴德。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4

  從此,趙阿婆就留在張家木匠鋪做飯,閑時就幫店裡打掃衛生。方伯夫婦得知趙阿婆的遭遇後,經常請她去家裡做客。

  張池特意收拾出一間房子供趙阿婆母子居住,就這樣他們一起生活了兩年。

  有一天,趙阿婆向張池請幾天假,她想帶兒子回一趟家鄉祭祖,張弛欣然同意,還給她提前結了一個月的工錢。

  趙阿婆還說要給衆人帶家鄉的特産回來,轉眼一個月過去,趙阿婆還沒有回來,張池有些擔心,就去她住的地方打聽,鄰居都說她回鄉之後就沒有回來。

  結果又等了一個月,趙阿婆依舊沒有回來,張池以為趙阿婆要在鄉下定居了,不得已隻能重新請一個廚娘做飯。

  鋪子裡少了趙阿婆的噓寒問暖,衆人有些不适應,張池本想抽空去趙阿婆的家鄉探望一下,問了一圈,沒人知曉她的家鄉在哪兒,隻能作罷了。

4、家中變故,木匠回家奔喪,中途夢見阿婆攔路

  半年之後,張池收到一個噩耗,他的父親張茂顔病逝了,作為嫡長子的張池依照禮制,他必須回鄉奔喪。

  于是,張池交代了鋪子事宜,輕裝簡從,隻身趕回歸善縣。

  為了趕路,雇了一輛牛車。

  茂名到歸善縣要一天的路程,天未亮便出發,道路崎岖,一路颠簸。

  轉眼到了晌午,張池和車夫饑寒碌碌,終于在路旁見到一個面攤子。于是,二人下車,找了一個幹淨的桌子坐下,他點了兩碗素面。

  須臾,二人吃飽喝足,結了面錢,繼續趕路。張池靠在車廂上昏昏欲睡,這個時候,牛車突然停下,車夫掀開簾子說道:“掌櫃的,前面一個人伏卧在地上,咱們過不去了。”

  張池聞言,掀開窗簾,把頭探出去,果然在前方五十步的位置,看到一個人躺在地上,不知生死。

  雖然這裡是驿道,但是晌午的時候,并沒有什麼人,幸好車夫眼疾手快,不然牛車碾過去還不知道發生何事。

于是,張池跳下牛車,大步流星走過去,他想提醒此人不能在驿道中間睡覺,這樣很危險。

  當他走近時,突然有些驚愕,躺在地上的竟然是個老婦人。他蹲下身子,拍了拍老婦人的肩膀,說道:“老人家,你怎麼啦?”

  就在此時,張池脖頸突然一涼,耳邊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掌櫃的!前路危險,你要當心。”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5

  張池聞言,渾身一個激靈,他回頭一看,不遠處站着一個面帶笑容的老婦人。

  “趙阿婆,你怎麼在這裡!”張池驚喜道。

  “掌櫃的,一定要記住我說的話,躺在壽材裡的人不是你父親。”趙阿婆說道。

  張池沒有聽明白是何意思,隻是把這句話記下來。當他還想問話的時候,突然刮起了陰風,吹得他眯起了眼睛。

  當他張開眼睛的時候,趙阿婆已經消失不見了。他再看身後,地上的老婦人也不見蹤影。

  就在此時,突然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

  張池突然頭疼欲裂,抱着頭蹲在地上。

  當他再擡頭的時候,發現竟然置身在車廂裡,隻見車夫的臉上神色緊張,他說道:“掌櫃的,您沒事吧?”

  張池卻答非所問,他說道:“原來這是個夢啊。”

  車夫一臉疑惑。

  原來,牛車的車轱辘突然斷了,張池的腦袋磕在車廂裡暈了過去,車夫吓得魂飛魄散。

  好在昏迷不長,張池很快醒來,車夫扶着他坐在路旁,然後去修車。

  張池皺着眉頭,想起剛才奇怪的夢,他百思不得其解,這趙阿婆為何出現夢裡?她說的話又是何意?

