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快到了,門診和網上咨詢的過敏性疾病的人又多了起來。醫生往往會讓患者做一個吸入物和食物過敏原篩查,如果有牛奶或者雞蛋過敏,不管過敏的級别怎麼樣,不管是不是牛奶或者雞蛋過敏引起,醫生往往會建議喝水解奶粉或者停止吃雞蛋。還有更過分的,下面這個小朋友就是過敏性鼻炎患者,醫生直接建議不要喝牛奶,不要吃雞蛋和肉,我在想這個醫生做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有沒有經過大腦,如果這些都不吃,小孩子靠什麼食物發育。另外,有時候皮疹、咳嗽、便血、便秘,都可能會被說是食物過敏,然後讓做過敏檢測,或者讓喝特殊奶粉。
那麼,食物過敏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現哪些情況需要考慮是食物過敏呢?
食物過敏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兩種:
1.速發型:一般在進食後數分鐘至2小時以内,主要表現為荨麻疹、瘙癢、面部及咽喉部水腫、嘔吐;其中荨麻疹最常見。嚴重者可表現為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
2.遲發型:一般在進食後數小時至幾天,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呼吸道、皮膚症狀。胃腸道表現為反複腹瀉、粘液便、便血、喂養困難等,嚴重者會影響到生長發育。皮膚表現為濕疹等。呼吸道表現為打噴嚏,流清鼻涕,咳嗽等。
如果出現上述表現,那麼就有可能是食物過敏。但是,過敏原篩查判斷食物過敏準确嗎,如果某個食物是陽性,那麼就一定不能吃這個食物嗎?
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有的醫院做的食物過敏原篩查是查食物的IgG抗體,但是引起過敏的抗體是IgE。食物特異性IgG,更可能是免疫系統接觸食物後的一個正常免疫産物,對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受的診斷沒有參考意義。所以哪怕去醫院做了這個檢查,也不需要因為發現陽性結果,而診斷為食物過敏,然後開始忌口或者改特殊配方奶。
其次,診斷食物過敏主要依賴臨床判斷,而不是單純的食物過敏原測試等檢查。關于食物過敏的診斷:主要包括詳細的喂養史、臨床表現、過敏原抗體檢測、皮膚點刺試驗、食物回避和激發試驗,其中以食物回避和激發試驗作為确診依據——即在出現過敏相關的臨床表現的時候,對可疑食物進行回避,觀察到臨床症狀緩解,再次進食可疑食物,類似的過敏症狀再次出現,可明确為對該食物過敏。
所以即使過敏原測試結果提示某種食物可能過敏,但寶寶在進食該種食物後沒有任何過敏相關症狀,那麼該食物就不應該被禁食。
在這裡我尤其要提到牛奶和雞蛋,因為大多數小朋友的食物過敏原篩查結果顯示的就是這兩個食物過敏,而牛奶和雞蛋又是小孩子非常重要的營養物質來源。除非是明顯的影響到小朋友的飲食和睡眠,一般不要輕易的禁食這兩種食物。
那麼,如果真是牛奶或者雞蛋過敏,小朋友能正常的添加輔食嗎?
可以正常添加輔食。研究已經證明推遲輔食的添加并不能降低食物過敏的風險。
如果對某種食物過敏,那麼一輩子都不能吃嗎?
并不是。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發育越來越完善,耐受性逐漸增強,對食物的過敏會逐漸減少。如果對某種食物過敏,若過敏反應并不嚴重,可以考慮在6-12月後嘗試少量進食,若沒有明顯的過敏反應,可以逐漸增加進食量。如果出現過敏反應,那麼間隔6-12個月後再次嘗試。如果過敏反應比較嚴重,那麼可以在1-2年後再次嘗試,或者在醫生監測下做食物激發實驗判斷是否可以進食。
有哪些坑需要避免?
1.有濕疹就說是食物過敏
現在的研究認為:濕疹的發生主要和皮膚屏障功能有關,絕大多數濕疹并不是過敏引起。
過敏是有可能加重濕疹的症狀,也有少部分兒童濕疹是食物過敏誘發,但比例很低,輕度濕疹約為1-3%,中度濕疹為5-10%,重度濕疹為20-33%。所以,如果孩子有濕疹,尤其是輕中度的濕疹,大部分和食物過敏并沒有關系,不需要因為是濕疹而認為是過敏,然後就換特殊奶粉,除非是有明确的牛奶蛋白過敏。
2.給過敏的孩子吃匹多莫德之類的免疫調劑藥
食物過敏的小朋友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避免接觸過敏的食物,目前的研究并沒有證明免疫調節藥物對食物過敏有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