  牛車很快修好,張池重新上車,一路無事,終于在關城門前趕到了歸善縣。

5、張家遇險,早有防備,化險為夷

  須臾,牛車停在了一座朱漆大門的府邸前,此時府裡正在舉行白事,往來的都是達官貴人,一輛寒碜的牛車停在門口,太影響張府的門面。

  門房正要驅趕的時候,隻見從牛車上下來一個年輕人,門房突然有些恍惚,這年輕人的模樣也太像老爺了!

  張池下車後,牛車緩緩駛離,張池向門房說道:“快帶我去見父親。”

  門房這才記起,坊間一直傳聞張家大公子在娘舅家住,這十幾年來,隻有少數幾個老仆役見過張池,像門房這種後來的仆役根本沒見過張池的模樣。

  雖說張池沒有名刺,但是隻要見過張茂顔的人都會驚訝,父子二人模樣如此相似。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6

  門房不敢怠慢,馬上請張池進府,穿過連廊來到大堂。

  他進府時,已經有小厮去禀告了。

  張池在大堂坐了一會,一個四十多歲穿着夾襖的婦人,在丫鬟的簇擁下從後院出來。

  婦人正是張茂顔的繼室楊氏,隻見她眼圈微紅,說話聲音棉柔,她說道:“你就是池哥兒吧,我是你的母親。”

  張池起身作揖沒有回答她這番話,在他心中母親隻有生母鐘氏,這個女人隻是父親的繼室,僅此而已。

  楊氏見張池不說話有些冷場,她憋着怒氣說道:“池哥兒趕了一天的路了,先去客房休息,待明日再去祭拜老爺。”

  “不必了,讓人帶我去靈前便是。”張池不願意和楊氏說客套話,直言了當。

  這個時候,突然有個青澀少年來了大堂,隻見他鼻寬耳大,瞅着張池不屑說道:“你就是被娘舅家趕出來的張池?”

  “張淵,你不得無禮,還不拜見兄長。”楊氏雖然是在訓斥兒子,但是眼神中盡是寵溺。

  “他算什麼兄長,喪家犬而已。”張淵倨傲說道。

  “我可以走了嗎?”張池從未正眼瞧這個繼室所生的弟弟,他并不想引起争端,其本意是作為人子,為亡父上柱香而已,并沒有打算留在陌生的張家。

  張池心中的家在茂名縣。

  張淵人少輕狂,被張池的無視刺激到了面子,他本想上前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長兄”,楊氏知道兒子的脾氣,立刻讓人帶着張池去靈堂。

  看着遠去的張池,楊氏心裡五味雜陳,沒想到在外十幾年的張池出落的如此俊朗,并且他周身散發出來的從容淡定并非是僞裝。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7

  反倒是張淵,像一隻上蹿下跳的猴子,楊氏心中苦笑。

  很快,她的臉上恢複原樣。

  “再出色又如何?終究活不過今晚!”

  張池來到靈堂前,刷漆的壽材放置在中間。他依禮上香後跪在一旁。此時,一個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遞給張池一雙護膝。

  此人是張府管家,姓鄭名宇傑,秀才出身,精通算術。他是楊氏的表哥,老管家告老以後,楊氏就讓鄭宇傑做了張家的管家,自從張茂顔病重後,家中大小事務都由鄭宇傑一人說了算。

  張池接下護膝,大有深意看了鄭管事一眼,後者說道:“大少爺,夫人知道您孝順,想必是要守夜,特地命我送護膝過來。”

  “有勞了!”張池道了一聲謝,鄭管事躬身離開,他把房門關上。

6、真相大白,背後黑手受到懲罰

  不知過了多久,街道外傳來更夫報二更天的聲音,張池昏昏欲睡。

  大堂上,隻有火燭燃燒的聲音。此時,壽材的蓋闆,突然一點點被推開。

  然後,一股白煙從壽材裡面冒了出來,一股幽香彌漫在房間裡。

張池鼻翼翕動,他緩緩睜開眼睛,眼白一翻,倒在地上。

  須臾,從壽材裡坐起來一個人。

  張池要是醒來一定會驚訝,此人正是引他進府的門房。

  隻見他身手矯健的從壽材裡跳出來,他從身後摸出一把利器,橫握在手中。

  幾個箭步,他向張池刺去。

  電光火石之間,張池突然睜開眼,他手裡不知何時拿出一把鋼尺擋下利器。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8

  “你沒中毒?”門房驚訝道。

  張池沒有給他說第二句話的機會,出手狠、辣、準,以鋼尺為刀,打的門房毫無還手之力。

  須臾,門房被張池一腳踢翻在地,張池拿鋼尺别着他眼前說道:“你為何要害我!”

  門房被打的不輕,他痛苦說道:“鄭管事花錢買兇,雇我在這裡行刺守夜之人,至于何事我不知道啊。”

  張池知道他在撒謊,将鋼尺朝他面門離近一些,門房吓得嗷嗷大叫,他說道:“我說,我全說!”

  原來,張茂顔臨終前留下遺書,他要把家産留給張池,因為他知道了一件埋藏十幾年的秘密。

  當年發妻鐘氏病故,張茂顔悲痛欲絕,他花重金料理妻子身後事。負責此事的周易先生,突然對張茂顔說道:“你的四柱與妻兒不配,為此你的妻子受到連累。如果你再注意防範,兒子也會危險。”

  “想要化解此變故,你要馬上續弦。”

  故此,張茂顔才會在發妻屍骨未寒的時候娶妻,曾老太爺上門問罪,他把此事告訴了嶽父。

  但是鐘老太爺根本不信,隻當他是寵妾滅妻,一氣之下帶走了六歲的張池。

  張茂顔擔心兒子在外祖父家過得不好,經常去探望他。但是,有一次他從嶽父家回來後,張池病得很重。

  周易先生就說二人最好不要見面,因他之故,才會讓張池病重。

  最終,張茂顔為了兒子的安危,忍痛不再去看兒子,兒子從未生過病,為此他更加相信了周易先生的話。

  鐘家變故,并非是張茂顔不救,而是鐘沐販賣私鹽,這是大罪,為此他不願意借錢。并且動用關系打壓他和合作夥伴,逼着他不再犯錯。

  沒曾想害了張池,讓他被趕了出來。張茂顔害怕張池回家會受傷,迫于無奈隻好求方伯收留兒子。

  最後,無心插柳柳成蔭,讓張池在苦難的環境中曆練出膽識,得知他要開木匠鋪子,張茂顔悄然讓人佯裝成雇主,讓張池得以賺到第一桶金。

  張池果然有經商的頭腦,很快打開局面,靠着精湛的技藝,以及以誠待人的品行,生意越做越大,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9

  反倒是,張家危機四伏!

  先是張家鋪子陸續倒閉,一些老主顧突然解約,張家仿佛一夜之間變得垂垂老矣。

  張茂顔暗中調查之下,發現了秘密,這個秘密的締造者正是妻子楊氏的表哥,鄭管家!

  鄭管家挪用張家的錢開鋪子,又以低張家二成的價格吸引主顧。

  養瘦了張家,壯大了鄭家!

  最讓人細思極恐的,随着張淵一天天長大,他越來越像鄭管事!

  張淵其實是鄭管事的兒子!隻因當年,鄭家太窮,楊氏父母看不上他,沒曾想二人早已私定終身。

  張茂顔得知這一切的時候已經晚了,他這些年勞心勞力,身體越來越差,自知大限将至,有意提前召回張池繼承家業。

  沒想到事情敗露,鄭管事将他軟禁起來,沒過幾天張茂顔舊疾複發去世了。

  鄭管事擔心張池回來發現破綻,想趁他奔喪回家時,将他除掉以絕後患。

  張池雖然不知道為何會夢到趙阿婆,但是回了張家心生警惕。

  當他發現有異味後,想起秦木匠說過一些關于江湖打家劫舍的故事橋段,正好這種香味在故事裡出現。

  于是,他屏住呼吸佯裝昏迷,這才詐出門房,從而得知全部真相。

  一刻鐘之後,門外傳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房門被推開。

  原來是鄭管事,他見已經過了與門房相約時間,但是屋内還沒有動靜,有些擔心進屋查看。

  他進屋後,大吃一驚,隻見門房暈倒在地,張池卻不見蹤影。

  他正要轉身去找楊氏的時候,張池帶着一夥衙役破門而入。

  原來張池得到門房口供後,去縣衙告發楊氏夥同鄭管謀奪張家産業。

  縣太爺是個清官,他知道事态嚴重,立刻拿簽押人。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10

  當衆人被押到大堂後,縣太爺公布罪狀,張淵聞言大聲說道:“我爹是歸善縣首富,怎麼可能是一個張家奴仆?”

  鄭管事本想狡辯,但是聽到張淵說的話後,他改變主意了。

  他對楊氏說道:“我們小心翼翼半輩子,就是為了讓兒子有個好出身,但是我後悔了,這樣的兒子不要也罷。”

  常言道:兒子不嫌父貧!張淵的一番話深深刺痛了鄭管事的心,他這一輩子都在給兒子張淵鋪路。

  但是換來的是兒子對他的嘲諷。

  他正是因為窮,楊氏才會離他而去,嫁給張茂顔。

  鄭管事這些年卧薪嘗膽,得知張茂顔原配病故,找人假扮周易先生離間張茂顔和張池父子,從而讓楊氏母子在張家站穩,得益于壯大鄭家,到頭來,卻被兒子一席話擊破。

  他幡然醒悟,原來終究是一場夢。

  做的一切,都是白費力氣,在兒子眼裡,他隻是張家的仆役,僅此而已。

最終,楊氏和鄭管事被判徒役。張淵被趕出張家,鄭管事的産業都歸張家所得。

  一個謊言,讓父子十幾年離心離德,張池得知父親為他做的事情,嚎啕大哭。

  他重新回到張家,執掌家業,耗時數年,将張家扭虧為盈。

  多年以後,他娶了一位農家女子,女子姓趙,她的姑姑正是趙阿婆。

  從趙氏口得知,趙阿婆回鄉後就重病不起,沒多久便去世了,她臨終前把兒子托付給弟弟一家,并給了他們家一大筆銀子,這些錢都是這些年在張家木匠鋪打工攢下來的。

  并且,張池崩喪的那一天,正是趙阿婆下葬的日子。

民間故事被夢纏繞的人(民間故事木匠奔喪)11

  寫在最後

  諸位,張池寄人籬下,皆因鄭故事從中作梗,他妄圖離間父子二人,讓楊氏站穩在張家的位置。

  張茂顔愛子心切,聽信了讒言,才與兒子十幾年沒見,最終落入鄭管事的圈套,含恨而終,真讓人惋惜,他是一位好父親。

  張池品行端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困境中沒有随波逐流,反倒是像一朵頑強的狗尾巴草,在困境中成長。

  他寬厚待人,對人以誠,衆人投桃報李真心待他。趙阿婆與他非親非故,卻以高于市場的價格請趙阿婆到鋪子裡幹活,足見他幫人的同時,還照顧對方感受,不讓對方難堪。

  那麼為什麼趙阿姨下葬的日子,張池會夢見她呢?其實多半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張池一直都在擔心趙阿婆的安危,再加上多年沒有回張家,兩則疊加在一起,做了這個夢而已。

  “虎為百獸尊,罔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頭”意思是:老虎是山林裡的百獸之王,衆人都怕它,可是它卻對孩子盡顯柔情,每走一步都要看孩子一眼,深怕它受傷。

  現實裡父親都很沉默寡言,他并非不愛妻兒,而是不懂的表達。父愛低調不張揚,它卻很穩重,隐藏得很深,不易察覺,可它又真實存在。

  “父親”同“負親”,遇到困難,腦海裡想到第一個人必定是父親。父親也會在孩子有困難時,義無反顧的出現,這大概就是父子或父女之間的“默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